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烂好人的标签

所谓的烂好人,只是不会拒绝。

从小我们接受的思想灌输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

从小我们都习惯去纵容别人肆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甚至很多人倚老卖老的去指责我们。

于是我们学会了忍气吞声,说会了尽量去不跟别人争吵,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跟别人发生过真实的情感交流吗?

直到这一刻,我的内心不在平静了,开始考虑朋友的问题

什么是真实的情感。我认为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还有就是在别人不对的时候我们勇敢的指出他的错,甚至是勇敢的去拒绝别人所谓的“好意”,

我记得有一次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饭,大家好久没见,其中一个朋友说大家都喝点酒吧,当然没有问题,其实五个人都多少可以喝点,我们就拿了两瓶白酒,大家都分一下,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一开始节奏都是慢慢来,突然 一个酒量很不错的朋友就说,这样没意思。要求大家都放开,说喝完在去拿酒,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是拒绝的,但是碍于面子都没说话,过了几秒一个朋友说,晚上还有事,不太方便放开喝,我们都表示理解。但是酒量好的那个朋友就说怎么了,不给面子吗?我们其余三个人都劝说,有事就算了 不喝也可以,本来都是好意,但是这个插曲过后。大家貌似都点到为止。

其实这个结局虽然不那么愉快,不那么理想,但是我感觉是最好的状态,所以要会拒绝。

改掉烂好人的标签

拒绝对方,总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有时理由是正当成立的,有的理由则是自己为了拒绝别人而刻意伪造的。对于一个并不善于或者懒得说谎的人来说,假借借口对于我,会显得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于是乎,对于我而言能回避则尽量回避,譬如:尽量会不接这种要求的来电,或者刻意避开这种有整机意愿的场合。因为不敢于直接拒绝对方,或者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委婉的拒绝他人,于是老是采用回避的办法。因为不想面对这种场合,所以尽量躲开,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其实,这种办法是拒绝当中最最低端的,因为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害怕直接拒绝别人的不良后果,比如影响到上下级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刻意回避别人的诉求,反而会给别人“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形象。相反,如果能够从双方的利益角度出发,客观温和的陈述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可能最后的拒绝也可以取得对方的谅解,从而也实现了自己“礼貌地拒绝他人”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到的是,表达拒绝的愿望是,能够真诚恳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是对方没有立即在心理上取得谅解,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也不会造成“没有礼数”的不良印象。

其次,如果过于在乎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也很容易导致在人际关系中的失衡。尽管在当下,我们必须特别注重别人的感受,但人际交往毕竟还是一件以“我”为主的事情,如果自己因为太过于重视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很容易就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在不触及原则的前提之下,首先“以我为主”,其次能够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和想法,这才是稳定健全型人格应该具有的气质:理性、客观、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包容吸取,“以我为主”,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开放性。当然,这说来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赖于自身不断的调整和琢磨。但是总体的原则基本还是要“以我为主”,这也是保留自己个性和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拒绝,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如何平衡好做自己和迁就他人的微妙关系。如果,在交往当中发现自己也能够接受,那么可以试着去适应别人。相反,如果因为不会拒绝,而导致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那么就要学着试着拒绝。毕竟,我相信做自己始终才是一件最舒服的事情。

改掉烂好人的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