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谜团:美国迈出“人类一小步”的时候,苏联在干啥?

在1969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率先踏上另一个天体的人类,创造了历史,并在太空竞赛中一举击败了前苏联。

可是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曾经是苏联人一度抢占了先机,似乎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苏联人的在航天领域的突飞猛进,曾一度让美国人破天荒地感到被人甩在后面的感觉,但是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最早在月球上迈出“人类一小步”的,却是美国人。

世界性的谜团:美国迈出“人类一小步”的时候,苏联在干啥?

当初学这段历史的时候,小兵兵也纳闷,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曾号称世界头号航天强国的苏联,难道在打盹么?长期以来,这都是一个不解之谜。但在近日这个谜最终解开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人就已经悄悄地在做载人登月的准备。

其实在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行后,苏联就把目光聚焦到月球上,力求再创造下一个“第一次”——那就是率先实现载人登月!为此,苏联科学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发射了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还研制了大量的登月工具,从无人月球探测器到无人登月车,从登月舱再到宇航员登月服,可以说应有尽有。尤其是登月舱,不仅达到了所有的设计需求,而且还顺利完成了包括地球返回在内的,所有的项目测试。

世界性的谜团:美国迈出“人类一小步”的时候,苏联在干啥?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研制的无人登月车还分别在1970年和1973年两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车相比,苏联的无人登月车体积只是前者的一半,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自动对月球地貌进行拍照并分析岩石、土壤样品,不像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样,要靠登月宇航员亲自完成。

正所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苏联人只需要研制出重型火箭,顺利地把飞船送上太空就算大功告成了。正如美国人的阿波罗计划有天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苏联人的N1重型火箭项目,则落在了同样伟大的航天先驱科罗廖夫肩上,

然而让罗廖夫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始终也没能造出,像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土星”5号那样,功率强大而且性能稳定的重型运载火箭。原因在于,以当时苏联的工业水平,居然无法建造与火箭相配的大推力发动机!这样尴尬的情况迫使科罗廖夫不得不给N1火箭装上多达30台的火箭发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与土星5号相当的运载能力。

世界性的谜团:美国迈出“人类一小步”的时候,苏联在干啥?

一枚火箭使用这么多发动机无疑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方面,发动机组的众多发动机之间根本无法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而且还极易出现事故。结果就是,这种承载了苏联人太多期望的“巨无霸”,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总共只试射了4次,结果每一次都以悲剧而告终。

1976年,耗资巨大的N1号火箭项目被迫下马,而随着美国人一批接着一批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苏联人想要的先机也彻底荡然无存。曾经踌躇满志的苏联登月计划不得不化作泡影。巨无霸火箭胎死腹中倒也算了,最可惜的是那些已经研制完毕的登月配套技术和设备,不得不在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的厂房里一放就是四十年。

不过好东西就是好东西,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也还是掩盖不了它的价值。继航妈之后,已故毛熊的登月梦想恐怕也得被我们“打包运走”。最近刚刚收到的消息。乌克兰将对华出售登月舱及相关技术。

我滴个乖乖,这可是登月舱啊!话说二毛可真敢卖,我兔也真敢买!在他们手里没用的东西,到咱们手里那就是天价的宝贝,且不说这里面有太多的关键技术值得借鉴,就算是重复研究试验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那也是相当可观的。

殊不知,早就把二毛家家底摸透的咱们,啥时候做过赔本的买卖?这笔生意,做得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