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一行兩會談股市 十大政策禮包逐一「拆解」

2018年10月19日,是中國股票市場獲得國務院及一行兩會金融政策“頂配”關注的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均就股票市場發表了看法。

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均就股票市場發表了看法。

易綱提出,近期股市波動主要受投資者預期和情緒影響,總體看當前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郭樹清表示,將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採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允許險資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的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劉士餘稱,將以改革開放創新為主線來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近期將推進資本市場六大改革舉措。

金融政策制定部門的集體關注不僅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也為市場後續發展埋下了“以改革促穩定”的伏筆。

梳理19日一行兩會主要負責人提到的金融市場改革的具體工作,將有十大政策禮包留待市場消化:

利好一:私募資管產品允許滾動續作,承接未到期資產

利好二:建立庫存股制度,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更便利

利好三: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全面深化

利好四:股債並舉支持民營經濟

利好五:多舉措引資,為股票質押紓困

利好六:理財子公司辦法落地,可直接投資股票

利好七:銀行將穩妥處置股權質押風險

利好八:險資將通過兩個途徑貫徹相關政策

利好九:信用風險緩釋,支持民企發債融資

利好十:貨幣政策繼續加持信貸

利好一:私募資管產品允許滾動續作,承接未到期資產

劉士餘表示,證監會即將出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下稱《私募資管辦法》),允許過渡期內相關產品滾動續作,以承接未到期資產。

過渡期結束後,確實難以完成整改的產品,可以在獲得證監會認可後,採取適當措施妥善處理,確保業務活動有效接續,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解讀】

私募資管新規系統整合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的現行監管規定,多數為2016年以來證監會針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出臺的政策,具有較高的政策延續性,且部分指標較現行監管規定略有放寬。

私募資管新規設置了過渡期、作出了“新老劃斷”的柔性安排。過渡期內,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在有序壓縮存量尚不符合規定的產品整體規模的前提下,允許存量尚不符合規定的產品滾動續作,且不統一限定整改進度,允許機構結合自身情況有序規範,逐步消化,實現新舊規則的平穩、有序銜接。

過渡期結束後,對於確因特殊原因難以規範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標準化股權類資產,經證監會同意,可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如果有些私募資管產品不能滾動續作,部分未到期的資產在產品到期之後對接不上,資產方就有提前贖回的壓力,這樣對於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會形成負面衝擊。明確產品可以滾動到老資產到期,能夠促進存續期內資產平穩過渡,不會產生提前贖回的流動性風險。

利好二:建立庫存股制度,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更便利

證監會9月初發布信息稱,已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的修法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下稱“修正案草案”)也已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調整以問題為導向,意在有針對性地解決上市公司在現行股份回購制度下面臨的各種困難和障礙。調整內容包括增加股份回購情形、完善股份回購決策程序、建立庫存股制度等三大方面。

劉士餘19日在答問中表示,目前,該相關修法草案已經按照立法程序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高效率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依法合規回購股份。

【解讀】

按照現行規定,在四種情形下,公司可以收購本公司股份,包括:減少註冊資本、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併、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以及股東因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併、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等。

除股東對合並、分立持有異議的收購情形外,公司在其他情形下回購股份均應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回購股份用於減資的需於十日內註銷,用於公司合併或基於股東異議收購的需於六個月內轉讓或者註銷;用於獎勵職工的,回購規模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總額的5%,且須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

從業人士認為,現行公司法規定的股份回購情形範圍較窄,決策程序不夠簡便,缺乏庫存股制度,造成公司回購股份的積極性不高,股份回購制度的應有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認為,儘快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是順應市場需求的舉措,回購可以大大提升市場對企業的信心。

從歷史經驗看,股票回購是公司內部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信號,回購潮往往發生在A股的底部區間。但是由於這種信號的釋放外部投資者未必立即認同,他們可能選擇繼續觀望一段時間。

利好三: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全面深化

近年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佔企業併購交易總額的比例持續上升,資本市場已成為我國企業兼併重組的重要平臺。

