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聊城港、有軌電車……《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出爐

《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草案公告

近年來,聊城先後列入中原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四大發展戰略。四大戰略機遇疊加,給聊城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大發展需要大交通來支撐,為適應區域發展形勢變化及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高效、暢達、可靠、宜人、低碳、安全的聊城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我市啟動了《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等法律法規,現將規劃草案進行公告,徵求公眾意見,歡迎社會各界提出意見和建議。詳情請登錄聊城市規劃局網站。

規劃簡要說明

一、總則

(一)規劃期限:近期2016-2020年,遠期2021-2030年。

(二)規劃範圍:與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一致,重點規劃範圍為中心城範圍,總面積約386平方公里。

二、發展戰略

(一)戰略目標

構建區域一體化,軌道交通引領、公交優先、多種方式和諧、交通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綜合交通體系,支撐和引領城市快速發展。

(二)規劃策略

區域交通一體化策略:圍繞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完善與區域核心城市的交通網絡,構建公、鐵、水、空多模式、立體化交通網絡;

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按照公眾利益優先和效率最有原則,落實公交優先理念,優先保證公共交通的路權、用地、資金、運營等方面的投入;

交通與用地協調發展戰略:建立以公共交通委導向(TOD)的土地開發模式,構建交通與用地良好互動機制,引導城市空間和用地合理佈局;

區域差別化策略:基於古城、西部新城等區域特色,在交通設施配置、路權分配等方面,採用區域差別化的策略,滿足城市發展及居民出行的需要。

建聊城港、有軌電車……《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出爐

建聊城港、有軌電車……《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出爐

建聊城港、有軌電車……《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出爐

建聊城港、有軌電車……《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出爐

三、對外交通系統規劃

(一)鐵路運輸

打造“三高鐵、一城際、三普鐵”的鐵路網總體佈局,完善聊城“木”字型高速鐵路網,加快推送了聊城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略的步伐。“三高鐵”為京九高鐵、濟鄭高鐵、魯中高鐵:“一城際”為聊德城際;“三普鐵”京九鐵路、邯濟鐵路、聊泰鐵路;鐵路客運站共12個,其中新增7個高鐵及城際客運站;貨運站;聊城北站;聊城東站。

(二)公路運輸

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繞城高速北線、東線和德單高速,與現有青銀高速、濟聊高速、高邢高速等高速,構建“兩環、五橫、兩縱”的高速公路網絡,高速公路總長度為545公里。

國省道:構建“一環、七射、多線”的規劃佈局,國省道總長度1369公里,進一步加強聊城中心城區與各區縣之間聯繫與交流。

(三)水路運輸

有序開發徒駭河、黃河兩條重要的橫向航道和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逐步形成以京杭運河聊城段大通道為主體,“兩橫一縱”的總體佈局。在聊城中心城區東北方向建設聊城港,聊城港陸域面積55公頃。預測2030年貨物吞吐量2150萬噸。

(四)航空運輸

規劃形成“一民航七通用”機場佈局;在鄭家鎮規劃建設民用航空機場,在冠縣、茌平等七個縣市各設置1個通用航空機場。聊城機場定位為山東省重要的支線機場,主要服務於聊城市域及周邊市縣的航空運輸需求。

四、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一)快速路規劃

結合聊城用地功能分區及中心、次中心的分佈,以構建交通與用地良好協同的發展模式為指引,結合濟聊高速快速化改造,規劃形成“二環,十二射”的高快一體網絡,快速路總規模147公里。

(二)主幹路佈局方案

主幹路承擔銜接城市內外部交通的職能,同時承擔跨區域組團之間的交通需求。規劃構建“十四橫十縱”佈局結構,主幹路總長度:361公里。

(三)路網布局結構

基於城市交通主架構,在繼承現狀重視主幹路建設的前提下,結合“窄馬路、密路網”的規劃策略,規劃服務於城市生活的次幹路與支路網絡。

五、城市公交系統規劃草案

(一)公交體系

形成以有軌電車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水上公交等多種方式為補充的多層次、網絡化、全覆蓋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二)有軌電車規劃草案

