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舅大》树现实主义题材典范(附李京盛老师精彩演讲内容)


《娘亲舅大》树现实主义题材典范(附李京盛老师精彩演讲内容)


主办:幸福蓝海▪笛女传媒宣传部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10月11日,在北京电视节目秋季交易会上举办的《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论坛提出2018年是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元年。巧合的是,2018年也是笛女传媒并入江苏广电旗下幸福蓝海的第一年,冠有新身份的幸福笛女继往开来,持续发力。


3月7日,《铁家伙》承载着春节喜悦在横店开火;
3月12日,《突击再突击》首轮登陆CCTV-8晚黄金档;
4月21日,《娘亲舅大》紧随其后登上CCTV-8晚黄金档,并在5月8日达到CCTV-8频道整体收视份额7.89%,创9年新高!
5月20日,《回家的路有多远》在CCTV-8晚黄金档上线。
期间,笛女首轮试水先网后台的发行方式,《法网追凶》登陆爱奇艺,成为网络收视榜上一匹黑马。

5月30日《铁家伙》杀青
同月,古装巨制电影《封神-刺杀》开机
7月21日《当你老了》开机,9月26日杀青
10月18日,一个在新疆具有划时代民族团结意义的传奇故事《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即将开机。

笛女的发展之路,印证了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质量、动力、效率三个维度的变革,在加快电视剧发展的写实性突破上,笛女出品的《娘亲舅大》成为现实主义题材中以表现普通人物生活的人情冷暖,开辟平凡生活中的失意和幸福的典范。并在产业论坛的《2018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模块中两度被点名:

《娘亲舅大》树现实主义题材典范(附李京盛老师精彩演讲内容)

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大节点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就《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主题演讲:

他认为,把中国电视剧发展的40年与改革开放40年这两个四十年相提并论,让电视剧成为改革开放40年的话题之一,本身就是给予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荣誉,更是给电视剧人的崇高荣誉,是中国电视剧的骄傲。面对两个四十年的时空交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视剧的特点、风格、样趣、内容无一不打上四十年的时光烙印,现摘录演讲部分内容如下:

它的故事内容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它的情感含量来自大众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它的价值取向,来自时代发展的文明高度;
它的喜怒哀乐,来自平凡百姓的红尘烟火;
它的精神气韵,来自改革开放所释放出来的人民追求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它的文化品格,来自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理念、认知、人生感动;

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剧40年所形成的鲜明时代烙印,是造就这个艺术门类成长、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给中国电视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改革实践给中国电视剧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故事素材、人物形象;改革的艰辛历程也给电视剧注入了对当代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创作的巨大物质财富让中国电视剧有了提升表现力的物质资本;改革开放创造的精神财富更让中国电视剧有了追求、表达新文明高度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代表这个时代的文明价值,比如汉赋、盛唐诗歌、大宋词章、元代杂曲、明清小说,如果选择今天,四十年对中国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受众最多,对观众最喜欢的文化门类,电视剧当推首选。

为什么?我只想讲一个原因,用一个词表达,这就是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特征,“写实”这个词可以最集中概况中国电视剧的内容特征。比如:现实题材、接地气、纪实风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现实主义创造方法,等等。这些全部与写实性相关。

中国电视剧的内容来源60%以上来自于当代生活,从作品的精神导向和当下的现实关照角度来讲,写实性也成为中国电视剧所有作品的共同点,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精神呼应,让古代作品、历史作品也有强烈的、现实的对当下的印证性。所以,写实性是中国电视剧40年的光荣传统。

无论是题材内容对当代生活的书写、还是作品精神指向对当下生活的呼应,写实性的特点让中国电视剧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极其广阔的精神拓展空间。当然,写实性的基本内涵还是要落脚于观众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实题材创作是中国电视剧40年的创作主流,记录时代发展变迁,表达当下人们的生活情感,体察世道人心、描摹人情冷暖,等等,电视剧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手法记录了四十年的历程,完成时代使命和艺术性,并由此形成了在写实性创作中擅长的题材类型。

对当代现实作品进行表达的写实性特征有六种

不同的内容、风格、艺术表达方式:

直面当代社会现实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体现国家意志、表达人民心声,这类作品把新闻性的敏锐和艺术表达相结合,主动介入当代重大现实生活,显示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勇气和力量。比如《人民的名义》等直接呼应了国家层面的反腐、反恐、护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等等一系列庄严的、重大的、现实话题;比如:扶贫空间、一带一路、环境保护,这些作品用故事方式解读国家行为,把现实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融入艺术叙事,让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原则具有时代高度。

以个人命运见证时代发展,将人生奋斗成长的故事注入时代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让许多普通大众改变了命运,这些作品像《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欢乐颂》《我的1997》,以普通个体人物的生活历程来注释注解时代发展,给普通人生带来的变化、机遇、大背景、小人物。体现了写实性电视剧的手法、技艺。

关注当下社会热点,时代情绪,迅速捕捉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新的人生话题和新的人生浮躁、情感变化……被称为话题性作品。例如:住房、医疗、城市改造、教育、两性关系、代沟,都曾被热议和关注,像《医者仁心》这样的项目,主动真实的介入,也客观理性的解读生活,把中国电视剧的解读性特征提高到了充满了人文关怀的高度。

