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上岸學長講,如何學習申論,超級實用

我第一次參加國考的時候,連申論是什麼都不知道,也從來沒有複習過。看到幾頁紙的材料,以為就是閱讀材料,然後寫一篇類似於高考作文的文章。思維和思路都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語文解題方式上。

看到材料之後,把那些認為是重點的句子都畫出來,例如什麼什麼意義啊,措施啊,機制啊等等。最後畫出來之後,發現這些句子已經可以堆積成一篇千字的文章了。但是,並不知道這些內容的邏輯性與關聯性。

聽上岸學長講,如何學習申論,超級實用

然後開始動筆寫文章的時候,就胡亂發揮,因為當時還從來沒有複習過申論,不知道什麼是“萬能八條”,也不知道什麼模板,開篇+問題+對策+口號。

以上這就是我作為申論門外漢這個階段的做法與想法。當時國考申論成績45分左右。

第二次參加公考,是廣東省考。花費了一些時間複習,買了一本申論教材和幾套真題,複習得並不是很充分。這個階段的複習流程主要如下:看教材,大概知道了申論考試,知道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後開始背模板,背“萬能八條”。除此之外,我還特地為自己草擬了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模板。模板如下:

“第一部分——【開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結合材料】但是,在看到經濟社會取得優越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還存在一些問題,……【結合材料,提出問題】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喊口號】

第二部分——【總結問題,分析原因】當前我國某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主要分為四至五點】第一,【經濟方面】;第二【科學技術方面】;第三【法制方面】;第四【機制方面】,等等等等。

第三部分——【萬能八條,提出對策】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法律法規;第二,形成機制;第三,提高科學技術,實現信息化、電子化;第四,增大財政收入,拓寬資金來源……

第四部分——【結尾,喊口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知道,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維護社會穩定,保證人民群眾幸福安康!

模板寫好之後,就對著真題,把材料都往模板灌。然後我發現自己什麼題目拿到手都能寫出一篇申論來,甚至不看材料光看題目都能道出個一二三來。不過寫出來的申論可想而之,很多都是大話套話空話……什麼題目所寫出來的申論都是一個樣。但是當時自我感覺良好,滿志躊躇的去參加了省考,以為會取得一個比較良好的成績。結果成績出來後內牛滿面——還是45分左右。

聽上岸學長講,如何學習申論,超級實用

這是我作為一個申論初學者這個階段的做法與想法。

總結一下,發現自己存在以下問題:一,只是瞭解了申論的一些皮毛以及表面功夫,並沒有深入到實質方面。例如看到一篇範文,並沒有分析他的邏輯性,只是看到了模板的結構與語言的表達。二,過分注重模板的作用,所提到的對策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條——提高科學技術,完善法律法規,形成機制等等。(不要說我自己看到都煩,更別說考官。)三,沒有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提出建議也是小心翼翼誠惶誠恐的,因為不知道提出的這些建議到底可不可行,歸根到底是因為自己對這些問題都沒有研究過,僅憑材料幾段高度濃縮的語句根本就無法理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我想很多童鞋都會像我這樣,看到材料發現——每個問題好像都關乎國家經濟,每個問題好像都亟待解決,國家對每個問題都大力支持,國家對每個問題都高度重視,什麼問題都要統籌兼顧,分清主次……然後覺得科學法律這些似乎都能沾上一點邊。

再次敗北之後,上公考論壇,看《半月談》,看政府報告,鞏固理論知識,期待第三個階段的突破。瞭解一些國家政策,瞭解一些問題的特定涵義。比如說,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寶寶做報告的時候喜歡用“不平凡的x年”等等。

在這個階段,我閱讀材料可以思考出材料反映的是什麼問題,也大概能理解到案例中所提出的措施的可行性。但是在針對什麼問題,提出什麼對策方面,我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申論考試大綱上面寫的是——省級和副省級以上集中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地市級以下主要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聽上岸學長講,如何學習申論,超級實用

就我本人而言,我認為閱讀理解能力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材料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也知道問題原因。而綜合分析能力或許不能全面,但也不會過於偏離。但是解決問題能力實在是亟待提高。另外,我認為文字表達能力並不等於文采,我所理解的文字表達能力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口語化,這個層次我認為寫出來的很都是大白話;第二層次模板化,就像我上面寫的模板,並沒有理解詞語的內涵,只是簡單套用;第三個層次抒情化,很有文采,吸引眼球,但是缺乏內在邏輯,個人抒情成分比較多,多數是個人有感而發,屬於感性認識;第四個層次理論化,也是申論的奮鬥目標,能夠很好地運用時下的理論詞語,詞語搭配嚴謹,個人情感較少,但是邏輯慎密,上升到理性認識。

我想,有很多考生會像我一樣有上述幾個階段的想法與做法。我在這裡把感受與心裡路程寫出來,希望大家能夠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