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那些事《光伏界的賈躍亭:從中國首富到一無所有》

作為海歸博士,他創業五年就成為了中國首富,並被英國《衛報》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2005年底他的公司上市,他說:“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

他被稱為新能源教父,開創了中國的光伏產業,讓中國與世界的差距縮短15年。曾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一夜之間從神壇跌落,商業信用完全破產,甚至被罵“騙子首富”!

他是施正榮,尚德集團創始人,曾是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領軍人物。

創業那些事《光伏界的賈躍亭:從中國首富到一無所有》


可以說,他就像10年前的賈躍亭,風光過也低迷過,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騙子,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企業家。

連話都說不清楚的靦腆博士

居然想去創業

而且還能5年成首富?

施正榮本姓陳,因為施家喪女所以收養了他。雖然養父母生活清苦,但對施正榮卻很好,節衣縮食供他讀大學、讀碩士。

1988年,碩士畢業的施正榮被公派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

名師出高徒,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施正榮不僅很快獲得了博士學位,還獲得了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並且成為世界上首個攻克如何將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的人。

照這樣的劇情發展下去,施正榮或許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科學家,甚至像他老師那樣拿到諾貝爾獎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是,在實驗室和寫字間的歲月,並沒辦法讓施正榮的內心安定下來,他不想把一輩子的時間都浪費在學術上面,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1999年,帶著技術和積攢多年的40萬美元,施正榮回國創業,想要創立一個太陽能科技企業。

然而,當時的施正榮性格靦腆,不善於表達,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在上海技術交易所演講的機會,卻在臺上說得磕磕巴巴,臺下的專家和投資人卻一個也沒聽懂。

這樣兜兜轉轉了一年,施正榮的計劃還是無人問津,眼看自己的創業夢就要破滅,只能收拾包袱滾回澳洲做研究了,施正榮卻遇到了一個貴人。

這個人,就是無錫市原經委主任李延人,兩個人一見如故,決定合作創業。

憑藉著李延人在政府的人脈,施正榮靠著一臺筆記本和幾頁紙的商業計劃書,得到了政府600萬美元的融資,再加上自己的40萬美元和價值160萬美元的技術,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政府支持+技術創新+市場廣闊,無錫尚德一成立就一飛沖天,成立僅僅四年產能就達到了540兆瓦,銷售收入達100億美元,躋身世界光伏行業前三強。

2005年底,成立五年的無錫尚德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融資4億美元,施正榮一下子成為了華爾街的寵兒,無錫尚德更被譽為“光伏界的微軟”!

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施正榮以186億元的身家,遠超2005年中國首富榮智健的109億元,成為中國大陸新的首富。

這時,施正榮再也不是那個飽受質疑、人多了就會緊張的“海歸博士”,而是英國《衛報》所評選的“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眾星捧月的“中國光伏教父”。

這時,距離施正榮開始創業,僅僅過去了5年。

花很多的錢

懟很多的人

做了首富就該這樣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說: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財富來得太快太多,讓出生貧苦的施正榮一下子有點眼花繚亂,他慢慢變得居功自傲起來。

在尚德成立的頭幾年,施正榮還經常去生產車間視察,喜歡在食堂和工人吃飯,工資也只領該領的四分之一。

但尚德在紐交所上市之後,身家暴漲的施正榮就像變了個人,上市當天他就對友人說:“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

從那以後,錢對於施正榮來說,就毫無意義可言。

花20萬美元包一架公務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和美國副總統戈爾共進午餐,和查爾斯王子談合作,還請了6個保鏢貼身保護自己。

給自己買了近十輛頂級豪車,包括三輛雷克薩斯,一輛寶馬,一輛奔馳S600,一輛頂級賓利,一輛路虎,一輛沃爾沃……見不同的人就開不同的車,

在無錫新區修建尚德電力總部,建起一整面全球面積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幕牆,成為了無錫市的標誌性建築。

為了讓企業看起來高大上,他不計成本地招來了不少“簡歷光鮮、有跨國背景和海外生活經驗的高管”,只要有一個老外在現場,就要求全體高管講英語。

可以說,在成為首富的日子裡,出身貧苦的施正榮,得到了他過去渴望得到的所有東西。物質、金錢、名譽,更像是對過去貧窮生活的補償。

甚至,對於同行和政府領導,他也以“行業帶頭人”自居,絲毫不留情面。

2008年底,因為海外市場需求量出現下滑苗頭,在一次新能源行業峰會上,主席臺上的施正榮指著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

