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勇敢的你

致勇敢的你

我从来没想过,会在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安家。

你说

「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公司搬到家门口,只是…」

「只是我们都要走了」

你说

「其实我在这里挺好的,只是…」

「只是孩子们不能没有爸爸」

你说

「吃点苦不算什么,只是…」

「只是别苦了孩子们」

你还说

「我想过了,过来奋斗,大不了…」

「大不了重新再来」

从今天开始,你也要告别这座城市,告别这座生你养你的城市,告别这座记录了你的青春、你的梦想、你关于未来所有美好想象的城市,告别你的家乡。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为了这个家。

原谅我的任性,原谅我的冲动,原谅我的奋不顾身。

最近,我总是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我在思考这个决定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决定会影响多久?或许五年、或许十年、更或许是一辈子。

我常常在想,幸福是什么?亲情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那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定义常常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心中总是充满疑问。有位熟悉的朋友甚至曾给我留言「你若不读、不知、不思,该幸福得多吧」。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是个愚钝的人,也许就不会再冒出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了吧。

坦率地说,在北京的这几个月时间,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工作上渐入佳境,不但得到了同事们的关心帮助,还遇到了很多让人尊敬的老师。我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场域,认识了很多以前只能在网络上看到的牛人跟大咖。从前那些积攒在脑子里的奇思妙想突然间好像遇到了空气和土壤,开始生根发芽。每天都在不断充电、碰撞、思考,认知每天都在刷新和进步。我喜欢这种状态。

直到我遇到这个问题——「你和孩子们要不要一起来?

我甚至专门为此做了十年的家庭情景规划,从目标到策略再到可能遇到的困境与解决方案,我的心中充满惶恐。只因为在北京生活,确实不容易。尤其对于习惯了确定性的我们来说,感觉未来到处都是不确定性。

直到,直到你收到了录用通知。

一位好朋友跟我说「你们两口子是我见到的最快速解决团圆问题的了」,我心中突然开始充满希望。

前段时间我在给新员工培训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观点——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教育通常是在一个确定的世界里,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往往都在一种既定的路径规划中完成着自己的人生。而现在这个时代变了,一切变得不那么确定。我们要慢慢习惯于去接受这些不确定的事物。

在某个深夜,我突然猛掐自己大腿一下,这说得不正是我们吗?

我们太在意曾经的舒适惬意、太在意过往的熟悉欢喜,太在意生活在一个接一个的大确定下的小确幸,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忘了孩提时好奇的发现、忘了少年时许下的愿望、忘了青年时激动的感觉,忘了太多太多本该铭刻于心的火花。

前不久,你和我一起去了一次北邮。除了感叹多年后依旧熟悉的校园场景,你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我们毕业十几年后第一次一起回到母校。还是那个教学楼,还是那个318,还是那个时光广场,还是那个音乐喷泉,还是那个人来人往的林荫大道,还是那个没什么人的科学会堂……只是我们都不是当年的那个年轻人了。我在想,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这次奇妙的体验会不会成为我们人生转折划上注脚。

北京,是一座让人倍感压力的城市,也是一座让人充满希望的城市。

你问我到底该不该来的时候,我内心其实也充满未知,甚至惶恐。坦率地说,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日思夜想的这段时间,我试图寻找到一个完美的论证框架,让这件事变得更加确定。然而无论我从哪个角度说,总有几个方面是无法兼顾的。

想了特别多,最接近“内心答案”的是——

你同样值得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内心一直抱持着某种朴素的相信——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人生的。然而,现实的残酷在于:

努力并不一定会有结果,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水平的、战术层面的勤奋。

我常常说这是一个容易迷失的时代,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意义。《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这些超现实电影热映也反映着这个社会的集体焦虑。

没错儿!就是焦虑,该死的焦虑。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很多时候拿着手机无所事事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什么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很多最终却无疾而终,为什么会常常感觉体内有好几股“真气”在互相冲撞最后消耗大量意志力……

在经过了一番小彻小悟后,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真正内心平静的人是“极简”的,他们有着简单的人生信条、简单的目标、简单的行动原则以及简单的生活方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的热力学系统的熵总是增大或者不变,即不会朝着有序的状态演变。但作为理智的人,我们只有不断降低心中的“熵”,让一切变得井然有序,才会真正克服了“熵增”带来的焦虑不安。

那个破解迷局的底层代码叫做——「希望」。

有了希望,追寻内心的方向找到目标,剩下的无非就是在认清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做一个靠谱的选择。其实判断标准也很简单:信息密度更大、能量集聚更强、变化节奏更快、成功概率更高。

