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的故事」(六)|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2)

自1978年大学分校创立至今,在40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各高校分校及北京联合大学经历了几十次调整和整合,先后拥有过几十个办学地点,可谓变迁多,校址多。每一次变迁都牵动过无数人的心,每一处校址都曾有过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如今,许多曾经的校址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已不复存在。我们本着抢救历史、缅怀前辈精神、激励后人的宗旨,挖掘和记载大学分校校址变迁历程和背后的故事,从而从校址的角度记载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记录大学分校和北联大人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挖掘和积淀北联大精神、提炼和巩固学校特色,让广大师生员工从校址故事中感受学校从艰苦创业到发展壮大走过每一步的艰辛,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学校发展的历史自信。


校址的故事(分校)第六期: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八里庄地区道家村(现北京市朝阳区延静东里甲3号)——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校址(1982年6月至12月)北京工业学院分院校址之一(1982—1985)

「校址的故事」(六)|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2)

80年代初地图

1982年,在朝阳区朝阳门外八里庄地区有个道家村,位于朝阳公园路(今朝阳北路)以南、二道沟河以北。该村西侧的30亩菜地于当年6月被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购得,用作扩建新校的基地,并暂时作为学院的一个分部启用了。当年的该处校址除西面有少量居民房外,周围几乎是一大片空地,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南侧围墙距南边的二道沟河中心只有大约12米。

1982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发文“京发〔1982〕60号”,同意对北京联合大学分校进行调整。依据文件精神,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分院,该处校址仍延用。

当年,由于北京市对分部的基本投资拨款很少,全靠纺织工业部、北京市纺织工业局的支持,以及自筹的方式解决资金,所以该校址建房的速度十分缓慢。1984年,学院在此处用活动房建了200平方米的图书馆,设置了书库和阅览室,直到1985年才建起两幢二层板式临建房和四幢砖瓦平房。

1985年1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的请示获得教育部批复,同意组建北京联合大学。3月6日,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纺织工程学院,此处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纺织工程学院的分部校址。1991年,在此建设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此处地址定为朝阳区延静东里甲3号。

资料文献主要来源:《心中的记忆——纪念北京联合大学(大学分校)建校30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