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皓:怎樣才能成爲像哲學家一樣思考的人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點哲學,因智慧、得自由、享幸福。

張智皓:怎樣才能成為像哲學家一樣思考的人

從雅典學院,希臘雕像從雅典學院,希臘的蘇格拉底的蘇格拉底的雕像

本文摘自張智皓著《哲學了沒》,該書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文章來源:《人民教育》雜誌2015年第7期

哲學思考起源於人類的好奇心。當人們不再需要每天為了維持生命而行動時,對於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便油然而生。我們開始好奇,我所存在的世界是真實的嗎?我們可不可以吃肉?人可不可以自殺?墮胎是否不道德?媒體中立性真的很重要嗎?

許許多多的問題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消除這些疑惑,人們開始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來說明這些問題。可能有人看了這些問題以後會感到疑惑,這些問題難道不是科學問題嗎?怎麼我們可以說這些是哲學問題呢?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哲學向來不是一門擁有專業的學科,而是一種思考與反省的“方法”

哲學來源於人們的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它是對人類發展歷史的一種抽象而嚴密的總結。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哲學,那就是它可以讓我們對問題做出深度的分析;瞭解問題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任何人都可以是哲學家

哲學根據其字源philosophy,意思是熱愛智慧,因此我們不需要認為哲學家不同於一般人,事實上,只要勤於探討,任何人都可以是哲學家。

哲學探討的主題因地點與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比如,印度哲學受其宗教思想影響甚巨,中國哲學著重人與政治的討論,西方哲學則含有大量的邏輯與日常觀察。

哲學探討的主題很多,幾乎所有令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一開始都算是哲學問題。我們時常可以在其他學科中找到哲學的痕跡。

哲學論證以邏輯作為其主要的論證形式。一般來說,邏輯論證有兩種形式:演繹論證、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最嚴謹的論證形式,一個合格的演繹論證,如果前提是正確的,那麼結論必定是正確的。歸納論證則沒有這一性質。

西方哲學的三大基本問題為形而上學、知識論及倫理學

。形而上學討論的目的在於通過哲學論述來破除表象,進而獲得表象背後的實在,或者說,真理。知識論主要探討知識的三個面向:知識的類型、知識的條件、知識的來源。後面兩個方面特別受到哲學家的重視。倫理學與日常生活關聯密切。我們常使用許多道德語詞,比如,善與惡、對與錯,倫理學討論就在於幫助我們釐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這些道德語詞的意思是什麼,並且試圖通過理論,向我們提供行為的引導。

哲學研究啥

西方哲學起源於希臘,希臘神話孕育了西方哲學的基礎。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被稱為宇宙論時期,主要哲學思想為探討宇宙的生成與構造。

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被稱為人事論時期,人們首度將哲學關注的目標由宇宙轉移到人的身上。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人,奠定了整個西方哲學的基礎。

希臘時期的哲學延續雅典時期的傳統,重視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此時期的哲學派別都試圖說明何謂美好的人生。斯多葛學派又被稱為“禁慾主義”,而伊比鳩魯學派則被稱為“犬儒主義”。

中世紀哲學大多是為神學服務,前半期為教父哲學時期,由傳教士所領導,辯護其宗教思想;後半期為經院哲學時期,由教會所領導,建立宗教哲學體系,通過論證上帝存在,說明上帝也是以理性為基礎。

近代哲學起始於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作為哲學思想的主要內涵,主張哲學應該以人為本。科學革命大幅弱化了教會對於思想的鉗制力,哲學家們對於知識論的探討與研究進入巔峰期,知識的本質成為此時期哲學的首要議題。

當代哲學區分了西方哲學的兩大進路,分別為分析哲學及歐陸哲學。當代分析哲學從語言出發,強調概念分析,認為哲學理論必須能夠經得起邏輯的考驗。

哲學家們說了啥

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大多關注抽象的形而上學問題,諸如世界的構成與萬事萬物的起源等。

蘇格拉底將哲學的目標轉移到人身上,關注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怎樣的人生才算是美好的人生,也關注“善”與“正義”。

柏拉圖認為民主政治只會為國家帶來不好的後果,我們真正應該採取的是君主專制,賢明的君王才能夠治理好一個國家。

亞里士多德可以被稱為西方第一個系統從事研究的科學家,目的論貫穿了整個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核心。

