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贫困 六枝牛场有制胜“攻略”

——来自极贫乡镇牛场乡的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牛场,天塌下来也不能“拖后腿”。作为六枝特区2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牛场乡,在脱贫攻坚这场战争中,战咋打?贫困怎样摆脱?牛场有牛场的制胜“攻略”。

  • 何勇 乌蒙新报记者 胡兴文

制胜“攻略”一: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

每天早上,31岁的云盘村村民张忠起个大早,忙完家务活后就按时到六枝特区垄鑫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牛场喂牛、打扫圈舍卫生等,月收入1800元。

如何摆脱贫困 六枝牛场有制胜“攻略”

前些年,张忠一家因缺技术成为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成了村里发展扶持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养牛场的带动下,张忠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平房,喂猪养鸡种辣椒,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子越来越好过。

50多岁的徐兴权这样形容云盘村过去的日子:“缺水无电没有公路,晴天灰一身,雨天泥一身。”

因为缺水,计支村民组的村民在下洞守水,要守到深更半夜;由于无电点煤油灯,村民第二天起床,两个鼻孔黑如山洞。“现在,家家盖起新房子,路上跑着小车子,自来水哗啦啦流淌,日子好过多了。”徐兴权高兴地说。

正是得益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云盘村农业产业才带动村庄的蜕变,加快了张忠和徐兴权这样的精准扶贫户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王道国,箐脚村民,大学生,搞养殖带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

彭燕,牛场乡易扶搬迁点贫困户,王道国养殖场饲养员,月工资2500元。

何中强,俩兄弟将50多亩土地入股养殖场,流转费一年7000多元。在养殖场里打工,一个月2000多元。何中强说,在家门口打工,既照顾了家,又有收入,比以前好得太多了。

为带富更多的兴隆村贫困户,牛场乡将200万元的财政扶资金入股王道国的贵州野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链接兴隆村100户贫困户,公司每年按6%的比例进行分红,平均每户贫困户收益1200元。

黄坪村、箐脚村、兴隆标、平寨村4个村种植的1.2万余亩茶叶,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股分红。其中,黔中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管理占股6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30%,村集体占10%。目前已带动2780户农户入股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达11290人,其中贫困户579户1980人。入股农民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脱贫攻坚的路上,牛场乡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扶贫成效吹糠见米。

制胜“攻略”二:公路建设打通致富道路

云盘村红岩脚村民组距离乡政府17公里,前些年没有通村路,群众到牛场赶集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如今,从乡政府乘车前往红岩脚村民,沿着盘山通村水泥路行驶只需要20多分钟。

“如果在几年前,要说20多分钟就到红岩脚,根本没人会相信。”今年80多岁的老村干部祖益龙,谈到该村以前的交通情况,他说路程虽然不是很远,但路实在太难走,一个来回差不多要大半天的时间。

说起红岩脚交通的改变,村民曾小飞感触最深。

当初曾小飞从纳雍县百兴镇嫁到红岩脚,家人一致反对。家人的反对主要因为红岩脚交通不便。

如今,红岩脚不仅修通了宽敞的公路,许多人家还买了小轿车,赶场、运输货物,方便多了。

倘若是在1年前,张勇是不会想到买车的,因为路不通,买了车也开不到家门口。而如今,开车行驶在宽阔的乡村公路上,张勇一家很是高兴:“买了车方便回家,寨上有什么大事小务,1个多小时就到家了,不用走山路去挤中巴车”。

张勇是黄平村后坝村民组村民,在水城务工。对于家乡的变化,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乡村路通了以后,不管是赶乡场、走亲戚还是回家,都比以前方便多了。后坝村民组位于六枝特区与水城县交界处的连绵群山里,20来户人家散落在大山之间,仿佛“坐井观天”,村寨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人背马驼。

去年底,一条蜿蜒盘旋的水泥路在后坝的群山之间建成,仿若玉带在山间盘绕,让人兴奋。张勇感叹道:“以前从寨上到牛场街上赶场,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谁家有个病人,得请父老乡亲用‘滑竿’抬去乡医院。水泥路修好后,去哪都方便多了。”

“原来路不通,寨子里家家户户都是烧柴,很少有人家烧得起煤炭。水泥路刚修通不久,村民王忠友就拉了一三轮车煤炭回家准备过冬。

“目前,我们谋划了通村通组路20条,将近40公里,产业路50公里,串户路150公里,预计到今年的8月份将全部建成,预计到2018年年底,将建成新场到牛场的快速通道,使牛场到新场高速路的匝口,仅需要十二分钟,到六枝城区仅需要40分钟。”牛场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刘佐友说。

制胜“攻略”三: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平寨村水落洞,整齐漂亮的苗族民居竹掩树映,串户水泥路干净宽敞,孩童们在鱼塘边、凉亭下嬉戏。

如何摆脱贫困 六枝牛场有制胜“攻略”

置身平寨村水落洞,新农村的文明、和谐气息扑面而来。“文明是强村富民之本,没有文明,谈不上发展、和谐。”第一书记李德忠深有感触地说。

在文明村寨建设中,该村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真正为群众当家、理财,指导农民搞好生产奔小康。

污水处理、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房屋立面改造、改厕改厨、建文化广场、建苗族风情长廊、维修幸福泉等人居环境打造中,村民在自建家园的同时,实现了门前就能务工,带动村民就地务工人员达到5000人次,直接带动务工经济收入80余万元。村民一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声称“党的政策好。”

平寨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自然村,面积 2170平方公里, 海拔1500米。通过产业调整,全村布置了2100亩刺梨的基础上又布置了900亩,覆盖贫困户173户,茶叶400亩,马铃薯1200亩,覆盖贫困户120户,分散养鹅8500羽,覆盖贫困户227户,1111人。

“这些产业产生效益后,我们就有钱数了”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尖岩村黄树林组,黔中库区岸上,森林覆盖率达81%,自然环境优美。

在六枝特区政府的打造下,这个60来户的村民组,已铺上了青石板小路,古色古香的木质护栏,家家户户门前院落干净整洁,置放着精致的垃圾桶。置身其中,仿佛公园般清新优雅。

牛场乡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和寨里古驿道开发黄树林休闲、垂钓、观光等旅游资源,让黄树林的绿水青山变成村民发展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乡村振兴,带动了百姓致富。

对于黄树林的变化,村民龙尚明感触最深:过去泥巴路,车子进不来,村民出行困难,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无处可去,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人身安全,对比以前要好十倍。


总值班:杨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