今年1至9月份,全市場發生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近3000單,同比增長69.5%,已超去年全年總數,交易金額近1.8萬億元,同比增長46.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劉士餘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動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在已經推出併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即將按行業實行“分道制”審核,並對高新技術行業優先適用,以及豐富併購重組支付工具、提高審核效率,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依託併購重組做優做大做強的基礎上,證監會鼓勵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參與非公開發行、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方式,購買已上市公司股票,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在談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考慮時,劉士餘還提到,證監會鼓勵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機構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募集資金,發起設立主要投資於民營企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債券投資基金,積極參與民營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解讀】

近一個時期以來,證監會在推動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可謂不大。近期,為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監管部門結合企業訴求,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其中特別引人關注的包括兩項:

一是針對小額併購交易,推出快速審核通道,簡化審批程序,為企業開展市場化併購爭取時間。適用該通道的第一單拓爾思已在受理後直接提交重組委審議,審核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完善基礎性制度,對於募集配套資金放松管制,允許上市公司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以滿足企業後續產能整合、優化資本結構等切實訴求;同時,上市公司大股東為抗風險和後續發展,通過認購配套融資真實、持續地鞏固控制權,證監會也明確予以支持。

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接受採訪表示,併購重組有利於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提升企業價值。

目前,不少行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整合需求依然存在;一些上市公司主業經營難以為繼,客觀存在轉型升級需求,這都將促使併購重組繼續活躍。因此,監管層選擇繼續深化併購重組的市場化改革,也是順應市場需求,有利於進一步釋放市場化併購重組的活力。

據悉,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持續研究企業訴求,深化併購重組體制機制改革,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同時,持續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強調中介機構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利好四:股債並舉支持民營經濟

劉士餘在答問中表示,民營經濟是國家經濟血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他說,必須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制度和工具等多方面加強創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據瞭解,除鼓勵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機構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募集資金,積極參與民營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外。證監會支持民營經濟還將採取“股債並舉”的方式。

一方面,證監會將著力增強創業板的包容性,提升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推進新三板發行與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對掛牌企業的融資服務功能。

另一方面,將探索運用成熟的信用增進工具,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解決發債難的問題。同時,支持中小型民營企業發行高收益債券、私募債券和其他專項債務工具。

【解讀】

根據深交所的工作計劃,下一步將致力於打造國際領先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為創新資本服務實體經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創新資本形成機制服務。

在大力推進創業板改革、優化多層次市場體系方面,有關部門將考慮在資本市場總體佈局的框架內優化創業板的定位和制度安排,著力吸納一批龍頭創新企業登陸創業板。同時,推動完善IPO發行上市條件,不斷擴大創業板包容性。

此外,不斷優化創業板再融資制度,繼續支持可轉債、優先股等新型融資方式發展等政策也值得期待。

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則將“進一步提升市場融資功能”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謝庚日前撰文透露,下一步全國股轉公司將以提升市場融資功能為核心,繼續深化改革。

其具體舉措將包括三項:

一是支持具有較高市場認可度的優質創新型掛牌公司在新三板實現大規模高效率的發行融資,充分發揮優質掛牌公司融資的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優化現有定向發行和併購重組管理機制,提高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

三是豐富市場融資工具,探索在新三板推出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可轉換為普通股的優先股,以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多樣化融資需求。

利好五:多舉措引資,為股票質押紓困

劉士餘表示,證監會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各類基金、合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資管產品分別或聯合組織新的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

他還提到,將繼續全方位擴大開放,支持外資資管機構在境內設立法人機構,從事包括股票等權益型資產在內的資管業務。

【解讀】

股權質押風險是當前投資者最為擔心的股市風險之一,在市場持續弱勢和不斷探底的過程中,它所帶來的風險因素和心理影響不容小覷。

近期,不少地方政府採取了設立政府專項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做法,部分國企也以各種形式,為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

除證監會主要負責人提出鼓勵多渠道設立投資基金紓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困境外,根據中國銀保監會主要負責人的表態,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資金等也將多舉措助力股票質押紓困。尤其在險資參與的政策力度較大,將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且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本輪市場下挫雖然面臨一部分經濟基本面的壓力,但事實上GDP仍然維持在6.5%左右。市場面臨的一大風險因素可能在於流動性層面,尤其是股票質押平倉風險。

李奇霖分析,在減持新規的要求下,股權質押並未集中平倉,但若市場持續下跌,這一平倉風險也會持續加大,則無疑成為了投資者心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一次監管層集中釋放了增量資金要解決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的信號,包括保險資金入市、理財子公司產品入市,還有最近地方國資出資等,無疑是有助於改善投資者信心的。” 李奇霖說。

