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亲爱的家长朋友,含着期许的目光,伴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您已经陪伴孩子开始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内容等要求都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生活、学习上的准备,还应该了解一下一年级各学科有哪些学习目标和要求,减少入学后的焦虑,帮助孩子愉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图:动手操作学具

市北区严格落实省市“零起点”教学要求,明确对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求,通过兴趣激发、情境教学、思维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小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会很快适应学习节奏,爱上数学。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图:分一分,摆一摆,认识数

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品质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有这样几点好的方法。

认识数量 联系生活

认数与数数,学龄前的儿童都有接触,一个司空见惯的误区是将数学思维等同于语文的积累,依赖背诵。例如,让小孩依次背数,1、2、3、4、5……,每个数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对数的认识应该联系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对看到的物品正确地数出数量,感受物与数的对应;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感受数的大小、顺序、变化等。除了数的认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常见的量,如钟表、钱币、尺子、温度计、容器刻度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可给孩子提供很多感知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机会,家长要让小朋友感受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语言去表达、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感悟数学的生活价值。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数的运算 解决问题

数的运算,是用数字符号表征数量的变化关系,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过程。上学后,有的儿童10以内的计算扳手指,家长发现本能反应是“制止”,要求儿童背过结果,这是强迫孩子用记忆代替思维、代替理解。其实这是儿童处在动作思维阶段的典型表现,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摆脱的。简单制止不但于事无补,反而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积聚讨厌数学、害怕计算的情绪,教师与家长一起关注孩子,交给他方法,给他们一点时间,让孩子把手放到身后去弯手指,或者握拳,想着数手指,同时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掌握数的组成,也就是引导孩子逐步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与契机,最佳的教学是无痕的。如吃水果时,数数水果的个数,左边盘子4个桃子,右边盘子3个桃子,一共几个桃子?你吃了1个,还剩几个?然后妈妈吃1个、爸爸吃1个,还剩几个?等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总和、剩余的概念,理解加法、减法的的概念,数与运算在孩子头脑中有了实际的意义。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空间观念 融入游戏

拼积木、拼图等游戏儿童感兴趣,又是学习的很好载体。通过对积木的看、摸、说,建立起常见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的直观表象;积木的分类,形状、颜色、大小等,标准的不同,锻炼孩子思维的细致灵活,感受分类的重要性;不同积木的循环排序,找规律排下去,锻炼儿童的观察、深度思考能力;拼搭积木又是随意的、创造性的、立体的空间建构,在交流中“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词,也很好的理解应用,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各种各样的动手玩具,这是儿童最好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为数学学习积累很多综合的感知、体悟经验。

(供稿: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市北教育

市北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是由市北区教育局主办的官方教育服务微媒体。我们将通过这一平台向您传递市北教育资讯,权威发布区域教育政策,并为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感谢您的关注,欢迎与我们互动交流。本微信账号由青岛大众网提供技术支持。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