奧古斯丁是中世紀最偉大的教父,其最大貢獻在於整合整個基督教的教義,讓基督教不再處於眾說紛紜的困境下。

阿奎納一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將信仰與理性結合,希望創造出具有理性基礎的基督教信仰。阿奎納的五路論證是著名的上帝存在論證之一,以亞里士多德哲學為基礎而衍生出來。

笛卡爾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西方哲學之所以開啟知識論的討論風氣,笛卡爾的哲學是最主要的原因。笛卡爾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他認為我們可以僅通過理性獲得真理。

洛克是經驗主義者的先驅,他反對笛卡爾,主張只有經驗可以作為真理的基礎。

休謨反對笛卡爾對於自我的看法,認為自我不過是一堆知覺的集合,而不是像笛卡爾所說,我們可以通過理性論證純粹自我的存在。休謨對歸納法提出質疑,認為歸納法沒辦法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驗過所有的東西。

康德被認為是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大家。他認為理性所能認知到的只是形式,沒有內容;只有經驗可以產生內容。

黑格爾將康德的觀念論發展到極致,認為世界本身就是觀察主體,黑格爾稱之為“世界精神”;其辯證法是世界精神的思維方式。

羅素被認為是英美分析哲學的創始者之一,開創了西方哲學中語言分析的研究取向。他通過邏輯解決當時語言哲學中著名的“空詞難題”。

維特根斯坦同樣被認為是分析哲學的創始者,他的哲學主張在早期與晚期有巨大改變。他認為哲學問題都只是語言問題;一旦語言問題可以解決,就不存在有哲學問題。

波普爾是著名的科學哲學家,他不滿意邏輯實證論者對於科學與偽科學的界線畫分,於是提出“否證論”來取代,主張科學理論必須具備“可否證性”,無法被否證的理論不能算是科學理論。

羅爾斯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他的《正義論》主張“正義即公平”,訴諸“原初立場”來推論出兩個正義原則。

蒯因曾被稱為“哲學家的哲學家”,因為他的著作用字嚴謹精確,寫作的對象以哲學家為主。蒯因在他著名的文章《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中,反對經驗主義者認同“分析語句”和“綜合語句”的區分,以及這種區分下所產生的知識基礎。

鍛鍊我們的哲學思維

一般來說,哲學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分析問題,以及提供可能的思考方向。想要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只學會哲學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需學會哲學能力。

哲學思考的五種工具包括:通過詢問確認問題、模擬法的善用、歸謬法的善用、思想實驗的善用、簡單性原則以及最佳說明推論原則。

確認問題是哲學討論中的起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雙方只有在對問題有同樣的理解後,才有可能開始有意義的討論。很多時候,問題一旦被確認下來,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哲學家通過模擬法,

將比較抽象的概念模擬到比較具體的概念上,如此不但可以增加理論的清晰度,也可以增加理論的說服力。使用模擬法時,要能夠精確掌握模擬的例子與原來例子之間的架構。一旦兩者有架構上的不一致,便很有可能導致錯誤的模擬。

歸謬法是一種用來反駁對方論點的方法,先從對方論點成立為起點,如果可以因此推論出我們難以接受的結果,就表示對方論點不應該成立。歸謬法也是一種使用上需特別小心的技巧。歸謬法要能夠有效地攻擊對方的論點,前提是雙方對於合理的後果與不合理的後果看法類似。

思想實驗的目的,在於簡化我們的思考。我們思考問題時,常有許多因素是不必要的。排除這些因素,可以讓我們更專注在與問題相關的因素上。思想實驗雖然可以異想天開,還是有個必要的限制,就是不能夠設定“邏輯上不可能”的情況。一般認為這種情況沒有機會出現在現實世界。

如果對立的理論之間具有同樣的解釋力,那麼在評價理論優劣時,我們可以訴諸“簡單性原則”或者“奧卡姆剃刀原則”。如果對立的理論之間不但具有同樣的解釋力,也同樣地簡單,我們還可以通過“最佳說明推論原則”評價理論的優劣。

“簡單性原則”與“最佳說明推論原則”最多隻能區分出比較有可能正確的理論,不能夠用來確定理論是否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