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上学的时候,老师总让我们背诵诗词,相信很多人都为此苦恼过,背诵完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我当年也是一样,不过后来长大后渐渐了解了很多历史,结合这些历史背景再去读这些诗词,才发现,这些诗词并没有上学时那么枯燥,反而让人热血沸腾,今天就来分享几首让我过目不忘的诗词。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王昌龄的《出塞》和《从军行七首》中最著名的两首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边塞诗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这和当时大唐盛世的背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唐朝尚武,无论武人还是文人都有着为国家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文人佩剑是再常见不过的,李白当年也是如此,自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从军的热情便更加高涨,在长安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王昌龄便毅然决然地踏上边疆,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千古名句是从古至今每一位保家卫国军人的现实写照,中国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屈辱史,外敌频繁入侵,每一位中国军人无不以鲜血铸就长城,以血肉之躯维护中国每一寸神圣的领土,这句诗可以说就是千年来华夏军队的"军魂"。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气宇轩昂,气势磅礴,单单几句字词就能感受到大唐军队的战无不胜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这一时期的唐军在对外战事上屡屡获胜,全军上下自信心极强,每一位士兵都在期待为大唐开疆扩土,唐朝军队有多强,这句诗就能体现,其它朝代很难找到相似的,此外这句诗还将"玉门关"和"楼兰"两处地名带火了。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他更像是一名如王昌龄一样的唐朝诗人,他早年间在北方沦陷区率领义军在战场上杀敌饮血,更是孤身深入敌后活捉叛徒并将其带回南宋,只是回归宋廷后,朝廷享于安乐,北伐之事迟迟提不上议程,而辛弃疾本人也因"归正人"的身份遭受排挤得不到重用,收复失地的愿望遥遥无期,心中壮志难酬,《破阵子》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很多人对宋朝,尤其是对宋朝军队的印象不是很好。其实宋朝军队很能打,北宋和南宋的对外战争胜率是很高的,尤其是南宋,除了我们熟知的岳飞,南宋在与蒙古的作战中,曾击毙驰骋欧亚的"上帝之鞭"大汗蒙哥,迫使蒙古放弃入侵非洲,间接改变世界格局,而且宋蒙战争的起点,"端平入洛"孤立无援的宋军只以步兵就和蒙古的骑兵打的不相上下,虽然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以及粮草不济而失败,但宋军的战力给蒙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宋朝之所以显得软弱无能,主要还是因为皇帝的无能和奸臣尤其是奸相当道。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我最喜欢的诗词,没有之一!这首诗是一份遗嘱,陆游自知时日不多,而国土尚未收复,于是告诉他的孩子,当朝廷收复中原时一定不要忘了告诉已经死去的自己;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屡屡挫败,却从未放弃,陆游有很多爱国诗词,每一首都刻骨铭心,但《示儿》我是唯一流过泪的,心中的不满、不甘、悲痛,但却依然慷慨激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悲壮让我很难忍住眼泪,在宋蒙联军灭金之后,宋大将率军队将的遗骨运回南宋都城,并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告慰先人,也算是对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一种回应吧。

这些诗词气宇轩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可是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这些类似诗词非常多,因为篇幅有限,我只分享了这几首,各位网友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曾让你热血沸腾的诗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