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字」文章,加快推進農村「空心房」整治

姜帆 彭勇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行走在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營田鎮湘江大堤上,一面是日暮霞光、漁舟唱晚,另一面是洞庭秋月、稻浪飄香,一幅生態原鄉畫卷躍然紙上。

今年來,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在全市率先啟動農村“空心房”綜合整治工作。該區緊緊圍繞“堅持‘拆、建、管’並重”的工作要求,把省市重點民生事實農村“空心房”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先手棋”來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止目前,該區累計完成整治“空心房”面積達301980.79平方米,完成2000畝的復墾任務,確保在全市率先完成和超額完成今年的農村“空心房”整治任務。

做好“三字”文章,加快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

做好“拆”字文章,變“不願拆除”為“主動拆除”

堅持“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村民主動”,通過發放四張卡,引導廣大農民主動自覺參與到農村“空心房”整治活動中來,實現“要我拆”向“我要拆”的思想轉變。一是政策明白卡。經過周密細緻的調查摸底,充分了解農村的住房使用及質量安全狀況,確定“四拆三不拆”的範圍,讓群眾成為政策的“明白人”。二是村莊規劃卡。以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形式,將村莊建設簡易規劃、“空心房”怎麼拆、拆後怎麼建等設計在卡上,讓群眾看到“空心房”拆除後環境、農田、休閒場所等變化,增強了建設美麗家園的自信心和獲得感。三是村規民約卡。注重發揮村民主體作用,讓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將“空心房”整治納入村規民約;整治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將決定權交給村民理事會;做到整治由理事帶,理事和黨員幹部帶頭“自我革命”。四是補償協議卡。在拆除“空心房”前,與拆除戶雙方協議好並簽字備案。由鄉鎮以“補償協議卡”的形式將補償款發放到村民手中,同時在村務公開欄中張榜公佈。

做好“三字”文章,加快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

做好“建”字文章,變“劣質資源”為“優質資源”

堅持“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綠則綠、宜溼則溼”,實行“五個一批”,確保“空心房”整治綜合效益最大化。2018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800畝;全區已規劃8個30棟以上的農村集中建房點;利用村莊中心地帶、相對集中的空心房地、宜建公共綠地等130多畝建設微公園;因地制宜栽種柚子、蜜桔等果樹發展庭院經濟;結合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和湘江保護治理,將營田鎮古湖村及周邊區域整治退出土地納入全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項目,將其他鄉鎮溝塘渠壩邊“空心房”拆除的區域,並將二者規劃建成溼地公園,建設面積近30畝。

做好“三字”文章,加快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

做好“管”字文章,變“行政推動”為“市場推動”

以創建農村改革集中區為契機,大膽探索農村“空心房”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堅持以改革的舉措來推進“空心房”整治。一是把建房管好。探索“有限合建”,即使用權改革,允許農村居民以自住房為資本,與返鄉下鄉人員改建自住房,允許農村居民以宅基地為資本,與城鎮居民合作建房。目前,這項工作已納入全省試點範圍,全省僅瀏陽市和我區進行先行先試。二是把土地管活。探索“1+4”改革模式,“1”,即所有權改革探索“有償退出”:對長期閒置的“空心房”,由相關部門進行資產評估,並由政府有償收儲,通過“空心房”拆除補償和房屋殘值補償,激勵村民自願退出多餘或空閒的宅基地。“4”,即資格權改革探索“有序入市”:指標交易。綜合整治復墾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在滿足本區域用地需要後,多餘指標進入省級耕地指標交易平臺入市交易。目前,該區已交易150畝宅基地。有償流轉。經過規劃佈局、指標調整、補償安置,把結餘指標轉化為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依託農村產(債、股)權交易中心實行有償流轉。抵押貸款。將新建農房和結餘用地指標進行抵押融資,協調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盤活村民和村集體財產收益。“增減掛鉤”。抓住鄉村合併、學校佈局調整、村級服務中心建設、規範建房、生豬退養等機遇,通過增減掛鉤等方式,進一步盤活農村閒置土地和資產,切實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用地指標需要。三是把環境管優。實施以“通道綠化”、“庭院綠化”為重點的綠化屈原“三年行動”。投入近4000萬元,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溝渠疏浚,完成了東西乾渠、南北乾渠等大小溝渠95公里。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汙水處理、廁所革命等,全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項目通過省政府驗收,覆蓋耕地面積2.1萬畝的全國農業面源汙染綜合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

據悉該區通過開展農村“空心房”整治,加快推進了鄉村振興。全區共流轉面積10.17萬畝,流轉率達73.6%。完成農信擔保項目62個,發放貸款2000餘萬元。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1310家,特色產業持續壯大。在全市率先整區推進規範村民建房,湧現了一批具有江南水鄉風格的精品小區。32個村(社區)全部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共創省級美麗鄉村4個。在全省率先推進城鄉路、水、電、氣、信息“五網”一體化建設,有力推進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