行業出現了什麼他覺得不對的問題,他就給“大領導”發短信,說要怎麼怎麼改正,領導都被他的“肆意妄為”不太滿意,但礙於情面不好說破。

當時的施正榮,確實有狂妄的資本,他不僅是中國首富,身家186億,而且引發了中國光伏行業的第一波熱潮。

尚德的成功,也成為了“海歸科學家+地方政府+海外資本”合作的典範,一時間成為各地效仿的對象,全國各地紛紛引進技術和資本籌建光伏企業和光伏產業園區。

表面歌舞昇平

實際暗潮湧動

危機之下186億灰飛煙滅

然而,在一片歌舞昇平中,施正榮的尚德,還有其背後的光伏產業,其實暗藏危機。

1、靠政府補貼發展,自身並無競爭力

尚德的崛起,地方政府功不可沒,不僅為光伏企業提供場地廠房,還提供大量信貸擔保。

由於光伏發電成本高於傳統能源發電,2011年僅金太陽項目國家就補貼了94億元人民幣。

但靠著政府補貼發展起來的光伏業,根本不是市場化的產物,不僅過度投資,而且高能耗高汙染。

政府的初衷,只是想扶持高科技產業,創造GDP,卻被“光伏神話”綁架起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拯救尚德,失去了“壯士斷腕”拯救整個行業的機會。

2、技術不強,原料不足,完全受制於人

光伏行業,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只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製造業。

因為這一產業,“90%原料依靠進口,90%產品依靠出口”,整個產業嚴重受制於人。

而光伏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也基本上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價格最高時甚至達到每千克400美元以上,佔整個光伏產業鏈70%的利潤。

3、“一窩蜂”發展,光伏產業競爭激烈

施正榮和尚德的創富神話,讓全國各地都看上了光伏產業。

一時之間,全中國有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僅僅浙江就有光伏企業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於2010年之後。

競爭者眾,光伏產業也成了一片紅海,中國光伏產業的利潤率也迅速從139%下滑到20% .

可以說,尚德的成功,是“時代機遇+政府支持+先發優勢”的產物,就像在鋼絲上跳舞,太平盛世還能走下去,危機一來就撐不住了。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光伏產業的海外市場極速萎縮,尚德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2010年,尚德主業開始虧損;

2011年,美國和歐洲開始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展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歐洲市場佔尚德銷售的45%,而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更讓尚德的利潤大幅縮水;

2011年,尚德取消了和美國知名半導體芯片公司MEMC簽訂的為期十年、價值60億美元的多晶硅供應合同,賠付了整整2.12億美元;

2012年上半年,尚德的下滑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平均每天都要虧損1000萬元,股價也從頂峰的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施正榮的身家也從186億元迅速歸零。

2012年8月,施正榮辭任尚德CEO,2013年3月再失尚德董事長一職。

2013年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

其實,在2012年9月尚德破產前夕,無錫市政府向施正榮表示願意注資拯救尚德,但需要施正榮以個人資產做擔保。

政府讓施正榮擔保,只是想看到施正榮的態度,畢竟砸錢出去也是一件風險不小的事情,但施正榮卻選擇了袖手旁觀,“我有這麼多的職工,你不救我,我就要關門”。

當然,後來施正榮也解釋,當時自己已經從尚德離職,沒有理由擔保自己的財產去拯救尚德。

但施正榮不是沒錢,有媒體爆料,施正榮還通過眼花繚亂的關聯交易,將尚德的大量資產轉移到自己名下。

比如他幕後控制的亞洲硅業,獲得了尚德長達16年期限、15億美元的無條件支付合約。

再加上5.6億歐元的GSF反擔保造假事件,施正榮以“失信人”的形象離開中國主流商界。有人甚至認為,他的商業信用已經徹底破產,很難在中國市場做成一筆生意。

結語

在古羅馬帝國,當大將在戰場上獲取勝利,步入凱旋門時,在兩邊群眾如潮的歡呼聲中,按照慣例會有一位僕人提醒主帥說:“這一切僅僅是過眼雲煙。”

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商場上的勝利也是如此,一時的風光並不代表一切。

翻開過往的富豪榜,幾年前的富豪可能數年後就銷聲匿跡,那些曾經炙手可熱的商界人物,有可能變得一貧如洗、聲名狼藉,甚至淪為階下囚。

從當年的施正榮,再到現在的賈躍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著這一個真理:短時的做大做強並不算什麼,重要的是為企業爭取長遠的發展機會。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向北流。”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心存敬畏,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