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祖國點個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怎麼確定的?你知道嗎

今天是國慶節,舉國歡慶的日子,早晨看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人挺多,都希望在這個偉大的日子見證國旗再一次冉冉升起。然而,你知道我們的國旗設計和確定的過程嗎?

我為祖國點個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怎麼確定的?你知道嗎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決定發出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的啟事。經過毛澤東和周恩來的修改審定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於7月15日到26日間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和《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這則啟事載明瞭國旗設計應該注意的問題:

1、中國特徵(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

2、政權特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

3、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草案中曾使用“以赤色為主”,周恩來後來將它改成了“以紅色為主”)

啟事發出後,當時的曾聯松就希望設計一幅國旗圖案來表達他對新國家的愛國熱情。他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以五角星作為自己的標誌的,而且中國共產黨又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進而決定用五角星來象徵它。而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則指出當時人民由四個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因此他決定用四顆小五角星來象徵由四個社會階級組成的人民。在確定了五顆金星的位置和大小,他於八月中旬將自己的設計“紅地五星旗”寄給了籌備會。

我為祖國點個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怎麼確定的?你知道嗎

曾聯松提交國旗圖案的初稿

1949年8月20日,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共收到了2992幅(一說為3012幅)國旗圖案,郭沫若、陳嘉庚等籌備會成員也提交了他們設計的樣稿。這些應徵圖案在臨時選閱室內進行了展示,評選委員會從中精選出38份草圖, 並將之彙編入《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交給新成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

我為祖國點個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怎麼確定的?你知道嗎

入選的38個國旗樣本

曾聯松的方案最初並未入選,後來在田漢的主張下才被收為“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並根據小組討論的意見去除了類似蘇聯國旗的錘子鐮刀的標誌。

1949年9月23日,政協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了國旗方案,但並未形成定論;會中有代表覺得32號方案中的四顆小五角星提法不妥,認為不應提到資產階級。毛澤東和大多數代表起初都贊成一顆星一條橫槓的4號圖案,但張治中後來向毛澤東表達了他的反對意願,認為一條橫槓有分裂國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聯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1949年9月23日當晚,彭光涵向周恩來推薦了32號圖案,而周對該設計感到滿意,並要求彭繪製較大的圖樣。此外,陳嘉庚也曾向毛澤東和周恩來提出建議,認為政權特徵比地理特徵更為重要,因此無需堅持使用象徵黃河的橫槓。兩天後,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了座談會,說明了他贊成紅地五星旗的理由,並在與會代表間取得了共識。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決定採納紅地五星旗的方案,並將其改名為“五星紅旗”。1949年9月29日,《人民日報》上刊發了新國旗的圖樣和製法說明,提供給社會各界製作使用。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一面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由女縫紉工趙文瑞縫製,她在9月30日下午1時完成了這項工作。

我為祖國點個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怎麼確定的?你知道嗎

曾聯松最初並不敢確信五星紅旗是他設計的,因為在公佈的圖案中,大五角星上沒有鐮刀和錘子。然而,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後來給他寄送了公函,正式告知他就是國旗的設計者,並隨信附帶了五百元人民幣作為酬謝。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後至今,五星紅旗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定國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