沿着这条路径,我逐渐坚定了信心,相信你也一样。

贵州,再见。

你好,北京。

欢迎你,我的赵老师。

Sometimes its hard to be a woman

有时做女人真的好难

Giving all your love to just one man

把所有的爱都给一个男人

You'll have bad times

有时候,你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日子

And he'll have good times

他却过得好好的

Doing thing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做着一些你不懂的事

But if you love him you'll forgive him

但,如果你爱他,你要原谅他

Even though he's hard to understand

尽管他很难令人理解

And if you love him

如果你爱他

Oh be proud of him

为他自豪吧

Cause after all he's just a man

终究他只是一个凡人

Stand by your man

支持你的男人

Give him two arms to cling to

给他双臂让他依靠

And something warm to come to

给他可期待的一些温暖

When nights are cold and lonely

当夜晚凄冷孤单时

Stand by your man

站在他身边,支持他

----------------------------------

在递上离职信的那天,你写了一个颇有些禅意的故事——《考不上贵阳一中怎么办?》

若干年前,这是个老梗啦,仿佛童话故事书被翻开,里面的灰尘沫沫到处乱飞。

彼时,我还是一个学霸……我的世界只有碱式碳酸铜、半透膜,反比例函数和凸透镜。“你来一下办公室——好歹是个女娃儿,你衣服又穿反了晓得不?赶紧在办公室换过来。”班主任一个学期要让我去办公室好几次……体育成绩最好的一个项目是扔骰子,手工课作业都是老爹代劳,生理卫生课都贡献给了数学同步导学,导致第一次亲戚敲门的时候,我以为我得了绝症,不敢告诉老妈……某次数学月考考了97分我抱着书包从学校痛哭到家门口——邻居以为我堕胎了,抱着个包裹哭成了泪人——然而我连邻居是男还是女都搞不清。

男同学们打游戏、打人、讲黄笑话,女同学们留着眼泪啃三毛、席娟、于晴,天天比美。隔壁6班的班花被人打了,我们班哪个男生最帅,谁又和谁“玩”到一起去了——那个世界……与我相距一光年,我只爱同步导学和班主任油印的卷子。

初三这一年我开始神经衰弱。重力势能、轻质弹簧、滑动变阻器折磨着我本来就纤细的神经。有一段时间一做物理卷子就手心冒汗。隔壁班的物理老师,是全校出了名的大美人,她一出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眼神都在她的身上——美丽的女子不少,但美得能让人“哗”的地一声惊呼的却不多,她当然就是这样的女子。

我是全校冲刺贵阳市中考状元的一枚种子选手,于是一致决定——让她给我补物理。我们补课的教室,是工人医院的放射科办公室。每天对着忽明忽暗的阅片机,似乎在看透人体骨骼的同时,我也看透了物理学的真谛。

我喜欢美女,赏心悦目——果真我的物理成绩飞速提高。串联、并联电路,定滑轮动滑轮的18般题型全部吃透了——我不再惧怕麦克斯韦和安培。

可我怕考不上贵阳一中。

孩提时,妈妈指着南明河畔的操场对我说:“以后你要来这里读高中!”那时我就懂,贵阳一中是我的归宿。 “一旦我考不上贵阳一中,我的后半生就只能当干居民了”。文化路菜场的摊位就是我的人生终点站。

我开始焦虑,青春痘一日比一日猖狂。物理成绩反复起伏。周围其他种子选手都在冲刺了,大家戏谑说,如果考不上一中?就不活了。临到了中考前一个月,老师问:“运动的小轿车和停止的大卡车,哪个惯性大?”一个种子选手(男同学)回答:“小轿车。”老师:“你已经一条腿迈出了贵阳一中的大门。”

当时我在一旁的那种惊恐——考不上一中,就像告诉我,明天就是末日,我是不是要去写遗书了,上吊快一点,还是吃安眠药死呢?买安眠药一下子钱凑不够啊!哪种死法不丑?我TM还没有喜欢的男生呢!我幻想减肥后穿上范晓萱《深呼吸》的MTV里面那条白色连衣裙,神雕侠侣是什么我都还没看过,我就要狗带了?

我胆战心惊,最大限度地小心试探:“万一真的……没考上一中,怎么办?”男同学一秒都没犹豫的回答:“考六中啊~”

电光火石啊!!原来考不上一中,不需要死的!还可以考六中!

我觉得我9年书白读了——时至今日,我还记得他对我平平淡淡说出这四个字的表情,那表情就是——平平淡淡。后来我们都遂愿进了一中。高中班的超哥是个神人,化学30道单选,他有本事……逐一避开正确答案——老师都啧啧称奇。20年后,也不妨碍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优等工作一份。我也在反思自己,高中化学竞赛,如果全部选C,是不是分数会更高。

长大后看书上说,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我在14岁的时候,明白了,单行道上不止一个高中;我在20岁的时候明白了,考坏一次,甚至考坏一百次,都不是世界末日。我现在明白了,单行道上可以走路、可以骑车、还可以休息。甚至我可以走螃蟹步、走猫步、或者打醉拳。

如果一板一眼走完这条路,岂不是太无趣?

有人说,很多时候整个世界都是这样悬着一颗心,在笑和哭之间做选择。当你凝视着选择题的时候,选择题也在凝视你。焦虑如我,一个月瘦10斤,无法平衡得失。

可是我突然听见那个丝毫没有音调起伏的声音——“考六中啊~”

/ 关于我们的故事 /

< 这真的可能只是个开始 >

致勇敢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