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活」的京劇大武生錢浩梁

“全活”的京劇大武生錢浩梁

“全活”的京劇大武生錢浩梁

錢浩梁曾是“全活”的京劇大武生。受梨園家庭的影響,打6歲起就隨父練功學藝的錢浩梁,自小就愛上了京劇這一行。

50年代初,他考入新成立的中國戲曲學校插班學習。他主要師從的名武生尚和玉功底深厚紮實、藝風嚴肅、傳藝認真。錢浩梁身體條件和武功基礎本來就不錯,對老師又非常尊重,學習也異常努力刻苦,不久就將尚派武生戲的代表劇目《挑滑車》、《豔陽樓》、《伐子都》等學得頗為中規中矩。1956年,他成為中國戲曲學校的首屆畢業生,並被留在該校實驗京劇團工作。

1959年,對不滿25歲的錢浩梁來說可謂雙喜臨門:在出演《伐子都》一劇中,他扮演的子都一炮走紅,聲譽鵲起,被京城同行公認為“全活”的尚派大武生;也就在這一年,初步立住了舞臺形象的錢浩梁,因政治上要求進步,為人謙虛敦厚,在演藝上精益求精,而被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2年,中國京劇院為補充隊伍,決定從中國戲曲學校實驗劇團選調40人。由傑出京劇藝術家梅蘭芳任院長,李少春、葉盛蘭、袁世海、杜近芳等名角薈萃的中國京劇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京劇演出團體,梨園新秀都以進入這個劇院為自己最高理想。該院的總導演阿甲、副院長張東川等觀看了錢浩梁主演的《挑滑車》,深感這位年輕人是株好苗子,就把他選調到了中國京劇院。

“全活”的京劇大武生錢浩梁

信奉“藝無止境”的錢浩梁,當時十分敬仰中國京劇院一團的著名演員李少春。李少春工老生、武生和文武。他於文戲師承餘(叔巖)派,演唱韻味純正,行腔圓熟婉轉,低沉迴盪;武戲主要宗法楊(小樓)派,長靠戲、紅生戲,工架嚴謹穩練,身手乾淨,氣度恢宏,短打戲則動止邊式大方,乾脆穩準,翻打撲跌敏捷洗練,且擅長猴戲。

李少春在京劇界可謂是一位名馳南北的文武全才。他不僅在《戰太平》、《長坂坡》、《三岔口》、《鬧天宮》等眾多傳統劇目中光彩四溢,而且於改編及新創劇目《野豬林》、《白毛女》中飾演的林沖、楊白勞上均有不同凡響的藝術創造。對於這樣一位大師,錢浩梁早就心馳神往,十分嚮往能在李少春的幫、帶下,提高砥磨自己的藝業,成為京劇界的文武全才。

但初到中國京劇院,選調去的這些人全都留在四團,等待調整分配,這難免使錢浩梁忐忑不安。

“全活”的京劇大武生錢浩梁

有一天四團在吉祥戲院演出《伐子都》,正值飾子都的主要演員前一天演出中把手紮了,不能上場。團領導想到錢浩梁演過這出戏,要他當晚頂上去。視《伐子都》為拿手戲的錢浩梁,此時卻惟恐演好該戲就被四團留下,所以遲遲疑疑地說:“我可只是替替啊……”

“放心!院裡早定了,你上一團!”知道他心思的團領導給他吃了定心丸。

不知是這顆定心丸令錢浩梁精神大振,還是在意在中國京劇院頭遭飾主角時顯露一下本事,當晚他在演出中超常發揮,扎著大靠滿場飛,身手堅實穩健。尤其在那段子都為了搶頭功,不惜一箭射死本軍大將潁考叔,回營後深感有愧,懼疚而亡的戲中,他連唱帶做,聲情並茂,將這個英武、陰險、狡詐而天良尚未泯滅的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博得了滿堂喝彩。

湊巧的是,那天晚上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在臺下看戲。悄然而來的江青對錢浩梁的扮相和演技大為讚賞,從而給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錢浩梁終於如願以償地被分到中國京劇院一團。當時43歲的李少春身體欠佳,院領導有意安排他帶帶錢浩梁,既培養新生力量,在必要時也能替替他。藝德高尚為人熱情正直的李少春對錢浩梁很是喜愛,覺得他基礎不錯,頗有悟性,只是還欠雕琢敲打,所以將他像親傳弟子一般相待,文武諸藝均傾心相授。

如魚得水、心花怒放的錢浩梁也不負眾望,學戲練功異常刻苦,藝業進步很快。特別是原來欠缺的唱功,在李少春精心指點下,他常常雞叫頭遍就起來,跑到僻靜處邊壓腿邊吊嗓,漸漸地也真學到了點挺拔激越而又婉轉細膩的餘派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