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8月下旬,在二十四節氣廣場,迎來了一群校慶特別“嘉賓”——稻草人。斷臂維納斯、丘比特、思想者、兵馬俑等經典藝術原型雕塑靜靜展立,為校園增添了藝術雅趣,述說著華農人的審美情趣,成為人文校慶新亮點。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二十四節氣廣場,迎來了一群校慶特別“嘉賓”


有故事的源起

為迎接120年校慶,2018年5月的《視覺語言2》課堂上,文法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高尚楨面向2017級視覺傳達專業同學佈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稻草人造型創意徵集。60餘名同學積極響應,頭腦風暴,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創意。

“我們嘗試打破刻板印象,將人們從過去的誤解中抽離出來,展示農業大學不僅有農業,還有藝術,並且讓農業和藝術融合”,來自視覺傳達1601的趙保傑提出的是製作稻草掛飾,“它可以作為一件特色手工藝品讓校友帶回家,而這,恰好也賦予了稻草新的生命內涵——從大量還田甚至是焚燒處理,變成藝術加工的原材料。”

收集創意後,經過一輪輪的討論、篩選、試製之後,在藝術設計系主任張權老師指導下,高尚幀老師和陳麗老師帶著五名同學一起承擔了獅山稻草人節的設計與製作工作。

由課程引入,在師生協作下,一場生動有趣的稻草人節文化活動嘗試通過農作物與藝術的融合,樸素展現農業人的審美情趣。而屆時配以現場製作動物、風鈴、掛飾、擺件等小型稻草手工藝品,開展編制互動,將豐富回校校友的參與感。


有故事的造型

“獅山稻草人節”是我校建校120週年“百廿嘉年華”學術與文化系列活動之一,將於10月1日在二十四節氣廣場開幕。活動由校慶辦策劃,文法學院承辦,分為大中型稻草立體作品展區與小型稻草手工藝品製作體驗區。“獅山稻草人節”象徵自然、科學、藝術的融合,隱喻我校現代生物科技與傳統農科緊密結合,互促共進,培養創新人才的辦學特色。

視覺傳達1602班侯垚根據確定好的主題方向,蒐集大量圖形與文字資料。經過團隊反覆討論和嘗試,集體創作大中型稻草立體作品20餘件,小型趣味稻草人擺件10個、魚風鈴120件、20種不同形式的稻草掛飾和10餘個動物小擺件。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視覺傳達專業師生設計的稻草魚風鈴

以中西方近現代繪畫、雕塑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為原型的大型稻草立體作品彰顯著藝術的魅力。柑橘、豬、油菜、雙螺旋DNA等彰顯我校學科特色和科研成果的稻草立體藝術作品傳遞著學科文化。

中華民族素來“重農桑,惜糧食”,在農田中扎形態各異的稻草人驅鳥護糧是先祖勞動智慧與藝術修養的結晶。視覺傳達1701班吳萬禮創作的10個小型趣味稻草人形態各異,其中身著各色民族服飾的小稻草人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民族魅力,將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農耕文明融入其中。

蘊含自由、平靜、祈福等寓意的編制魚風鈴以美觀、簡單、易制的優勢從編制、鐵絲架、捆綁三種不同製作方案中脫穎而出。屆時,風鈴飄蕩,稻草魚在空中“遊”來“遊”去,彷彿是遨遊在外的萬千校友正返校歸家,重聚獅山校園。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師生們設計的犬、豬等小動物造型

視覺傳達1703班張順臺同學構思設計了稻草犬,由稻草製成骨架的的犬造型小巧而精緻,他說道,“1898年是戊戌狗年,選擇狗作為原型是為母校百廿生日獻禮。”


有故事的稻草

立體藝術作品的主要原材料稻草,來自於我校再生稻團隊的科研成果。

稻草人制作時間定在八月初啟動,這個時間段,市面上鮮有足夠的幹稻草供創作使用,頭季收割時間在七月底的再生稻解決了難題。經聯絡,我校再生稻科研基地提供了5噸稻草,為稻草人節提供了足夠的原料。

近年來,由彭少兵教授領銜推廣的綠色再生稻具有“三高二好四省”(投入產出率高、勞動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稻米品質好、市場前景好,省工、省種、省肥、省秧田)的優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機收再生稻豐產高效技術被農業部列為2018年主推技術。僅在湖北,再生稻種植面積從2013年的44.7萬畝增至2017年的230萬畝,成為湖北農業又一張新名片。

有故事的“導”草人

五月,徵集創意;六月,方案討論、淘汰改良;七月,準備材料、聯繫骨架製作工廠;八月,師生動手創作。烈日炎炎,正應享受暑期輕鬆與美好時,文法學院的高尚楨和陳麗老師和5位學生一起從早到晚工作在教室,構思、擇選、編制,一堆堆尋常的稻草變成了一件件精美藝術品。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師生將繼續為稻草人修型,進行細節調整

因為長時間與稻草接觸、摩擦,視傳1602班蔡庭威同學面部過敏紅腫,身上的皮膚瘙癢難耐,但他堅持製作出一串串精緻的魚風鈴。視傳1703班張順臺同學創作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膠槍,開始時多次被滾燙的膠槍燙到,熟能生巧後才有了生動形象、靈氣十足的稻草犬。長不過三寸的稻草犬小模型,在師生們精益求精的要求下,要花上足足三天時間製作,兩天粘連,一天清理。

在稻草人文化活動方案的創意和設計、技法的嘗試和探索過程中,張權老師、高尚楨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大膽嘗試,並對每一個藝術作品悉心指導、嚴格把關。高老師說道:“稻草人文化活動將藝術和農業相結合,將設計服務於生活、服務於大眾,將情感融入到設計作品中,彰顯我校的學科特色,突出校本文化,傳承耕讀文化,展現華農人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精神。”

每一個立體藝術作品的形成、每一件小藝術品的誕生、甚至於教室中的每一根稻草都有著更為美好的故事,它們以一種無聲的語言,將藝術之美、農業之美、育人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

該項目是繼金色筆記、獅山鈴鼓、學府塗牆等項目之後,推出的又一百廿校慶重要文化活動。後期,工作團隊還將進一步對稻草人作品進行細節調整、環境整理和燈光佈置,在校慶日期間以更加完美的景象呈現給師生校友。

部分稻草人作品欣賞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斷臂維納斯(公元前1世紀 古希臘時期)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擲鐵餅者(約公元前450年 古羅馬米隆)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兵馬俑之跪射俑(公元前3世紀 中國秦朝)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擊鼓說唱俑(公元1-3世紀 中國東漢)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跳舞的人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思想者(1880-1900年 法國羅丹)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傾斜的裸體(1907年 法國馬蒂斯)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拾穗者(1857年 法國米勒 原作為油畫)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舞女(公元前3世紀 埃及早王朝時代)

文字|學通社記者 楊亞楠

新聞中心記者 曉齊

圖片|學通社記者 周子恆

「我們的校慶」稻草人節:農大校園的藝術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