結合城市中心、次中心、客運樞紐的分佈,規劃五條有軌電車線路。有軌電車線路總長112公里,規劃有軌電車車站77處。

(三)公交專用道規劃草案

沿主要客流走廊,雙向六車道以上道路敷設,規劃“八橫六縱”公交優先走廊,總規模220公里。

(四)公交場站規劃

結合客流集散點及用地條件,規劃14處公交樞紐、8處公交首末站、10處公交停保場,總佔地46公頃。

六、城市步行與自行車系統規劃

(一)城市綠道規劃

結合聊城湖泊、景點以及公園的分析,規劃將形成“一核中鋸、多廊支撐、綠網交織”的綠道網總體佈局結構。總長度426.7公里。

(二)城市自行車系統規劃

規劃打造以廊道、集散道及休閒道為主的三級自行車網絡系統。規劃形成以東昌路、柳園路、湖南路等道路為主體“七橫七縱”自行車廊道,總長度192公里;沿生活性主幹道及通行條件良好的次幹路、支路佈設集散道,總長度278公里;以聯通城市水系、綠地公園為導向佈設休閒道,總長度87公里。

(三)城市步行系統規劃

針對現狀步行道缺失或寬度不符合標準道路,實施步行道改造計劃,總長度62.8公里;針對現狀違停、佔道經營突出道路,實施步行環境改善,總長度32公里;針對新建道路,按照步行道寬度標準進行建設,步行道的寬度應不低於最小寬度標準。

七、城市客運樞紐規劃

結合樞紐的地位作用,將交通樞紐分為區域級綜合交通樞紐和市級交通樞紐。區域級交通樞紐7處,分別為聊城西站綜合樞紐、聊城站綜合樞紐、客運北站綜合樞紐、客運總站綜合交通樞紐、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客運東站綜合交通樞紐;結合公交樞紐的共規劃市級客運樞紐11處,主要位於光嶽路、財幹路、東昌路及柳園路等道路,強化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

八、城市停車系統規劃

(一)停車分區

結合聊城市“一主兩副”城市空間佈局,考慮目標年土地利用性質、開發強度、公交服務水平等因素,將規劃建設區分為三類停車分區,作為制定停車政策的基礎空間。

一類區為綠色交通發展區:即城市主中心及古城周邊區域,該區域用地開發和交通集聚強度高,提倡公交和慢行優先,制定高停車收費標準,制定全面的停車管理策略。

二類區位適度控制區:即城市東、西部副中心及周邊區域。通過調節區域內部小汽車的比重,適度控制停車供給規模,提升交通組織的整體性和交通環境的集約型;制定合理的停車配建標準和收費標準。

三類區為協調發展區:即規劃區劃除一類、二類以外的區域,倡導公交和私人交通可協調發展,停車設施建設應實行較高的標準,確保停車需求的基本滿足。

(二)路外公共停車場佈局

綜合考慮廣場、綠地、公園、醫院、商業等相關車流量集聚區的分佈,並結合用地條件,新增路外停車場146處(20處為現狀停車場),提供3.63萬個社會公共停車泊位。建設兼容性停車位1.2萬個;建設彈性停車位1.2萬個。

九、城市貨運系統

(一)物流節點規劃

規劃中心城範圍形成“三園、兩心、多點”的空間佈局結構,物流節點總面積853公頃。

三園:聊城東物流園、聊城北物流園、臨空物流園;兩心:經開區物流中心,聊城東商貿物流中心;多點:規劃六處共同配送中心,四處共同配送中心位於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內部,1處位於聊城南部許家營附近,佔地10公頃,1處位於聊城站西側,整合利用現狀物流基礎設施,佔地面積15公頃。

(二)物流通道規劃

規劃年聊城物流貨運通道主要依託對外公路、鐵路、水運及城市外環路,形成區域物流運輸主通道,減少貨運對城市的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