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有原則 淡定有底氣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於5月9日至10日在華盛頓舉行。本輪磋商結束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對媒體表示“審慎樂觀”:談判雙方一致認為,需要保持磋商勢頭,未來在北京繼續推動磋商進程。

合作有原則 淡定有底氣

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經貿磋商牽動世界,也從來不缺少困難和挑戰。5月10日,就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進行之際,美方宣佈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美方在磋商關鍵時刻揮起關稅大棒,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並一度擔心磋商前景。與此同時,美方還混淆視聽,對外透風中國從原有承諾中“倒退”,企圖以此粉飾自己蠻不講理的行為。

亂雲飛渡,堅定從容。在堅決反對美方“極限施壓”的同時,中方從容赴會,在磋商中展示了足夠誠意。

誠意背後,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全球經濟的責任擔當。在中美關係發展進程中,經貿關係多年來一直是“壓艙石”和“推進器”。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增長,這一“壓艙石”和“推進器”已不僅關乎中美兩國,也關乎世界和平與繁榮。

中方強烈反對美方加徵關稅的做法,因為這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整個世界,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實際上,美方以“極限施壓”為目的,不惜揮舞關稅大棒動搖這一“壓艙石”,是極其短視和不明智的。因為關稅是由進口那些受到影響的中國商品的美國進口商來支付,而非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企業,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者支出的增加、進口商利潤的減少。正如《華盛頓郵報》報道所指出的,堅持認為加徵關稅會對美國經濟帶來繁榮的說法是缺乏根據的。

堅定背後,是中國對自身發展韌性的信心。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1.3萬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與上年第四季度持平;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2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達到8.3%,創下近半年來新高。“超出預期”,成為國內外機構和專家對中國一季度經濟形勢的普遍看法。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巨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將帶來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充分的空間,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這正是中國應對任何“極限施壓”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正如劉鶴對媒體所表示的,在大國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曲折是好事,可以檢驗我們的能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難都不怕,一定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來,中方的立場是一以貫之的:對貿易戰,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雙方經貿分歧和摩擦問題,中方願意採取合作方式加以解決,但這種合作是有原則的,就是不得損害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

這意味著,未來中美達成的任何協議必須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目前雙方在很多方面達成了重要共識,但中方三個核心關切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一是取消全部加徵關稅。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議,加徵的關稅必須全部取消。

二是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雙方在阿根廷已對貿易採購數字形成共識,不應隨意改變。中方擴大進口要基於滿足國內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由不得“強買強賣”。

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尊嚴,協議文本必須平衡,目前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討論。文本表達方式應為中國國內民眾所接受,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只有這樣的協議,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在世界發展進程中,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這既是經濟規律使然,也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對於充滿挑戰的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中美兩個揹負著全球責任的大國需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過合作和協商解決存在的問題。

(本報記者 餘曉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