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水聯運打破三峽翻壩瓶頸

近期,三峽水庫開始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工作。為防止因三峽水庫試驗線蓄水致使長江航運受到影響,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建立運輸聯動機制,增加鐵路運力投放,大力開行鐵水聯運班列,在蓄水期間讓大宗物資離水上岸,確保沿江貨物運輸暢通。

三峽大壩自建成後,使得入川航道重獲新生,每年通過低成本的長江水運運輸大宗貨物成為各大企業的不二之選。然而受制於三峽大壩船閘設計運輸能力,無法承受萬噸級貨船同時三峽大壩規劃中的每年可雙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已經出現飽和,過去應急備用的翻壩運輸成為了上期作業,三峽大壩已經出現了翻壩運輸瓶頸。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長江流域時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三峽大壩的翻壩瓶頸已經逐漸影響長江流域經濟帶運輸業的發展,尤其是長江經濟帶地區日益增長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的貨物運輸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尋找一條有效的運輸出路成為長江經濟帶城市的當前工作之重。

為解決三峽大壩的翻壩瓶頸,一種新的運輸機制——鐵水聯運應運而生。鐵水聯運是通過鐵路將滯留在荊州鹽卡、宜昌枝城等港口的貨物運輸至四川重慶等地同時也將四川重慶生產的商品運輸至長江中下游地區。以此次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為例,在此期間武漢局通過過開行轉運專列、集裝箱列車、敞頂箱班列等方式,不斷擴大鐵水聯運規模,確保貨物上岸多少、聯運多少。據統計,自9月10日三峽水庫開展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武漢局共開行鐵水聯運班列145列,聯運物資超百萬噸。

通過鐵水聯運工作使得長江貨運打破了三峽大壩翻壩瓶頸,積極推進鐵水聯運發展是促進長江經濟帶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具體體現。不論是當前還是長遠,做好這項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