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爲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醫生,如果你能讓我媽媽每天給我時間錄視頻,我就接受治療。”杭州市七醫院學業壓力門診主治醫師徐鷗沒想到,眼前這個文靜內向的小姑娘,一來就語出驚人,跟自己談起了條件。

雯雯(化名)今年上初二,2月份以來一直沉迷視頻,每天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這上面。家長嘗試了各種勸誡的辦法,結果卻變本加厲。今年5月,只能帶著雯雯找醫生進行心理諮詢。這才有了開頭這段對話。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眯著眼睛、反應遲緩、不善社交,這是徐鷗對雯雯的第一印象。

與一般人不同,雯雯在抖音上發佈的視頻,主要是字體的特效製作。她認為:“我這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藝。”而當視頻逐漸被更多人關注,點贊、留言接踵而至,特別是有人私信她要購買字體,甚至拜她為師時,雯雯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

這樣,雯雯花在抖音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據悉,剛開始的時候,除了睡覺,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抱著手機刷抖音。逐漸,雯雯的生活除了抖音,再無其他。

諮詢過程中,雯雯曾提出過這樣的想法:

“我的字體一套能賣出100元,現在我能保證自己每個月的日常開支,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上學?”

如果是你的孩子問出這句話,你會如何回答呢?

在開學初的時候,很多學校都播放了《開學第一課》。

其實,真正的開學第一課,是請你告訴孩子:

在這並不完全公平的世界裡,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前段時間,某煎餅大媽爆紅網絡。因為跟顧客發生爭執,大媽硬氣放言,“我月入三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吵架不是重點。重點是,原來賣煎餅都月入三萬了?

很多人又開始把老掉牙的“讀書無用論”翻出來:嘖嘖嘖,讀了這麼多年書,賺錢還不如煎餅大媽。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清晨,你還在吃著熱乎早飯準備上學的時候,大媽早早地就已經迎著朝陽出攤了;中午,當你曬著陽光準備睡一個充足午覺的時候,大媽還站在烈日下攤著煎餅;傍晚,當背起書包準備回家的時候,大媽還是站在那裡攤著煎餅。

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

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種,最簡單的一種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讀書是最快捷的方式。它能讓人心生聰慧,寬厚質樸、精神豐盈又鏗鏘有力,只有這樣,才能去愛自已及別人。

那些不愛讀書的人往往會輸在急功近利上。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雯雯,她在抖音裡設計字體,證明她很有藝術天賦,如果她在此基礎上進行讀書深造,那麼就不會停留在只能用抖音展示自己的層面,她會有更大的舞臺。

要知道,讀書的好處絕不是一朝一夕能體現出來,讀書對一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會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

事實上,雯雯不是個例。在一個小學生街頭採訪中,當被問及“長大之後想做什麼”的時候,40%的小學生回答想當網紅。新華社前不久發佈了一個調查《95後謎之就業觀》,結果叫人咋舌:調查顯示48%的95後選擇了不就業,而選擇就業的那部分裡,54%的人理想職業是網紅。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這兩年,隨著直播、視頻網站的興起,網紅產業迅速崛起,網紅們“短平快”的賺錢方式和光鮮亮麗的生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網紅也成了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這個回答可怕之處,不僅在於這個小孩對於人生的追求是如此之低——找個社會上的男朋友養她,還在於她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是如此膚淺——買衣服買化妝品。

她之所以得到這樣的感悟,是因為她的偶像——網紅們就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中間,有初一就輟學、泡夜店、頻繁整容、換富二代男友的,有為了錢和粉絲髮生不正當關係直至被央視點名的,有無知到侮辱國歌、調侃南京大屠殺的……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就是為了花錢。

這種網紅,不配成為青少年的偶像。他們既不是出色的人,也沒有追求著精彩的人生,甚至,他們過的都不是幸福的生活。

孩子們之所以會以這些人為偶像,除了受社會不正當價值觀的影響,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逃避心理作祟。因為比起輕輕鬆鬆靠臉賺錢,辛辛苦苦讀書、考試、上大學、工作、賺錢是一條既辛苦又漫長的路。

我們先不討論這條路孰是孰非、孰優孰劣,我們就來看看,如果一個孩子,在該讀書的時候不讀書,即使將來他能輕鬆賺錢,但長久來看,他的路就真的這麼容易嗎?

一棵樹,如果一開始就長歪了,那它即使長得再粗壯,也到達不了原本該有的高度,更不可能成為棟樑之才。

人的成長也是如此,如果一開始就走錯了路,那麼即使他走得再快、他的捷徑再近,他最終到達的,也不是正確的方向。

管子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大計莫如樹木;終身大計莫如樹人。”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在這個發展飛快的時代,很多孩子總希望可以走捷徑,可學習是走不了捷徑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其讓孩子跑得快一點,不如教會孩子將眼光放長遠一些,聚焦於未來,跑得更遠一些。

能靠抖音‘輕鬆’掙錢,為什麼我還要讀書?家長你會怎麼回答!

而且,作為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的是,拼搏的滋味未必全是苦,很多時候,幸福感就是在拼搏中得到的。

還記得寫了暢銷書賺了大錢就退學的韓寒嗎?即使之後他的人生髮展也是一路順暢,但今年年初,他還是吐露心聲,對當初的退學感到遺憾: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有句歌詞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韓寒的成功“彩虹”,缺了學習這一塊顏色,到了現在,成了人生的遺憾。

仔細想想,為什麼娛樂圈、網紅屆的不良事件那麼多,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他們的成功來得太容易了,反而體會不到幸福的感覺。神經生物學家讓·迪迪埃·文森特說:“幸福不等同於愉快,它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它需要尋找、獲得和經營。它是愉快和痛苦之間、積極和消極之間、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一種不穩定的平衡。幸福要求你對生存積極參與,它是一門功課。”

讀書就是這種尋找、獲得和經營,這是一個人人生最初的奮鬥。他只有一步步往上,才能走得遠一些,看得廣一些。如果孩子在這時候出於畏懼苦難的心態而過早地選擇放棄讀書,那他下次再遇到選擇時,也許依舊選擇放棄奮鬥,那麼,他也許一輩子都得不到幸福。

最主要的,是讀書帶給人心靈的力量。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中這麼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讀書,絕不只是為了混一張大學文憑、有一項混口飯吃的技能。讀書,是為了給孩子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讀書,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讓他找到幸福的思維方式;讀書,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時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