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寒食其實是非常快樂的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你不知道的歷史:寒食其實是非常快樂的

范成大的《寒食郊行書事》詩云:“媼引濃妝女,兒扶爛醉翁。深村時節好,應為去年豐。”

從詩中咱們可以看出,人們打扮的漂亮,飲酒為樂,心思已不在墳中的逝者,而是放在春遊和秋後的豐收上了。

清明節,東京街市上賣祭品的很多,紙紮的閣樓都堆在鋪子門前,形成又一風俗景觀。

你不知道的歷史:寒食其實是非常快樂的

清明節這天,人們藉由郊外掃墓,形成清明踏青的習俗。這個時節,天氣晴和,氣候宜人,花開柳綠,人們都到著名園林觀賞花木,或到郊外觀賞春景。

人們在這天也會喝酒,暮色降臨時才帶著醉意回到城市。回去的時候,人們帶著棗餅、炊餅、黃胖(泥娃娃)、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雛等鄉下的土特產。回城的轎子用摘下來的楊柳雜花裝飾,從轎頂四垂而下,很是清新耀眼。

整個寒食節裡,東京的坊市會賣各種當令食品如稠粥、麥糕、乳酪、乳餅之類。

你不知道的歷史:寒食其實是非常快樂的

南宋以後,臨安人清明遊春更為普遍,祭掃多在南北兩山之間。

一時車水馬龍,女子們淡妝素衣,牽著孩子,提著酒壺和菜餚點心,到村店人家,吃喝休息,一直要到晚上才回家。

這一天,富人們尤其愛到著名的園林飲宴尋歡。車馬往來繁盛,臨安城門那裡都出現了堵車現象。西湖更是遊人喜愛的地方。

彩舟畫舫上,有錢人家隨船行樂。這一天還有龍舟比賽可以觀看。臨安城裡的,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鑼鼓喧天。

你不知道的歷史:寒食其實是非常快樂的

西湖蘇堤一帶桃柳陰濃,紅翠間錯,寒食節裡的各種文娛演出就在這裡進行。有走索、驃騎、飛錢、拋鈸、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斛鬥、舞盤、各種禽蟲之戲。

還有外地來的樂伎,吹拉彈唱。遊西湖的人們在船上聽歌看舞、喝酒作樂,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直到月上柳梢,湖面上的歌聲、絲竹聲還此起彼伏。下船上岸回家時,男騎馬,女乘轎,童僕挑著木魚、龍船、花籃、鬧杆等回家,準備饋贈親友。

這些享樂活動自然帶動了節日消費的興旺。應該說,宋朝的人,也早就認識到了假日經濟的價值。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