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当年韩信果断拥兵自立,能打的过刘邦吗?

迷路的安然


韩信被称之为兵仙,是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代军事奇才。纵观中国历史,运用军事谋略之奇妙实无出其右者。但即使是在群雄突起,争夺天下的战争年代,仅靠军事谋略和能力,就可以独占鳌头取得天下,历史上没有先例,事实上也不可能。一个出色的领袖,必须有超人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领导和驾驭群雄的能力。组成忠诚于自己的团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展其长为我所用。决不是仅靠武力就可以征服世界。

韩信和刘邦两人比较也是如此,两个人不是一个格局和层次,没有可比性。刘邦和韩信同样是出身于底层,刘邦敢于揭竿而起,白手起家组织起了自己的团队,形成了反秦队伍中,一支有生力量,割据一方自成一路诸侯,进而又成为了诸侯领袖,与项羽争霸天下。韩信呢?从一开始起步就没有自立团队的打算,而是在寻找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或者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组建团队和打造平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直想着做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却从来不去想如何创业做老板。

尽管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出色,两军对垒,刘邦肯定不是韩信的对手。但就像张飞和诸葛亮比武一样,诸葛亮永远不会给张飞这样的机会,张飞也就永远不会取胜。

韩信善于用兵,但永远用的是别人的军队。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永远是在为他人战斗。离开了刘邦给他的平台,韩信只能一事无成。在政治上,刘邦玩韩信于掌中,可以让你执掌三军,领千军万马,随时又可以让你无一兵一卒成为光杆司令。韩信无愧于军事巨人,但在政治上,在刘邦面前就是一个小矮人。


无奈且向上


这个得看韩信什么时候拥兵自立了?如果时机不对,韩信未必打的过刘邦,甚至可能会输的很惨。当然如果时机选的对,可能也就没有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什么事情啦!可能韩信会建立大齐王朝,亦或者项羽会建立大楚王朝,或者韩信与项羽平分天下。不过真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们现在的中国就要分裂成两个国家了,不过好在韩信最终没有造反,大汉王朝最终还是出现,我们汉民族最终还是最伟大的民族。

以下就是我个人觉得拥兵自立的时机最对的地方,若是韩信在这些时机里造反,基本上刘邦必死无疑。

第一、如果韩信是在汉二年(前205年),也就是睢水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那个时候刘邦的手下可以说已经没有多少的将士,手下的精锐士兵已经死伤殆尽,如果这个时候韩信突然倒戈一击,刘邦必败。

第二、在刘邦让韩信单独领精兵开辟北方战场,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的时候,这个时候刘邦在正面战争正在与项羽打的火热,如果这个时候韩信联合赵国、代国和楚国,并在背后给刘邦一个突然的袭击,那么刘邦将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想想看,刘邦正面受到霸王项羽的攻击,背后又受到“军神”韩信的攻击,刘邦焉能不败。

第三、韩信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风头正盛之时拥兵自立,刘邦也必败,此时韩信军可谓是雄姿英发,精锐之士数不胜数,士气处于鼎盛之时,但反观,刘邦的军队在正面战争接连受挫,被项羽打的根本就抬不起头,可谓士气极其的低落,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韩信的出谋划策,刘邦早就被项羽打趴下了,可以说这个时候韩信拥兵自立,并联合项羽进攻刘邦,刘邦必亡。

第四、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追击项羽大败而归之时,当时,刘邦想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山东),彭越从梁地(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而这个时候显然我们知道刘邦的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韩信的军队却是蓄势待发,如果这个时候韩信突然反败,并联合项羽,刘邦必亡。

第五、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此时的刘邦军队刚结束与10万楚军的战斗,此战刘邦军惨胜,但项羽也被迫自杀而死。如果韩信趁这时候突然拥兵自立,打刘邦个措手不及,虽然刘邦军和韩信军都已疲惫不堪,但若韩信真想拥兵自立,以他的军事才能,打败刘邦绝对是轻而易举的。

第六、汉七年(前200年)白登之围,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准备反叛,可惜的是他最终失败了,不过我们这里如果假设韩信不听从萧何的话,进宫面圣,也是直接带领将士攻入皇宫,那么汉朝可能就直接被灭了,刘邦最后即使回来了,也必败。

当然以上纯粹就是我个人的猜测,如有误之处请见谅。

当然韩信最终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功高盖世可是最终却落了个被杀身亡,夷灭三族的下场,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明明韩信有很多次可以击败刘邦,明明他就知道历来功高震主的功臣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可惜的是韩信太过自信,他自认为他功劳很大,刘邦不敢动他,也自认为他手握大权,刘邦也不能动他,可是他却忽略了,在权利面前,不管谁的功劳大,谁的权利大,只要皇帝认为他有威胁,他就必须死,可惜的是韩信最终英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还是没有看透刘邦。


