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總述:

時間跨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

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手的10年間,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候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秦王嬴政自稱為“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開馳道,築長城。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對後世中國政治體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朝徭役繁重,刑罰嚴酷,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反秦風暴席捲全國,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隊伍攻佔秦都咸陽,煊赫一時的秦王朝滅亡。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歷史大事記:

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建立起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自稱“始皇帝”,以建亥月十月為歲首,更名民曰黔首。

前221年◆以全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廢分封諸侯之制。統一度量衡,定幣制,車同軌,書同文。徙六國豪富十二萬戶至咸陽。

前220年◆全國築馳道,東通燕、齊,南達吳、楚。

前219年◆秦始皇東巡,封禪泰山,立石頌德。

前216年◆使黔首自實田,即令百姓自己申報土地。

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萬北攻匈奴。

前214年◆略取南越陸梁地,置三郡。蒙恬敗匈奴,略取河南地。增築長城,以御匈奴。

前213年◆用丞相李斯議,下令焚書。

前212年◆坑殺方士、儒生四百六十餘人於咸陽。發隱宮、徒刑七十萬人造阿房宮和驪山陵。

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還至平原津病,崩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

前210年◆七月,李斯、趙高合謀更改遺詔,立始皇少子胡亥為太子,令扶蘇、蒙恬自殺。

至咸陽發喪,胡亥即位,是為二世皇帝,史稱“沙丘之變”。

前210年◆九月,葬始皇於驪山。

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於蘄縣大澤鄉,旋入陳,陳勝稱王,號張楚。

前209年◆九月,劉邦起兵於沛,稱沛公。項梁與兄子羽起兵於吳。是後,齊、趙、燕、魏

等六國後裔也紛紛起兵反秦。

前208年◆趙高殺李斯。項羽、劉邦等擁立楚懷王孫心為王,亦號“楚懷王”。

前207年◆項羽率軍渡漳河救趙,於鉅鹿大破秦軍,是為鉅鹿之戰。趙高殺秦二世胡亥,立二世兄子子嬰,貶號為秦王。

前206年◆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降,秦亡。


一、秦的建國曆程

秦是一個古老的氏族。早在夏朝,就以馴養鳥獸而著名。秦人原居中國東部沿海,公元前16世紀遷徙到甘肅東部的蠻荒之地。由於生產技術遠遠落後於東方強國,從而鑄造了秦人崇尚勇武、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和追求功利、重視實效的傳統觀念。

秦人與夏、商、周各朝政權都有密切交往。後來,周朝衰落,局勢動盪,為秦人逐漸強大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元前770年,秦受周平王分封建國,成為最晚發展起來的諸侯國。

秦人從遊牧、定居、立國到實現統一霸業,經歷了兩千年的漫長曆程。

1.遊牧階段

①夏朝(前21世紀~前16世紀)

秦人屬於東夷族的支脈,遊牧於黃河下游的東海之濱,處於原始社會父系氏族時期。秦人曾為舜馴養鳥獸,舜賜姓贏氏。祖先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

②商朝(前16世紀~前11世紀)

秦人首領費昌助商滅夏有功。秦人分批遷到甘肅東部,與商朝保持聯盟關係。當時,秦人以畜牧業為主,進入原始社會末期氏族聯盟階段。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2.定居階段

西周(前11世紀~前770年)

西周初年,秦人歸附周朝為臣民,實際是地位低下的氏族奴隸,被賜封在西犬丘(今甘肅天水一帶)“守邊”。秦人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進入了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秦人造父(人名)為周穆王馭馬有功,秦人非子(人名)為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封邑秦亭(今甘肅清水縣一帶),從此秦人稱“秦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汧(今陝西隴縣東南)。這是秦人進入陝西境內的第一個城邑,對今後的立國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3.立國階段

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協助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賜以岐山以西的廣袤土地,秦人從此作為正式的諸侯國大步地跨向歷史舞臺。秦國在五百年間,由落後的遊牧經濟變為先進的農業經濟,並通過強大的武力,不斷向東遷徙國都,開拓國土,最終實現了建立統一大帝國的夢想。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4.帝國階段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和一系列相應的制度、法律。儘管秦始皇作出了這樣精心、空前的帝國規劃,但秦朝的國運卻僅維持了十五年。


二、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創立

由秦實現封建國家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而這統一大業的完成,是與秦王嬴政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

秦王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於公元前246年繼位,稱秦王。當時只有13歲,大權掌握在太后(政母)和丞相呂不韋的手裡。嬴政22歲(前238年)親政。這時,宦官嫪毐串通太后,勾結呂不韋陰謀發動政變。秦王政果斷地平定了這次叛亂。處死嫪毐,幽禁太后。次年(前237年)解除了呂不韋的相權,改用尉繚、李斯等人。秦王政在取得實際權力後,整頓內政,厲行法治,使秦國更加強盛。在他直接籌劃和指揮下,發兵東征,用了10年的時間,統一了全國。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1.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建立

秦王嬴政在統一全國以後,面對著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初創的形勢,為鎮壓六國舊貴族的反抗活動和各種反秦勢力,鞏固新興的地主階級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以秦國原有的制度為基礎,並對春秋以來各國的制度進行整理和吸收,從而建立了一套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①皇權制

