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實體經濟的號召,供應鏈金融將成國內第一大產業?

時至今日,中國中小微企業“融資痛”創造需求,大型上市公司、行業核心企業“轉型痛”創造供給,兩者一拍即合,這就是供應鏈金融生長的底層土壤,也是金融科技增強實體經濟“造血”功能的偉大實踐。

在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每年都在30萬億以上,名符其實的舉國第一大產業!目前,這個巨大的蛋糕僅有不到30家企業在分享,其佔領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不斷調整,供應鏈金融將迎來一個全面爆發的黃金時期。

迴歸實體經濟的號召,供應鏈金融將成國內第一大產業?

供應鏈管理概念

供應鏈金融風控鏈條

如今,我們提及供應鏈金融,更確切地說是指帶有互聯網屬性的供應鏈金融,與以往供應鏈金融相比,其創新之處在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徹底革新了風險管理的定義和操作模式。

傳統風控只看財務表面,而新型風控則集中對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四流”的研究,並且有核心企業的信用授權。可以說,供應鏈金融更像是一種“抱團取暖”的聯合融資模式,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將單一企業不可承受之風險轉化為整個供應鏈條的可控風險。

如此一來,不僅供應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創造更多行業價值;還能滿足核心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多元化服務、增加盈利來源的需求;打破傳統商業銀行主導,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服務主體加速入場,拓寬資金來源,提高服務水平,縮短響應時間。尤其是對大數據的充分運用,依託豐富的真實數據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將風險降到最低。

搶奪優質資產端

優質資產在互聯網金融發展新時代,不僅影響著平臺風險管理能力,更決定著行業健康發展水平,當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正處於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優質資產是制勝的關鍵,而供應鏈金融的崛起,一方面彌補了行業普遍面臨的 “資產荒”問題,另一方面,從產業端切入金融服務,並通過“四流合一”創新風控模式,實現了優質資產的創造,同時也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促使多方共贏。

迴歸實體經濟的號召,供應鏈金融將成國內第一大產業?

眾所周知,資產端、資金端以及風控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金融業也遭遇了“資產荒”,尤其是今年,就連傳統金融機構都在為穩住信貸資產質量絞盡腦汁,並不得不集體放緩擴張規模。

因此,尋找新的優質資產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關鍵之舉,而相較於其他金融資產,供應鏈金融由於深耕於產業供應鏈,擁有較強的貿易基礎,能在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並且也順應了金融服務迴歸實體經濟的號召,不僅成為了P2P轉型的首要陣地,也引來了各大產業核心企業的佈局。

不僅如此,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顯著作用,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並多次下發政策直接鼓勵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先是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提出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金融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緊接著商務部等8部門在《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中更是明確強調了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在新時期、新環境下要積極穩妥的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

產業鏈不斷深化

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的趨勢上看,還是從企業自身現狀出發,佈局供應鏈金融都是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舉,尤其是上市公司、產業核心企業進軍供應鏈金融將成為一種‘常態’。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全面打通,再借助金融科技的賦能,為產業鏈上中小企業送去及時、有效的金融服務,這其中,產業核心企業佔據了天然優勢,佈局供應鏈金融就更加的得心應手,也更容易成功。

迴歸實體經濟的號召,供應鏈金融將成國內第一大產業?

眼下,全球貿易戰不斷深化,產業鏈的競爭實力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產業核心企業則是推動產業鏈創新發展的關鍵。產業鏈在日常經營中,由於企業採購、生產加工製造、銷售等環節,供應商企業往往會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本身在資金方面就薄弱,而且也很難從金融機構中獲得金融支持,長此以往,整條供應鏈不穩定、運行效率低下、創新力不足等問題開始顯現。

而此時,由產業核心企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不僅能夠很好的解決產業鏈中的金融服務問題,同時對於核心企業來說,也是一次商業模式的升級和前期優勢的變現。

金融迴歸實體經濟的號召,實體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再配合金融科技來到了成熟發展階段,都為企業進軍供應鏈金融創造了最佳時機,可以預見,未來供應鏈金融有望成為國內的一大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