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指導:申論大綱深度解讀

2019年國考申論大綱深度解讀:看大綱明要求勝考場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9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規定,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職位、市(地)級以下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套試卷。

在省部級考試中,側重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在地市級考試中,側重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其中兩套試卷共同考查了閱讀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另外省部級還考查了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而地市級則要考查貫徹執行能力。

一、首先比較省部級和地級市考察的相同的三種能力

(一)閱讀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

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這裡面有一個詞“全面”說明材料當中的任何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華圖教育專家指出,申論材料是由眾多申論專家精心挑選、整理組合形成的材料,都是經過大量專家論證過的,用哲學中的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們在做題的時候都要字斟句酌,尤其是做小題的時候要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去分析,這樣才能不會漏掉任何答案要點。比如一些關聯詞很多時候並不起眼,卻能很大的作用。例如材料:問題在於,站在環境倫理的立場上,即使動物個體“應該為種群作出犧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倫理權利。首先,在亂殺濫捕的情況下,個體的犧牲並不能換取種群的生存,此時,該物種中剩下的任一個體的生存都具有生態意義上的倫理地位,否則,動物倫理就變成了對生態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體否定”,保護生態也便名存實亡了。其次,在動物為其生態功能,比如供人食用、製作裘皮或者入藥治病而犧牲的時候,個體的倫理權利表現為不應遭受無謂甚或無度的痛苦。中國傳統飲食中諸如“魚炸熟了,嘴還在動”和“活吃猴腦”之類不顧動物痛苦的“菜餚”在國人中日漸式微,說明基本的動物倫理觀念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國人,這是民族心智進步的表現。這其中“首先”“其次”兩個並列關聯詞意味著兩個點都要答出來。

(二)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文字表達能力是貫穿整個申論考試始終的。從前面的所謂“小題”到後邊的大作文的寫作都有考察文字表達能力。“小題”講究的是用詞準確性和簡明暢達,用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出答案。比如說概括題當中講究用詞準確,表達要規範,用詞要嚴謹。而後邊的大作文考察的則是你的語言功底,雖然在嚴謹性和簡明方面要求沒那麼高,但語言、文字功底也需具備。

(三)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申論中,提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即為解決問題。在考試中這些解決措施包含對策、建議、措施、方案等。對策來源有以下幾種,一種是來源於顯性對策,可以借材料,也就是摘抄材料當中的關鍵詞句。另外一種是隱性對策,材料中,只有問題,或者問題產生的原因,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問題原因反推對策,而反推對策就需要“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需要考生能夠結合實際、結合邏輯,作出正確判斷。另外這些措施、方法也並非隨意得出的,也需要遵循針對有效、具體可行、身份職責、合情合理、系統周全、輕重緩急等原則。

二、比較省部級和地級市考察能力的不同點

省部級和地市級都考查瞭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省部級當中還考查了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地市級當中重點還考查了貫徹執行能力。

省部級:

(一)提出問題的能力——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的能力。

雖然省部級和地市級兩套試卷都考查瞭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省部級更加註重的是發現問題,界定問題,也就是結合實際、結合上下文,保有能夠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能夠精準把握材料當中出現的問題。對問題的界定,既要考慮現實也要考慮理論,也就是說要藉助自身的價值判斷、材料中諸方的評價來判斷事物的好壞優劣,這是考慮現實;要對比政策法規要求、發展戰略部署,從當前和長遠利益的角度分析是否於社會發展進步有利,這是從理論上考慮。

(二)綜合分析能力——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

省部級當中考查了綜合分析能力。實際上是兩種能力的組合,一種是分析,一種是綜合,比如說讓你去分析原因,那麼首先我們需要找到原因有哪些,也就是原因的點有哪些,這個就是分析推導的一個過程,然後原因進行一個歸類梳理,找出其共性深層次因素,這是綜合。所以說它是先分析後綜合。在省部級考試中,綜合分析題題型比較常見,按照分類主要分為要素明確類和要素不明確。要素明確類,主要是分析問題、分析原因、分析影響(分析危害性、意義)。要素不明確類類主要包含觀點評價題、對比分析題、詞句理解題等。在省部級考試中,近幾年多考查要素不明確類。如2018年省部級第三題:根據“給定資料3”,請你對畫線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2018年省部級第四題:根據“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想象力經濟”的理解。此二題均為要素不明確類。

地市級:

貫徹執行能力——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在地市級當中,更加強調了貫徹執行能力。

地市級當中考查了貫徹執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的側重考查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策題,一種是應用文寫作題,而現在對策題單獨考察的情況越來越少,很多都是放在應用文裡面,用多種方式對方案、建議、意見進行考察。當然,貫徹執行不僅僅是體現在具體的措施執行方面,其覆蓋範圍包含了各類意圖的實現,比如轉變人們的思想認識、傳遞信息、徵求他人意見或得到幫助等,這都是將領導想要實現的目標變為現實場景的必須過程。

做到正確有效的貫徹執行,就是要落實上級的指示,所以務必要明白上級領導的要求,在申論中就是題乾的要求,審清題意是答好這類題的關鍵。

關於申論學習的更多事情大家可以登錄華圖教育官網進行了解,備考過程中的任何問題,大家可以下載華圖教育APP,每天都有直播,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