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三個月內,滴滴接連出事,身為一個國民企業瞬間被推到風口浪尖。

隨著樂清受害者的朋友與滴滴客服溝通的截圖曝光,滴滴方拖延、不作為的行為更讓社會公眾對滴滴公司的質疑達到頂峰。

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與此同時,細心網友發現滴滴將之前空姐遇害的道歉微博刪除,更是引起公眾質疑。

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人命關天,樂清女孩遇害後滴滴公司迅速做出回應,先是道歉,承諾以3倍的金額賠償受害人損害。此後,又以下線順風車業務,免去順風車事業部經理和客服副總裁的方式自救。但公眾並不領情:

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一、“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

——也就是說未來還有可能會發生刑事案件?

二、“免去順風車事業部經理和客服副總裁”

——免職而不是辭退?

更甚者,記者發現,在5月6日空姐遇害之後,5月24日滴滴出行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從滴滴事件,看企業遇危機如何自救

對於滴滴近期頻出的安全事故,公眾號“牛彈琴”總結了本次樂清女孩遇害事件中滴滴的“七宗罪”:(AI君對七宗罪有細微改動):

1、滴滴客服辦事“踢皮球”

2、犯罪者曾被投訴滴滴卻從未進行調查

3、管理責任疏忽

4、平臺定位是否合理?

5、恐怖的信息洩露

6、壟斷造成的惡果

7、不怕賠的心態

客觀來說,滴滴此次的危機公關是到位的,沒有推卸責任,並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深刻的道歉。但沒有得到公眾的寬恕。AI君總結了兩點根本原因:

一是滴滴在本次事件中僅有道歉。但對造成本次事件的根源“七宗罪”造成的惡劣影響並無解決舉措。

二是身為一個國民企業,但卻沒有承擔起國民責任。光靠道歉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足以應對當下滴滴面臨的危機。

強大如滴滴,在危機中也難以喘息。作為普通企業,遇到危機應該如何應對?

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危機應對專家周德文表示:創業容易守業難,只要你有錢你就可以當老闆。然而,你今天是老闆,那明天呢?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應對危機,如何在危機面前自救重生,那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有效的危機管理不一定能徹底避免危機的出現,但未必不可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失甚至轉為機遇,讓原本該是天災人禍的受害者轉危為安並從中獲利。

在處理危機之前,企業首先應該確定危機的類型,以便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

企業面臨的危機主要有八種:

1,信譽危機

2,決策危機

3,經營管理危機

4,災難危機

5,財務危機

6,法律危機

7,人才危機

8,媒介危機(媒體失誤報道,報道不全面,或曲解事實造成)

企業面對突發的危機事件,如何臨危不亂,化險為夷,尋找轉危為機之道,這是危機管理的精髓。

處理危機事件,應遵循以下幾個危機應對基本原則:

1,態度是關鍵

危機爆發後,企業可能會“四面楚歌”,政府批評、媒體曝光、公眾質疑等都會紛至沓來。此時企業最明智的做法是,正視問題,以誠相待,採取積極主動的姿態,敢於公開真相,配合調查,積極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並且“聞過即改”,做出相應的改進舉措,爭取贏得公眾的諒解和同情。

2,速度就是生命

危機處理的難度是與危機處理的速度成反比的,速度越快,損失就越小。危機一旦爆發,往往會成為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若處理速度不及時。一方面,會讓公眾感覺企業管理效率低下,不敢直面危機,逃避責任;另一方面,信息真空就有可能會被誤解、猜測、流言所佔據,使問題更加複雜。而以最快的速度遏制危機,往往成本較低,效果也較理想。當然,

企業迅速正確的反應,必須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

3,讓權威機構說話

企業自我辯解往往難以證明清白之身,有時還會越描越黑,引起公眾的反感。此時應引入第三方權威機構,其權威及中立的身份,足以消除公眾的所有疑惑。對一部分企業來說,即使無法得到權威機構的聲音,也可以配合權威機構的調查,撤回問題產品,這樣比起徒勞的自證清白更能取信於人。

4,全員同心協力

面對危機,員工不應是危機的旁觀者,而應該是危機參與者。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保持同員工的良好溝通,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贏得全體員工的協力支持。如果企業得不到內部員工的大力支持,是很難渡過難關的。

企業危機應對具體建議:

1,建立臨時專門機構

臨時專門機構是危機處理的領導部門和辦事機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親自領導危機處理工作,對於保證突發事件能夠順利、有效地處理是十分必要的。

2,對事件進行調查

企業出現危機事件後,應及時組織人員,瞭解危機事件的各個方面,收集關於危機事件的綜合信息,並形成基本的調查報告,為處理危機提供基本依據。一般側重調查事件基本情況、事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如果事件仍在發展,需調查惡化原因,有無辦法有效控制,繼續發展會造成什麼後果和影響等。

3,分析危機,確定對策

調查之後,企業應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分析決策,針對不同公眾確定相應的對策,制定消除危機影響的處理方案。

4,分工協作,實施方案

應對處理方案制定出來後,企業要積極組織力量,實施既定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應注意:調整心態,以友善的態度贏得公眾好感;工作果斷、精煉,以高效率工作作風贏得公眾信任;

5,評估總結,改進工作

企業平息危機事件後,一方面要注意從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心理效應和形象效應等方面評估消除危機措施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認真分析危機發生的深刻原因,制定並落實改進工作。

6,危機的善後

善後工作主要是消除遺留問題和影響。需建立公共危機處理的補償機制,建立危機損害科學評價機制,分清責任、及時賠償,挽回影響,借危機提高知名度的同時擴大企業的美譽度。

此外,企業要想成功處理危機事件,還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加強多方溝通,除了公眾媒體外,還要贏得主管部門、股東、合作伙伴、經銷商等多方的支持;控制危機的影響面,避免危機蔓延到企業其它銷售地區或其它產品。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