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長」行爲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這幾天,一個#家長群 隱形負擔#的熱搜空降微博,點進去才發現,原來是老師和學生對“熊家長”的控訴!

家長過度監督不僅給老師帶來了無形的困擾,更讓孩子感受到了有形的壓力,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你也在做麼?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一、教育方式不更新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初高中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迫切需要社會對他們的重視和承認。就會不太“聽話”,有時還故意和家長老師“唱反調”。

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無視孩子的成長,不更新教育方式,就很容易激化矛盾。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孩子長大了是好事,家長們也要認可他們,當孩子進步時,給予誇獎,而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也要心平氣和地和他們溝通哦!

孩子們要的無非就是尊重和平等,當孩子叛逆時,家長們也不要過於強硬,仔細想一想,誰還沒個青春期呢?

多一點耐心,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嘗試著去理解他們的煩惱,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就適當地讓步吧!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二、包辦替代、剝奪獨立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有一部分家長對於教育的理解過偏,過多的干涉孩子,也就是所說的“替代成長”。以“我是為了你好”為藉口,打著“愛”的旗號包辦教育,不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其實,這是因為家長沒有劃分好責任的界限,認為盡職盡責就是替孩子做一切決定,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嘍!

為孩子好,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想讓孩子學習特長,家長們就可以參考孩子的意見;

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家長們也可以學習“放手”,讓他們獨自解決,不管結果怎樣,至少孩子享受了過程,也鍛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三、不注意尊重孩子隱私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對於初高中生來說,他們的獨立人格逐步形成,對“保密性”需求越來越強,希望有自己的小空間和小秘密。

這些都不願主動向父母吐露,而有的家長並沒有意識到。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生活上的很多小細節都能體現,比如進孩子房間不敲門,隨便翻孩子的東西,還有的家長“間諜”性的看孩子日記,想要了解孩子的煩惱和壓力。

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已經長大了,這麼做只會讓孩子感到隱私被侵犯,從而缺乏安全感,影響親子感情。

家長們如果真的想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可以轉換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讓孩子敞開心扉,主動地把隱私告知自己哦~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裡的這些問題,你有沒有呢?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更是陪伴者。

做為家長,我們不能太過強硬或太容易妥協,要學會調整,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狀態進行伸縮教育,這樣才會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熊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麼做,好孩子也會被教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