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癡」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接著不斷地在幹。我周圍的同事說我有點工作狂,有點“橋痴”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先去看那個城市的橋。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2018年7月17日,廣東珠海,傍晚時分的珠港澳大橋。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新京報記者 周小琪 實習生 侯軼

本文約2513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鐘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宣佈大橋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跨越伶仃洋,將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連接在一起,創下了世界裡程最長、預期壽命最長等多項“世界之最”。

從2002年算起,大橋從提出設想、立項、修建到完工共歷時16年,總設計師孟凡超見證了全過程。

59歲的孟凡超自嘲自己就是個“橋痴”,中學時學到課本里的趙州橋,讓他慢慢對橋樑產生了熱愛。大學學的專業是橋樑與隧道設計,曾主持設計杭州灣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等多座跨海、跨江大橋。但對他而言,設計港珠澳大橋仍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電話裡,孟凡超難掩興奮之情,在他看來,港珠澳大橋的修建,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設的頂尖行列。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圖片來自網絡


世界頂尖的跨海大橋


剝洋蔥:作為總設計師,你什麼時候接到設計港珠澳大橋的任務?

孟凡超:2004年初,我開始承擔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剝洋蔥:此前有沒有想過在粵港澳之間修建一座大橋?

孟凡超:上世紀80年代,香港方面的商業人士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橋,連接香港和珠海,我也參加了伶仃洋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和初步設計工作。雖然國家批覆同意了修建伶仃洋大橋,但是由於當時技術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擱置了。

剝洋蔥:現在的港珠澳大橋是不是伶仃洋大橋的替代品?

孟凡超:伶仃洋大橋的項目還在。在我看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交通的需求也就會越來越旺盛,伶仃洋大橋有朝一日還是會建的。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2018年7月17日,香港,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及香港段局部。 張煒(香港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是我們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西向通道最重要的一個,直接聯絡港澳粵三地,讓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同城化、一體化。

像其他世界級的大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等,實際上也都是通過同城化的交通來保證居民生活便利的。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可不可以說我們中國的橋樑建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孟凡超:就港珠澳大橋的綜合水平而言,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設的頂尖行列,但不代表我們國家整體的橋樑水平達到了頂尖水平。

它的壽命遠不止120年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設計修建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難題?

孟凡超:比較大的一個坎兒是珠海和澳門對大橋登陸點產生了分歧。出於城市利益的考慮,珠海希望設置在穿過澳門的橫琴島,澳門希望設置在珠海的情侶路,很難協調。有一次,我從澳門返回珠海時,發現珠澳兩個關口間有一片寬闊的過渡地帶。我沒有帶尺子,就直接用腳步去丈量,大約60步,作為登陸點正好合適,事情也就解決了。

剝洋蔥:大橋的預期壽命是120年,後期要怎麼來維護這個橋呢?

孟凡超:120年壽命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我認為它的壽命遠不止於120年。我們現在管理養護的原則就是無盲區、全方位,都要可達、可檢、可修、可更換。一般像斜拉索、橋面的護欄杆啊,到了一定年限是可以更換的。但有些大橋的永久結構它是換不了的,我們就要保證它120年以上的壽命。

剝洋蔥:17級颱風“山竹”來的時候,有傳言說大橋只能抵擋16級颱風?

孟凡超:大橋建設和大橋設計時,我們關注的是風速。一般來講,颱風等級越高,風速也越高,但是設計大橋不是把颱風等級直接跟大橋的抗風能力掛鉤,請大家理解。

我們在伶仃洋兩個小島上設置了氣象站,對風速進行過測算。結果證明,港珠澳大橋可以抵禦每秒100米以上的風速,而山竹大概是每秒50米,所以大橋的抗風能力是足夠的。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2018年5月23日,港珠澳大橋。圖為西人工島。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剝洋蔥:伶仃洋是“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大橋的修建會不會對它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孟凡超:確實有一些環保專家提出過意見,他們建議要不繞行、要不就不要建。我們就進行了環境評估,投入了兩三億的資金來保護白海豚。現在大橋已經建成了,在大橋建設八年左右的施工期內,對白海豚的負面影響遠遠低於之前的預期。

剝洋蔥:當時在設計這個大橋的時候,人們提出了三種方案:全橋、全隧、橋島隧,最終採用的是橋島隧。但你提到過你個人更偏愛全橋的方案,會不會有點遺憾?

孟凡超:不遺憾,我覺得作為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應該是科學合理的選擇工程設計方案,不能憑個人好惡。

大橋上一處一個景


剝洋蔥:在大橋上開車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孟凡超:我記得16年大橋一貫通,我就在橋上開始跑了。在伶仃洋上奔馳的感覺很享受,大橋像龍騰虎躍一樣,跌宕起伏,蜿蜒地橫臥在伶仃洋上。沿途的建築景觀藝術都不一樣,有中國結的塔、海豚的塔,還有隧道、人工島,一處一個景,很適合旅遊。

剝洋蔥:大橋的旅遊價值很高,但目前只有持粵港兩地牌照的車輛才能通行。

孟凡超:對,所以我希望特區政府能進一步開放港珠澳大橋自駕遊的政策。

我也建議,香港那側的橋頭附近多建幾個大型的智能化、現代化的停車場,供內地的遊客自駕遊,也可以拉動香港的就業。如果一天有幾萬輛車,停在車庫裡,收費也是很可觀。

“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

2018年5月22日,珠海,港珠澳大橋。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的成本非常高,之後要怎麼收回成本、盈利?

孟凡超:

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是過橋費。我記得我們做研究預測過,通過過路費收回成本的話,大約30來年。

但對這種國家戰略性的交通基礎設施,不能只用過橋費來衡量。它將粵港澳連接在一起,可能產出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凡是我設計的我都滿意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完成後,你還有什麼別的工作?

孟凡超:我現在還擔任裝備化鋼結構橋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理事長,想把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經歷和一些好的理念推廣和實施,帶動整個橋樑行業的整體發展。

剝洋蔥:明年12月你就退休了,退休後有什麼打算?

孟凡超:還是聽從國家召喚,我想國家也是希望我繼續發揮餘熱的。

剝洋蔥:在你的橋樑設計生涯中,最讓你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我很滿意,青島膠州灣大橋、杭州灣大橋我也很滿意,凡是我設計的我都滿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認為我都把它做到了極致。

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接著不斷地在幹。我周圍的同事說我有點工作狂,有點“橋痴”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先去看那個城市的橋。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

剝洋蔥:有沒有你非常想挑戰的橋樑建設工程呢?

孟凡超:瓊州海峽、臺灣海峽、渤海海峽這三個交通通道,將來也應該是國家級世界級的超級通道,可能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來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