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位于乐山市沙湾区的郭沫若故居,是大文豪郭沫若诞生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沙湾郭沫若故居,背靠绥山,面向沫水,是旧时沙湾场上一幢具有明清风格的小青瓦园林建筑,郭沫若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走进这里,仍能看到不少郭家家风家训的影子。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贞寿之门

郭沫若故居大门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匾,相传是清朝光绪皇帝所赐的“贞寿之门”大匾,是对郭家真诚、厚朴家风的真实写照。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郭沫若家训

在故居大厅后门的门扉上,有一幅木刻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这就是郭沫若家的家训,秉承了郭家“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赠即文章”的祖训,要求郭姓后人处世要坦率、真诚和厚道。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宽进严出”门

郭沫若故居有道两进宽窄门,即进来的门宽,出去的门窄,有“宽进严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深刻含义,反映出郭家严谨而敦厚的家风,这也是郭沫若一生秉承的做人做事信条。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名关难破”四条屏

故居偏厅中挂有郭沫若书写的“名关难破”四条屏,系抄录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好名》篇,讲的是人一旦为名所奴役则会碌碌终身,亦是值得一读。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绥山山馆

郭沫若的家庭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大家庭,他父亲郭朝沛认为:“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故居后面的绥山山馆,就是郭氏家塾所在地。郭沫若在这里接受启蒙,度过了他一生中重要的一段学习时光。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诗韵启蒙

在郭沫若故居的后花园里有一尊雕塑,呈现的是郭沫若母亲杜氏教导年幼郭沫若学诗歌的情景。杜氏特别注重对子女的培育,在郭沫若3岁时,就开始教他儿歌、古诗,如“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亦无声。”这些都深深影响着郭沫若。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甲申之鉴警千秋

郭沫若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成长,创造出如《甲申三百年祭》《题画莲》等一系列蕴含丰富廉政文化内涵的作品。坐落于郭沫若纪念馆(故居)内的沫若廉政文化展厅,就以郭沫若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反腐文献《甲申三百年祭》为核心,全方位、多视角的诠释了“戒骄防腐、至公至纯”的沫若廉政文化思想。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赤子之情

展厅第二板块以郭沫若廉政书法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等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展现了郭沫若至公无私的道德素养和朴素纯真的人格理想。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百廉书法墙

展厅内有一堵浮雕“百廉书法墙”,收录了历代书法名家不同字体风格的100个“廉”字,正中最大的“廉”字笔力劲挺、挥洒自如,正是郭沫若所书。

有一个关于少年郭沫若的故事,一直在他的家乡乐山一带流传:

一日,师外出,孩子们一同去偷桃,桃的主人次日前来告状。师怒,审问郭: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用很巧妙的方式供认不讳: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所有的人都承认郭沫若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的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家风家训?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郭沫若远祖家训】

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

杜夫人加盟,带来新思路


要说家风家训,先得说家世。郭沫若祖籍福建,他的先祖据说是背着两个麻袋来到乐山沙湾的。

到了第二代高祖承富公时,便有余裕,家族开始用玉米酿酒。

第三代曾祖贤琳公又扩大了酿酒的规模,并用大量的酒糟养猪,然后贩运各种油麻烟土。通过三代的努力,完成从纯粹的农业生产向农工商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次家族飞跃。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到祖父郭明德时,四兄弟析产,郭明德得四分之一。他又生了四男三女,加之疏财仗义,家业也就不继。

好在又出了一个经营奇才,也就是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十三四岁的少年便要当家管事”,竟然完成了家业的中兴。

郭沫若兄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父母中兴家族的直接受益者。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郭家的发迹,从农而商,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然而杜夫人嫁郭朝沛,则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

郭朝沛聘娶的安谷乡响水滩杜氏,名杜邀贞,是官宦千金。其父于贵州任所遇苗民起事殉职,几乎被灭门。时杜氏尚在襁褓,乳母负之逃命,回到乐山老家。

杜氏来后,改变了郭家的农商面貌,而注入了文化仕进的基因。二人携手,培养出后来的文化巨子郭沫若。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从郭沫若大哥郭开文所写的《祭母文》中看杜夫人,具有很多美德:

一勤。凡“洒扫浣濯,缝纫补缀,下至溲溺湔涤……不敢告劳。”这最后一句,就是再苦再累也不说,非智力因素十分强大。

二俭。“吾父戴月披星,奔走于外;吾母积铢累寸,操作于内。”夫妇二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比翼齐飞,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特别是杜夫人的节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三公。“吾父生平,好公谊,持大体,……吾父吾母不贪私财。”家族人口多,人人都打小算盘,势必一盘散沙;父母能挣钱,懂节约,还懂得处以公心,以德服人。四孝。“凡老人所好,靡弗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是常得老人欢。”老人得了杜氏的好,常常用檐前滴水作譬,预言她“量大福亦大”,理由是佛门因果相报的逻辑:任何付出都不是徒劳的,都会有结果。就如同这檐前的滴水,你投送给父母族人的因,你的儿女们会报之以果。这里面有对杜氏奉献家族的高度评价。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显然,杜氏是郭氏家族成功转型的关键人物。

家训有时是严肃的

郭氏远祖郭有元重视家族团结的力量,曾亲自书写先哲格言作为家族训诫: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家族的发展壮大,一是子孙学好,走正路,二是族人齐心,抱团发展。

郭有元还强调慎终追远、敬奉先人的巨大精神力量,把这一点同教化族中子弟勤奋读书紧紧联系在一起。

即使郭沫若操江湖的祖父郭明德(江湖称“金脸大王”)也认为读书是家族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去世前,谆谆叮嘱儿媳杜夫人: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子孙勿得废读。临终托付的事是不能违拗的,就变成了家规家训,在每逢年节等重大的时刻,总被杜夫人拿出来,耳提面命族中的子弟。

「名人家风录」一代文豪郭沫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