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爲新篇章」這裡的每棵樹都跟我的孩子一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引言: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阿克蘇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新疆重點風沙策源地,是抗擊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最前沿,更讓人絕望的是,沙漠離阿克蘇市城區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斷逼近。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阿克蘇地區啟動實施了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不僅在荒灘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4公里集生態林、經濟林、防風林於一體的防風治沙“綠色長城”,還形成了讓阿克蘇人引以為傲的“柯柯牙精神”。

昔日“漫卷狂風蝕春色,迷夢黃沙掩碧空”的阿克蘇,如今已是“風拂楊柳千頃綠,水潤桃杏萬園紅”的茫茫林海。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

已累計造林115.3萬畝的柯柯牙,以32年的堅持告訴人們:功成不必在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10月11日起,天山網推出【點贊阿克蘇荒漠綠化】系列報道,今日推出第三篇:《這裡的每棵樹都跟我的孩子一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麥麥提依明 · 阿木提在柯柯牙綠化工程栽種的樹林裡。

天山網訊(記者馬少賓攝影報道)“它們就像我的孩子!”10月11日下午,走在楊樹林裡,56歲的麥麥提依明 · 阿木提摸一摸這一棵樹,抬頭望一望那一棵樹。

這片位於阿克蘇阿溫大道兩旁的楊樹林,是柯柯牙綠化一期工程栽種的樹木。32年了,它們早已從當年指頭粗、還沒有麥麥提依明個頭高的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當年25歲的年輕護林員,也已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

他從伐木工成了護林員

1986年,在柯柯牙這片溝壑縱深的荒灘戈壁,吹響了荒漠綠化的集結號,數以萬計的阿克蘇人,以義務植樹志願者的身份,來到這裡栽種下一棵棵新疆楊、胡楊、沙棗樹等樹苗。

1986年,阿克蘇地委、行署發出號召:在柯柯牙引水、植樹,搞一個綠化工程,用寬幅林帶擋住風沙。

1987年3月,溫宿縣天山林場的25歲伐木工麥麥提依明 · 阿木提來到柯柯牙,成了柯柯牙綠化工程第一批三十多名護林員中的一員。

從風景如畫、綠樹蔥鬱的山林,來到一片尚處於荒蕪的柯柯牙,麥麥提依明心裡的落差可想而知。

“剛到這裡,到處都是戈壁和鹽鹼,連一棵駱駝刺都不長,也沒有蘆葦,經常颳風。”麥麥提依明說,記得後來有一次夜裡颳大風,居然把屋頂的草蓆給刮跑了。

但從一名伐木工成為護林員,對麥麥提依明來說,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擔當起了一種偉大的使命。

“從那時候起,我們每個護林員負責120畝樹林,要確保成活率不低於85%。”麥麥提依明說,那個時候一年的工資只有1800元,但他很珍惜這份工作,認為護林員的工作比伐木工的工作更有盼頭。

這年秋季,當白天數以萬計的義務植樹大軍把一棵棵樹苗栽種下離開後,麥麥提依明他們就開始抓緊時間給樹苗澆水。在戈壁、鹽鹼地種樹,及時澆水是樹苗成活的關鍵。

“我們不分白天晚上,強抓時間給樹苗澆水,就為了保證成活率。”麥麥提依明說,晚上實在困得不行,就靠在田埂上眯一會,餓了,就啃幹饢,啃不動,放到渠水裡泡一泡。

春秋兩季的植樹季,是麥麥提依明最忙的日子,常常是一個多星期回不了家,儘管家裡他管護負責的樹林只有5公里,騎自行車也就是20多分鐘的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柯柯牙綠化工程栽種的防風林。

妻子當面沒有認出他

麥麥提依明記得,在1988年秋季,趕上給樹木澆水,連著半個多月沒回家,妻子跑到柯柯牙防護林來找他。

他渾身泥土,坐在田埂上休息,妻子居然沒有認出他,問他“大哥,你見到我老公了嗎?”他故意逗妻子,“你老公叫啥名字?”妻子聽出了他的聲音。

“老公,你這是怎麼了?”妻子哭著給他擦臉,拍去了身上的塵土。

這一年夏天,妻子胃穿孔,麥麥提依明不在家,是鄰居幫忙把妻子送到醫院的。第二天,他到醫院給妻子辦好住院手續,又回到了柯柯牙,給他管護的防護林澆水。

“剛來到柯柯牙的三年是最辛苦的,忙起來沒時間休息,後來隨著樹苗一棵棵成活、長大,可以一週回一次家。”麥麥提依明說,到了1996年,工作稍微輕鬆一點了,每天可以回家吃個熱飯了。

麥麥提依明每天早晨天剛亮就騎著自行車出發,車上一把鐵鍬、一把坎土曼,下午天黑了,再回家。

1989年,妻子生兒子那天,麥麥提依明和同事們一起到溫宿縣給柯柯牙種植的葡萄樹買搭葡萄架用的木頭。

等麥麥提依明回到家,妻子已經生下了兒子。後來,女兒出生時,麥麥提依明守在跟前,算是彌補了對妻子的虧欠。

兒子十多歲時,被麥麥提依明帶到柯柯牙,兒子問他為什麼經常不回家,他就給兒子講在柯柯牙怎麼種樹、吃苦的故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这里的每棵树都跟我的孩子一样

柯柯牙綠化工程栽種的防風林。

最值得驕傲的是把青春獻給了柯柯牙

這些年,麥麥提依明他們守護的防護林長起來了,承包給果農們的蘋果樹、核桃樹、棗樹也都進入了盛果期,柯柯牙成為阿克蘇人的聚寶盆。

麥麥提依明說,現在工作生活的環境比當年好了不止幾百倍,出門就能看到綠色,每天看著自己栽種、呵護長大的樹林,比去哪兒旅遊都開心。柯柯牙的樹,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到有人砍伐或枯死,特別心疼,每天過來看一看,他心裡才放心。以前沒有栽樹綠化的柯柯牙寸草不生,這些年來大家辛苦把樹種活了,啥都能長了。

他說,即便是過幾年退休了,也不願離開柯柯牙,離開他守護的這些樹。他要一邊幫兒女帶孫子,一邊守護柯柯牙的樹。

“這些年來,阿克蘇的風沙越來越少了,降雨越來越多了,其中就有柯柯牙的功勞。” 麥麥提依明 · 阿木提說,“31年了,我把青春獻給了柯柯牙綠化工程,這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31年堅守柯柯牙,麥麥提依明用一個父親般的呵護,對融於阿克蘇人血脈的柯柯牙精神作出了最美的詮釋、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