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改革開放40年後,浙商有了這樣一個新命題……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徐俏俏

攝影|周霖

9月27日,在浙商博物館四樓,舉行了“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浙商之路主題展”。展覽全面和清晰地梳理了改革開放40年來浙商與改革的互動與成長,裡面有氣勢磅礴的時代強音,也不乏點滴的溫情場面。

新老浙商代表和專家學者興致勃勃地駐足觀看了展覽之後,在現場圍成一桌,進行了一次意義深刻的“浙商改革開放學術研討會”。大家多維度、多層次分析了改革開放40年浙商發展壯大的真正經驗和成果,客觀討論了目前市場環境變化給浙商帶來的挑戰以及浙商自身的侷限,並探討了一個值得浙商深思併為之努力的命題:現代浙商之路怎麼走。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浙商總會、浙江省工商聯、浙江省社科聯指導,浙江工商大學、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商研究院、《浙商》雜誌、浙商博物館等共同承辦。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改革開放40年浙商十大突破事件。


特寫|改革開放40年後,浙商有了這樣一個新命題……

一位浙商

82歲馮愛倩的吆喝

“雞毛換糖咯!”義烏市場001號個體工商營業執照擁有者馮愛倩現場一開口,便用義烏話喊出瞭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吆喝聲,將與會者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那個“雞毛換糖”的年代。

“我說我要做生意,8個人天天餓肚子怎麼行。” 82歲的馮愛倩仍然精神矍鑠,她堅持身姿挺拔地站著,用洪亮且鏗鏘有力的聲音細細回顧了自己當眾堵住縣委書記謝高華說理的往事。

“講了兩個小時,然後他說你去擺攤好了,一聽這話我跳起來了,我真的特別開心。”馮愛倩說,當時她是真急了,以至於忘了書記聽不太懂義烏話。

“後來義烏允許農民擺攤增收,農民艱苦奮鬥,外地人也有來擺攤了,一直到現在,變成國際商貿城了。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我真的特別高興,好像一場夢一樣。我們國家的政策很好,我們下一代要傳承撥浪鼓精神,奮鬥、向上,再興旺。”馮愛倩的話音剛落就與大家告辭,因為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88歲謝高華老書記正在她家中做客。看著離開她的背影,與會者感慨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要問浙商從哪裡來,這位老浙商的精神氣兒、言行舉止早已給出了答案。

“改革開放40年是一部浙商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浙商的成長史,浙商為浙江、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浙江省委原副書記、省政協原主席周國富說。


特寫|改革開放40年後,浙商有了這樣一個新命題……

▲浙江省委原副書記、省政協原主席周國富

“浙商發展之路是一條人類生命以及社會生產力的搏動之路。”浙江省第十二屆人大副主任、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永昌分析說,浙商的發展之路其實是人性本質使然,因為我們要滿足基本需要,要生活得更美好,而生產力的呼喚、浙商生命力量的張揚爆發就是人性本質的表現。

王永昌鼓勵浙商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遵循 “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的要求,大膽地往前走,繼續發展。

特寫|改革開放40年後,浙商有了這樣一個新命題……

▲浙江省第十二屆人大副主任、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永昌


一個答案

堅定市場化改革

最近,私營經濟“離場論”攪動輿論場,不少人都覺得聞出了一種別樣的味道。包括王永昌在內,在場專家學者針對這一話題追本溯源,思考改革開放本質,並拋出了堅定市場化改革信仰的觀點。

“什麼是改革開放?如果用最簡潔的三個字概括,那就是市場化。當然,這也是一個與時俱進、臻於至善的過程。”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副主任、浙商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亭指出,“如果連市場化的基本取向都動搖了,哪裡還會有什麼提升和進步呢?”

劉亭認為,市場化才是改革開放的精髓,是改革開放的方向,它應當成為我們的信仰。“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特意將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調整為“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特意將連結“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個作用中的“和”,調整為“逗號”,都表明了我們黨對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市場化取向。

“浙商是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也是市場化改革的急先鋒。”劉亭認為,真正的市場化要夯實三塊基石:產權要明晰,要保護;信用要堅守,要敬畏;法治要健全,要踐行。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發展彰顯了實幹之路,浙商能夠成長就是堅定不移走發展道路、堅持改革之路的結果。”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盛世豪指出。

一場反思

什麼是現代浙商之路?

“2002年至今的‘浙商迴歸’中,浙商通過商會組織表達社會公共利益的訴求,反哺浙江,已經成為浙江省地方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心得。

“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浙江企業改變了組織體系,打破了企業的邊界,不僅僅是對管理的貢獻,更是對世界的貢獻。”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例指出,改革背後深層次意義是打破了部門與部門的邊界,這種打破是治理結構的變化,是體制的變化。而沒有浙商企業的大數據、互聯網創新,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放眼今天的浙商,我們有多少浙商能夠從骨子裡把科技創新、真正的技術投入作為一種發展基因?”硬幣的另外一面,學者們也看到了一些另外的變化。

“當下浙商面臨三大挑戰:傳承、轉型、跨越。” 《浙商》雜誌總編輯臧銫指出。

如何給浙商賦予更加強大的面向明天創新的力量,成為了在場學者共同的話題。

“從產業轉型看,未來的浙商之路就是告別狹窄的生存空間找到一條全球化路徑,告別非技術生存的路徑找到技術創新信仰之路,告別非原創式生存的邊際縮減找到獨立的創造之路。”臧銫分析說,從浙商的自我跨越看,浙商概念的跨越本身要從經濟領域向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的跨越,從國內向國際的跨越,從浙商向企業家的跨越。最終回到的一個命題,就是永續發展的主題。

“浙商發展之路是一條通過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向現代浙商的蛻變之路。浙商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追求卓越,努力成為現代浙商。”王永昌認為,邁向未來的浙商既要創造物質財富,又要創造現代文明;既要創造商業模式與經驗,又要創造商業文明與文化;不僅要代表浙江的形象,還要代表中國的形象。

“浙商應該是一群有更高目標、更好形象、更高素質、更大能力、更有家國情懷的商人群體。身處歷史轉折時期,改革開放再出發,浙商發展也要重新出發。”王永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