澳古说历史


韩信要打败刘邦是轻轻松松的事,但他未必能成为一个王,或者做一个长久的王。

为王者,一曰名。名即身份,要么你祖宗是王室,要么有王室承认你的身份。刘邦是楚怀王熊心封的,所以刘邦是不能反怀王的,否则自己就没身份了。同理,韩信不能反刘邦,反,他就是承认自己不是王了。

二曰权。一个国家,他内部的官僚、士族等各个团体利益纠缠,你若不懂得平衡的艺术便无法管控他们,最终还是会丧失王权。韩信虽懂治军,但不懂治国,军人必须执行命令,远不如管理国家复杂。而韩信孤傲,是没有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的,其实项羽失败也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原因。

三曰利。无钱无粮谁跟你干,韩信能管理好军粮,但他不一定懂生产,他知道怎么用钱(省钱),但不知道如何找钱。

综上所述,韩信不能反,反了也最多成为一个失败的胜利者。


Earthworm1


肯定不能!韩信之强都没法强过项羽,连项羽都被刘邦干掉了韩信肯定也折腾不起风浪。韩信那么聪明的人肯定也是权衡利弊以后才不敢谋反的。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胜项羽完全不是靠打赢的!而是把项羽给拖死的。刘邦占据了关中粮仓,据守潼关易守难攻,这只要保持不败,粮草供应就不会断。反之,项羽几乎每次都能把刘邦军队撵成狗,但是由于没法切断刘邦的粮草供应,战局就这么被拖下去,这时候项羽没有稳定的粮草供应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羽百战百胜,但是撤军的也必然是项羽,因为粮草吃完了。

假如韩信跟刘邦打仗他肯定也会面临项羽的问题。韩信一旦独立,那么刘邦就会切断对他的粮草供应,这时候,韩信的几十万大军就算再能打那也会变成难民大军的。

其次,兵力对比。韩信在亥下之战的时候指挥的部队有五十万,但是这些是刘邦的所有部队,到灭掉项羽后,韩信的统帅之职就结束了,这时候韩信的兵力只有自己带出来的十万部队。而当时的刘邦已经有六十万部队,兵力比值是六比一,韩信再能打也没胜算。

最后就是军队的人员组成了。韩信的部队与主要将领有很多是从关中跟出来的,这些人的家小都在刘邦控制的地盘上,跟刘邦打仗这些人必然三心二意且很可能阵前倒戈。


优己


历史不会退回重演,但是可以假设。如题所说,如果当时韩信拥兵自立的话,能否打得过刘邦呢?答案是肯定打得过,但是并不代表着最后能胜过刘邦。

第一,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军事奇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基本没有问题,而且在历史中军事家中也是佼佼者。而当初向刘邦要所谓的‘假齐王’也并不是其本意,是身边的谋士所考虑的问题,韩信只是一个军事家,嗜战如命,不会考虑那么多政治上的问题,不好最后也不会被吕雉弄死。

第二,韩信从最初项羽军营中的执戟郎中,到汉营大元帅、三军统帅,萧何对于韩信有知遇之情,刘邦对于韩信有提携之恩,而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名声看的极其重要,不然也不会有孔明骂死王朗王司徒之事。尤其作为名人,对于名声比生命还重要,如果韩信不顾刘邦和萧何的恩情,反过来攻打刘邦,肯定被世人所唾弃,这是韩信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将军、所谓齐王不能接受的。

第三,反观刘邦,带兵打仗,仗仗败,仗仗打,所以对于刘邦带兵简直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是,刘邦最后称帝完全靠的是知人善用,尽用其才,而刘邦身边的人才何其多?对于打仗,兵不在多,有一好将可抵千军万马,谁敢保证不会出来一个如韩信或者胜韩信的人归属于刘邦呢?

总归,如果历史重演,韩信打刘邦,只胜兵力,不胜天时地利人和也!




吾知


历史选择刘邦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韩信想不想拥兵自立的问题,而是刘邦压根没有给韩信拥兵自立的机会,韩信独自在外带兵,刘邦并非没有防备。在没有兵权、没有根基、没有班底的情况下,韩信想要拥兵自立谈何容易。而且,就算韩信能打败刘邦,并不代表他能坐天下,韩信只是个军事家,而并非政治家。

△刘邦和韩信

没有兵权,没有根基,没有班底,韩信并不具备拥兵自立的条件

纵观那段历史,不难看出,刘邦对于韩信是早有防备之心,虽然不知道这种防备因何而起,但始终没有让韩信获得做大的机会却是事实。

1、两次夺取兵权。韩信在为刘邦效命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刘邦麾下统兵作战,正式开始独自领兵,是在汉二年(前205年),由于正面战场压力过大,刘邦选择让韩信、张耳率兵攻魏、赵、代等地开始的。然而,在汉三年(前204年)六月,刘邦前线战败,因韩信、张耳驻扎修武按兵不动而大怒,“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史记·高祖本纪》)。之后,在重新招募士兵后,韩信奉命东进,攻占齐地,但直到汉四年(前203年)齐地才全部被平定,次年1月,垓下之战爆发,项羽兵败自杀。而就在击败项羽之后,刘邦再度“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