利好六:理財子公司辦法落地,可直接投資股票

有關當前金融市場,郭樹清提到了近期主要的三大政策措施。其中,按照“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關要求,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並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解讀】

此次理財新規明確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這部分資金入市有望給股市帶來利好。

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步豔紅表示,目前各行還需要時間重新創設產品、對接差異化的客戶群體,短期難說馬上就能夠匹配出多少理財資金直接進入股市,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對未來是一個長期利好。

平安銀行金融市場總監王偉表示,銀行理財致力於給客戶提供低波動率、收益相對穩定的產品。在權益方面的投入,主要還是藉助與外部有成熟經驗的公募基金合作。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很難操作股市或量化市場,但可以把銀行的力量和證券、基金行業的力量更好地協同。

利好七:銀行將穩妥處置股權質押風險

郭樹清提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地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採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銀行首先要開展風險排查工作,掌握風險敞口,提前預防相關風險。對於質押品觸及止損線的情況,在企業自身經營正常的前提下,只是因為市值下降而引發股權質押風險,可以適當放寬相關要求,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要做好溝通協調工作,以穩妥方式處理,企業也要對金融機構如實反饋情況。”

“現在做股票質押融資的股東信用並沒有變差,他們仍然按照合同約定按時給付利息。”一家股份行內部人士表示,只是質押物股票大幅貶值,當低於約定的履約保障比例時,銀行可以要求提前還款或者賣出股票。但是此時股東拿不出錢提前還款,也並不願意賣股票,一是可能導致失去控制權,二是價格過低。因此銀行方面應給予相應支持措施。

利好八:險資將通過兩個途徑貫徹相關政策

郭樹清提出,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解讀】

多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及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保險資金或以兩種途徑入市,響應救市鼓勵政策出臺。

第一個途徑是,由保險公司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直接入市自行擇股,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他們目前看好同時符合“股價創三年來新低、股價跌幅超過60%至80%、業績基本面較好”的個股。

第二個途徑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聯手合作,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具體模式為:以證券公司兩融收益權為基礎資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行設立類固收性質的“債權收益權資管產品”。這種合作模式下,擇股權利交由證券公司,保險資金從中只賺取穩定收益。

橫琴人壽行政總監、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立川表示,之所以要求通過設立專項產品、而不是直接購買特定股票的方式,來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實際上就是一道前置的風險管控舉措。

因為有資格設立的,大都是符合一定資質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非理性投資以及渾水摸魚的情形。並且假設在執行過程中有一些疏漏事宜,管理層也可以及時發現並干預。

利好九:信用風險緩釋,支持民企發債融資

易綱表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支持當地企業流動性的政策,對此我們積極鼓勵,人民銀行也正研究繼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推動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通過信用風險緩釋為部分發債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帶動民營企業整體融資恢復。

【解讀】

針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已經落地。

10月15日,民營企業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18紅獅SCP006”,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債信用增進”)和杭州銀行同步發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

10月10日,民營企業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18榮盛SCP005”,也得到中債信用增進CRMW的支持。

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認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發售為市場提供了風險對沖的工具,一定程度上為投資人的信用類資產投資增加了一層保險,有助於提升緩釋工具標的債券的吸引力。對低信用資質的企業而言,如果可提供較為優質的資產作為抵押,可通過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提升所發行債券的流動性和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利好十:貨幣政策繼續加持信貸

易綱表示,央行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結構調整功能,支持商業銀行擴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

【解讀】

話音落下,貨幣政策已經發力。在資金面偏松的情況下,10月19日,人民銀行時隔三週,重啟逆回購,開展了300億元逆回購操作。在維護市場流動性的同時,釋放了維穩股市的信號。

10月15日,年內第四次降準落地。人民銀行再次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置換MLF,下調幅度為1個百分點。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同日到期的4515億元MLF,除去此部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從而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

多項政策加持下,企業融資態勢轉好。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貸款增加9595億元,增量相當於去年全年的1.6倍。9月末,全國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包括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及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餘額7.73萬億元,餘額同比增長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個百分點。

同時,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步下降。9月份,新發放的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水平為6.25%,比上半年低0.17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