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貴的,我一個17歲的青年,嚮往未來,熱愛生活,因為我還很年輕,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還有許多美好的憧憬,
但是祖國和人民如果需要我把生命獻出,我將毫不猶豫的把鮮血灑盡。”——這是一等功臣顧克路烈士的生前錄音,時年17歲。這是我無意間聽到的一段烈士遺留語音,聲音猶如他的年齡——17歲,充滿稚嫩,又如他的職業——軍人,充滿沉著和信心。
顧克路,入伍年齡16歲,山東濟寧人,原67軍199師596團7連戰士。這個連又被稱為“雙大功”七連,在1947年11月10日在石家莊戰役中,連續打退敵人七次反衝擊,榮立大功一次。1948年1月7日,在夏家莊戰鬥中,又連續打退一個團的十餘次進攻,再立大功一次。
顧克路的父親是抗美援朝老戰士,負過傷,也立過功,或許是血液中的基因傳承,或許是連隊英雄主義傳統的薰陶,這個直到犧牲還不滿18歲的戰士,用行動詮釋了軍人的價值追求。
1984年5月15日,他隨連隊奔赴老山戰場,在趁夜潛入老山高地的路上,班長陸永仁一不小心踏響了一枚72式防步兵壓發地雷,犧牲在後送途中。陸永仁的犧牲,讓第一次參加戰爭的戰友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令顧克路最難忘的是,陸班長受傷轉移時對排長孫兆群說的話:排長,我對不起你,我不能跟著你打仗了!
顧克路和戰友一道,化悲痛為殺敵力量。在“5·31”大戰中,三排防禦的1153高地成為敵人進攻的重點,三排傷亡超三分之一,排長陳鞠生犧牲,排長孫兆群通過電臺用密語向連長建議:必須派一個支援小組上1153高地。
話音才落,旁邊的顧克路就主動請纓:排長,我去!軍情如火,孫兆群調派完人員後匆匆詢問:好,你有什麼要跟我說的?隆隆炮聲中,顧克路首次向排長提出請求加入黨組織。
戰鬥持續了10多天,顧克路與三排的戰友死死釘在1153高地上,做到了“沒有丟失一寸陣地、沒有一人傷亡”,顧克路在火線入黨。
1985年8月29日,已經換防的七連接到組建突擊隊攻打968主峰的任務。一排長孫兆群被提升為副連長並擔負突擊隊隊長。命令剛一宣佈,顧克路就找到孫兆群請戰,但想到顧克路只有17歲,孫兆群拒絕了他。
顧克路沒有放棄,今天寫封請戰書,明天咬破手指寫決心書,仍然沒有打動孫兆群。沒辦法,顧克路晚上找孫兆群攤牌,希望“走後門”。他說:“副連長,我從當兵時就跟著您,您還對我不瞭解嗎?我知道當突擊隊員要犧牲,但為了祖國的安寧,也為了連隊的榮譽,就是一個犧牲的機會您也得給我!我是黨員,我應該當突擊隊員!”顧克路真誠的眼睛,沒有人能拒絕。
1985年12月2日,突擊隊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向968主峰發起衝擊。第一個、第二個陣地被順利奪下,在衝向968高地主峰時,敵人一個隱蔽火力點突然開火,顧克路右腿被打了4個窟窿,但他並沒放棄。他給自己止血後,用左腿和雙手向前爬,爬到敵人火力點前,拉開手中的兩根爆破筒。為了防止敵人把爆破筒推出,他默數1、2、3、4後才將爆破筒塞進了敵火力點,解除了突擊隊的側翼火力威脅。
此時,敵人的炮火打到了陣地上,在他身旁落下了一枚炮彈,他被爆炸震飛了起來,左腿比身子飛得還高。他再用最後兩條止血帶包紮後,面臨著選擇:一是向後爬,在身後有衛生員的生之路;另一條是向前爬,未知的壯烈之路。
顧克路選擇了向前。但由於左腿已斷、右腿負傷,他只能靠雙肘用力向前挪動。由於匍匐太低,視線不好,他爬錯了方向,爬到了一個越軍藏兵洞前。此時,洞中的敵人已經被突擊隊主力吸引,根本沒想到有一個雙腳失去了行動力的小戰士,會悄悄爬到他們洞前。
顧克路把衝鋒槍交到左手,代替左腿將身體撐起來,從挎包裡掏出了兩枚82-1式手雷,用牙咬著拉火後投入洞中。在倒下瞬間,他順勢把衝鋒槍指向洞口,扣響了扳機,打出了一個長長的、長長的點射。
直到清理他的遺體,他的食指仍然緊緊壓在扳機之上。
閱讀更多 兵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