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187)北方的白菜

《底层》(187)北方的白菜

现在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奇闻异事在网络中迅速流传。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上说在北京的菜市场,秋天的季节,看到有老年人在买白菜,一次居然买了一百斤白菜,把这件事情当做很吃惊的趣事,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是南方人,就算去过北方,可也是走马观花地旅游者,对北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性不太了解。

作为一个北方人,特别是从小到大都在东北地区生活的人,秋季一次性买一百斤白菜,即使是现在,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更不用说在几年十几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期。一百斤白菜,按每棵中等重量来计算,大棵的白菜每棵都十斤以上,中等的每棵也有五斤以上,一百斤白菜也就将近二十棵;这在特别喜好食用酸菜的东北人来说,二十棵白菜,用来渍酸菜都是不宽裕,更别说储存作为鲜白菜来食用。

当然超市和商店也有卖渍好的成棵或成袋的酸菜,但都没有自己家里动手腌制的酸菜吃起来让人放心。现在在东北的城市居民,除了中年或老年人秋季还储存和腌制酸菜外,年轻人很少有储存和腌制酸菜的习惯,因为随着交通的便利,冬季东北蔬菜的品种也很丰富,年轻人在饮食上更注重新鲜健康,酸菜毕竟是腌制食物,虽然也很美味,但并不属于健康食物。但是在东北地区的农村,即使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一到秋季还是要腌制上一缸酸菜,在漫长的冬季里慢慢来食用。

作者从小就生活在东北,那个时候的冬季,比现在要寒冷得多,最主要是“白毛风”肆虐。同时交通也不发达,在冬季的菜市场上,卖新鲜蔬菜的摊贩极少,就有两三个,而且那些所谓的新鲜蔬菜也都蔫头耷拉脑,即使这样的蔬菜,价格也是贵得出奇,因为那个时期工资都比较低,一般的工薪阶层是没有勇气,最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金钱来购买。这些蔫头耷拉脑的“新鲜”蔬菜都是卖给那个年代的有钱人来食用。作为工薪阶层的大多数是没钱消费,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咬牙跺脚地狠下心来,买上一种或几种这样的蔬菜来尝鲜。

那个年代,这样的情况在东北地区很普遍,第一因为冬季东北地区恶劣的天气,导致露天蔬菜不能种植,同时因为当时技术原因,塑料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成本极高。第二就是交通,交通不发达,特别到了冬季之后,大雪封山封路的情况经常发生,作为蔬菜运输的公路,一场大雪之后,都要经过很多天人工和机械设备的努力,才能打通公路;但东北地区冬季的大雪又比较勤快,经常是一场接一场地来临,因而冬季的公路经常处于封闭状态。

基于以上的原因,在十几二十几年前的东北地区的冬季,吃新鲜的蔬菜成为了奢侈。记得小的时候,每年的十月一日国庆节一过,那个时期所有的单位的后勤人员都会组织车辆去大白菜的产地,去为本单位的员工采购白菜,采购的白菜品种基本都是以渍酸菜为主的长白菜,除了为本单位的职工去采购白菜外,还要采购大红萝卜、大葱、土豆、大头菜等冬季耐储存的蔬菜,那个时候的楼房都是单位的福利住房,每个楼房旁边都有用来放置杂物的一排门房,每家的门房内都有一个用来冬季储存这些蔬菜的菜窖,这些蔬菜储存在菜窖里能保存一冬一春,能坚持到来年本地的大地蔬菜上市。

那个时期大一些的单位都有运输车辆,这些运输汽车以解放141、东风140和沃尔沃为主。秋季为本单位职工采购来得越冬蔬菜,有时以单位福利的形式平均分发给职工,不用职工出一分钱。即使不是以福利的形式发放,根据每位职工需要的越冬蔬菜的数量,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每位职工很少的费用。

每位职工家庭人口的不同,需要越冬大白菜的数量也就不同,从几百斤到两三千斤不等。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一直到上初中,每年秋季,老爸都会从自己的单位订购一千五百斤的大白菜,单位的车把运输回来的白菜根据订购的数量,卸到每位职工家的单元门前后,每家都会把这些大白菜简单收拾一下,主要是去掉外层不好的菜叶子。收拾完毕就把这些白菜一棵棵摆放在楼房前的水泥地面的空场地上,经过几天太阳的暴晒,有一部分白菜放进菜窖储存,另一部分白菜开始腌制酸菜,酸菜的腌制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我家小时候到初中每年冬季都要腌制两大缸酸菜,腌制好的酸菜就放在楼道的平台处,因为腌制好的酸菜怕热,如果放在房间内会很容易腐烂。所以每家每户腌制好的酸菜都放在楼道内,每个单元每个楼道的楼梯平台,都有两三口酸菜缸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