用个人的青春理想书写国家情怀,从而体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让现实生活的背景更加广阔,厚重,对现实生活的呈现更具有点评性,将人生最具光彩的青春岁月放置于国家重大的事业之中,从而让青春、生命更富有崇高感,也让现实生活有了理想光辉的照耀,比如最近的改造自然、植树造林、国家强大尖端武器研制,等等;

聚焦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领域、新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发现新的人文理念,关注新的价值成长,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劳动手段、人生理念,如聚焦高端职场的一些行业剧。《创业时代》等,崭新人物、崭新理念;《猎场》讲述了普通大众不熟悉的职场;《我的前半生》的职业背景也是新的存在;还有聚焦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职业、新人物……《远方的家》,新的价值成长《归去来》;物流、快递、月嫂、新的业态人群,都属于写实性电视剧的新的领域。

表现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开辟平凡生活中的失意和幸福;这类剧的鼻祖是《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类作品是中国电视剧写实性的开山之作,这类题材传承性最强、传播力、感染力最大,也是电视剧创作中数量最多的,中国电视剧在最早期开创的平民思想,贫苦百姓、普通生活,目光向下,脚踏实地,不搜奇、不猎异,真正践行着大众的生活艰辛,眼下困难,对未来的期待,柴米油盐、婚丧嫁娶。既是写实性表达的主体,也是中国电视剧最擅长的体会方式。

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剧最突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也是最值得继承发扬的特点,中国电视剧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的文艺画卷,比历史记录本身更具有戏剧性,更有细节、更有温度,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史料价值,既是文艺作品,也是历史。这两个四十年的互为呼应,为现实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上,存在6个问题

虚假

不是真实存在,是虚假,是伪装的、失真的、人物是设计出来的,没有现实存在的,与现实脱离的作品被观众称为悬浮剧,伪现实,童话式的现实主义创作。比如:都市偶像、青春情感、职场生活,夸张的、极致的表现脱离大众情感接受度的纯情、纯爱,不食人间烟火的快乐男女的生活状态,展示脱离中国现实的艺术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制造没有现实依据的人物环境、关系、矛盾冲突。虚构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最大硬伤。

肤浅

写实性对生活蜻蜓点水式的描述,清浅浮泛的表达,生活中的小恩小怨,小情小调,掩盖现实中的复杂和深度,用个人闲愁处理生活中的真实矛盾;这类作品没有对生活的思考力度、回避矛盾、躲避生活、拒绝思考;被称为脑残剧。

庸俗

以低尺度的文明水平、文明标尺表现世俗生活中的男女、直欲、口欲的一种生理性需求的表现,看似接地气,实则很无聊,有一种低俗趣味,败坏观众对现实题材的胃口,这些创造还形成了一套模式,有他们的堡垒:不写三角恋,人设怎么办?不去撒狗血,矛盾怎么解?

灰暗

这些作品也能触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当下生活也有反映,作品中也有物质,有人物,没有生活中的亮色,没有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和叩问。剧中人物疲惫不堪的活着,挣扎着,愤恨着、失意着,仅仅只能表现写实性的表面现象。内容上一地鸡毛、情节上琐琐碎碎,看不到时代情绪,看不到人性光辉,看不到生活底蕴,只有底层生活;缺乏救赎的能力,造成社会灰暗的感受。

背离

有些现实题材的取材角度和关注视角背离时代主调,背离时代主流、背离生活主流。把眼光集中在边缘地带和另类奇闻逸事,问题少年、失业人群、失学人群、传销、拐卖、社会事件中的奇闻异事,迷失对整个社会生活的主流关照,这是题材选择上的背离;背离的第二层含义,在价值引领上的背离,中国电视剧写实性原则的最高境界,在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主流价值观评判现实,让故事有价值评判,让价值有故事性表达,但在有些写实作品中,价值判断的体系不明确,在价值导向上背离,比如说:都市情感剧、创业题材剧、青年生活剧用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故,把生活技巧当做人生宝典,写竞争不择手段,写升迁不顾人格,体面光鲜的人物利己的精致生活,这类作品具有价值引领上的偏离,同时,传达一种欲望型的、极强的消费感的信息,我们的社会哪里富裕到这种程度呢?现实就是挣钱,人生就是消费,这种价值导向的偏差拉低整个社会的文明尺度,会让人们迷茫、焦虑紧张,让人不安全,周围都是阴谋,丧失安全感。生活中的残酷需要作品来引导,走出生活洼地,人性中的真善美没有得到表现。

陈旧

题材重复、故事老套,艺术手法平庸,没有新的现实内容,没有新的人物形象,没有新的价值发现,故事平庸,制作简陋粗糙,很多作品都一样,观众概括:观一剧而知所有。

出现这六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克服这些问题,最主要是从创作角度去努力提升现实题材作品,要提升创作在整体上把握现实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四个层面:

第一,要有对时代的深刻认识
第二:要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第三:要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第四:要有对审美的升华

前面出现的问题都是在这四个层面上做的不够,顾此失彼,这四个层面、四个维度既是中国电视剧写实性原则的内涵和经验,也是克服现有现实性题材出现问题的解决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