戰國時期,各國最高統治者都先後尊號為王。統一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而今“天下大定”,如果“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召群臣朝議,決定更改名號,把三皇和五帝的稱號合二而一,稱“皇帝”,以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他廢除子議父、臣議君的舊“諡法”,規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稱始皇帝,子孫繼位,為“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還規定皇帝自稱“朕”、命稱為“制”、令稱為“詔”、印稱為“璽”。秦始皇命人以有名的“和氏璧”制了一方傳國玉璽,鐫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表示“皇權神授,永遠昌盛”之意。從此,“皇帝”便成為歷代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也是地主階級封建統治的象徵。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各級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全國上下都是皇帝的臣民。無論是日常談話或書面文字中都不準涉及皇帝的名字,公文中“皇帝”二字,必須另行抬頭、頂格書寫。否則,以“不敬”論處。總之,秦始皇的“皇權制",是集政權、財權、司法權和軍權於一身。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②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分左、右以右為尊,是“百官之長”,“堂丞天子,助理萬機”;

太尉協助皇帝管理全國軍隊;

御史大夫掌管圖書、奏章,主監察百官,並協助丞相處理政務。

三公相互制約,便於皇帝控制。

九卿為:

奉常,掌宗廟禮儀;

郎中令,掌宮殿警衛;

衛尉,掌宮門保衛;

太僕,掌御用車馬;

廷尉,掌刑法;

典客,掌民族事務及外交;

治粟內史,掌全國財政稅收;

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及皇室的生活供應;

宗正,掌皇族事務。

九卿之外,還有諸卿,如中尉,掌京師的治安;將作少府,掌修建宮室等。

三公、九卿和諸卿等,都各有僚屬,均不世襲,他們都由皇帝任免,要按皇帝的意志辦事。“三公九卿”制,加強了皇權,對後世影響很大。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③郡縣制

秦統一之初,在如何治理地方這個問題上,曾展開了一場是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爭論。丞相王綰力主“分封制”,認為只有分封皇室諸子和有功之臣前往六國屬地鎮守,方可使國家無事。此議一出,群臣附和。只有廷尉李斯極力反對,指出這將重蹈過去諸侯紛爭的覆轍,全面推行郡縣制才是“安寧之術”。秦始皇力排眾議,支持李斯的主張,他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於是下令推行郡縣制。

起初,分全國為36郡。後經略嶺南,又置南海、桂林和象三郡。北擊匈奴後,在今河套地區設九原郡,合計40郡。

郡設:

郡守,為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掌政務,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

郡尉,輔助郡守,掌軍事;

監御史,為中央派遺的監察官吏。

郡下設縣:

令(長),萬戶以上的縣設令,不足萬戶的縣設長,令(長)掌政事;

縣丞,掌文書、刑法之事;

縣尉,掌軍事。

縣下設鄉,鄉下設亭,亭下設裡。裡即村落,有里正。大體為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嗇夫和遊繳。

三老掌教化;

嗇夫掌訴訟、收賦稅;

遊繳禁盜賊。

鄉、亭、裡的官長,不由中央或官府任命,而是地方推擇當地富戶中適齡人充任。

秦朝這套地方行政機構,上下有序,組織嚴密,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④兵制

秦採用郡縣徵兵制。凡秦民到服役年齡,都須登記入籍,接受徵調,謂之“傅籍”。

規定要服兵役二年,守衛京都一年稱“正卒”,

戍守邊疆一年稱“戍卒”,

此外,每年還要到本郡縣服兵役一月,稱”更卒”。

這種徵兵制,保證了國家的兵源和士兵的不斷更新。

秦軍分為地方武裝和中央常備軍兩部分。地方軍由郡尉統領,維持地方治安,但要隨時接受中央調遣征戍駐屯。中央常備軍由皇帝直接派將領統率,戍守京師或邊疆。從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秦兵組織嚴密、行伍整齊,有鋒、有後、有側翼,展現了步、騎、車、駑等兵種混合編組的雄壯陣容。秦守邊軍隊有80多萬人,全國軍隊計百萬人以上。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兵馬俑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銅車馬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跪射俑

⑤《秦律》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制定並頒佈了全國統一的《秦律》。這是一部比較完整的封建法典。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秦律》竹簡,提供了研究秦朝法律的重要資料。

《秦律》中包括

《盜律》

《田律》

《倉律》

《福律》

《戍律》等18種。

此外還有《法律答問》、《治獄程式》等。

律文中對農田水利、山林保護、工程建築、徭役徵發、兵役戍邊、田租收稅、刑徒監管、官吏任免、軍爵賞賜、官吏職務等都有具體規定。

《秦律》反映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睡虎地秦墓竹簡


總之,秦始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以皇權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為主要內容,以皇權為核心,一切設置都是為了保證至高無上的皇權。

其階級實質十分明顯,是地主階級用來統治、鎮壓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枷鎖。但它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新的發展,在當時和以後的相當長時間中,對鞏固中國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各朝各代儘管在形式和某些內容上有所變化,但基本上都沿用了秦朝的這一套制度。

中國通史——大秦帝國(一)

秦國疆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