2、没有根基之地。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可不仅仅有兵才行,还必须拥有能够足够支持战争的后勤基地,这就需要一块稳定的根基。而韩信呢?直到其攻占齐地,被封为齐王之后,才等于拥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然而彻底平定齐地却已经是在汉四年(前203年),次年便爆发了垓下之战,而在刘邦登基之后,迅速将韩信改封楚王,再也没有让其回过齐地。在获封楚王仅仅1年多以后,韩信便在楚地被捕。刘邦根本没有给韩信留有巩固地盘的机会。

△刘邦

3、没有亲信班底。这是令人最为费解的地方,纵观那段历史,除了项羽派人劝说其自立之外,也仅有齐人蒯通站在韩信的立场为他考虑,即使被贬被杀,也没有人为他说过话。带兵多年的韩信竟然没有为自己培养出一个亲信将领,更不要说建立自己的亲信班底了,这从刘邦两次轻而易举的夺取其兵权就可见一斑。由此可见,韩信也仅是一个统帅而已,其手下部将应当是忠于刘邦的。

或许鉴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从来没有想过造反,但没有兵权、没有根基、没有班底同样是其无法造反的根本事实。

即使韩信拥兵自立,也很难战胜刘邦

从前文不难看出,不论是什么时期,韩信都不具备拥兵自立的条件,而一旦韩信强行拥兵自立,也很难战胜刘邦。

△韩信

韩信和项羽其实很像,都是单纯的军事家,只不过一个以勇见长,一个以谋见长,但都仅限于军事领域,而刘邦则不同,刘邦则是典型的政治家。刘邦遇上以勇见长的项羽或许很难战胜,但遇到以谋略见长的韩信,孰胜孰败实在不好说,毕竟刘邦手下可是有着不少张良、萧何这样的战略家,陈平这样的阴谋家,以及夏侯婴、曹参、周勃这样的将才和樊哙、灌婴这样的勇将。

韩信的军事才能确实出色,但也仅限于军事领域,真要放在战略层面,韩信根本不是对手。刘邦一方或许在军事层面无法与其对抗,但正如刘邦面对项羽一样,战术层面的失败并不代表战略层面的失败,谁敢保证韩信不会沦为第二个项羽?

还有最为重要的两点原因,一是韩信手下将领和士兵的忠心问题,正如前文所说,韩信手下的将领大多数忠于刘邦,而其手下士兵同样“姓汉不姓韩”,韩信忠于刘邦自然没有问题,韩信想要自立,又有多少人会跟随?二是项羽的问题,别看项羽鼓励韩信拥兵自立,那是因为项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了,一旦形成三方鼎立之势,项羽的立场也很难说。


最后,我想说,就算韩信打败了刘邦,也不代表他就能坐天下。正如以上所说,韩信只是个军事家,而不是个政治家,打仗或许在行,治理国家未必在行。天下真要落到他的手中,他会如何对待异姓诸侯?他会如何处理匈奴问题?他会选择中央集权制还是分封制?等等等,谁也无法保证他会比刘邦做得更出色。

因此,我要说,历史选择刘邦,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香茗史馆


说真的,军事刘邦不如韩信项羽,可是气度用人政治手段号召力哪怕把韩信项羽绑在一块也不是刘邦对手,还说真的,以刘邦的政治头脑,从始至终对韩信有所防备,你们真以为刘邦不会再韩信身边安插了多少眼线,指不准韩信前脚说自立后脚脑袋被砍,个人军事强输了最好的例子就是项羽,让他生经七十余战未曾败北,最后还不是被刘邦拖死,刘邦军事不如项羽怎么样?他手下军事才能只要比项羽手下军事才能好就可以,让韩信去开辟战场,让彭越去骚扰后方,自己拖住项羽主力坚守不出,项羽又不是孙猴子变六七个项羽,再说韩信,韩信政治手段是不行的,号召力也是不行的,就韩信一人最后同样也是像项羽被耗死,还有个人感觉韩信政治项羽都不如,起码项羽杀宋义夺权时候手段还是很毒辣,而韩信贪功坐地起价让刘邦给他封王让刘邦打心底讨厌他却忍着,最后还死于女人之手


螃蟹1250


韩信在战场上能力是很高 可是在战场下呢?要称王称帝不仅仅要会打战 更要政治权谋心术之类争斗,否则大将军都可以做皇帝了 在和平时韩信连刘邦的老婆都斗不过 ,命丧一介妇人之手。

之前韩信从楚王降为淮阴候 其实刘邦己经给韩信发信号了 韩信不是没想过自立 韩信的性格决定了他在权力斗争关键时没有刘邦这样果断心狠手辣。



一定会打败刘邦。

韩信自卑心重,不相信自己。一错再错,错过了大好时机才萌发重新来过的野心。所以,时世势异,被吕后所杀。妇人之仁,死于妇人之手。说明大将军连妇人都不如,何者?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