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虞美人· 春闲吟

诗词:虞美人

春回大地东风暖,

水柳先开眼。

凭窗独自看江山,

昆玉波光闪闪、起微澜。


笙歌别院声声远,

花惹闲人懒。

海棠香暗蝶蜂环,

带雨梨花如雪、念秋千。

作者:秋笛,原名刘晓霞,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曾任国务院法制办教科卫司副司长、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主任。2014年因患恶性黑色素瘤提前退休。早期作品散见于《当代》、《九州诗刊》、《中国文艺报》等杂志、报刊。2017年出版《秋笛诗辑》一书。

诗词:虞美人

2.书 法

诗词:虞美人

书法:思其,1984年毕业于北大经济地理专业,毕业后赴欧洲和美国纽约攻读研究生并获得城市规划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学位。曾在美东、加州大学及硅谷公司任职20年。近年常驻北京,从事教学及创作。

诗词:虞美人

3.虞美人· 雪中送君行

诗词:虞美人

渔阳雪下山河白,

乍暖还寒迫。

宅家十日泪无声,

尤怆汉阳国士、痛亡灵。


门神未阻瘟神入,

搅得周天泣。

烛高明路送君行,

剩却冷清十五、恁伤情。

作者:秋笛,原名刘晓霞,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曾任国务院法制办教科卫司副司长、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主任。2014年因患恶性黑色素瘤提前退休。早期作品散见于《当代》、《九州诗刊》、《中国文艺报》等杂志、报刊。2017年出版《秋笛诗辑》一书。

诗词:虞美人

4.虞美人·大约在冬季

诗词:虞美人

难逢易散西东远,

思念如云卷。

梦中重现初见欢,

只恐醒时思念任阑珊。


一声弹指催人老,

何事归期杳。

几番离合总无因,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作者:张桢(女),1988级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本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LL.M,NY州律师。北京大学校友诗歌朗读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爱乐俱乐部理事。曾任欧洲德语区最著名的教育集团klett公司中国区CEO。主要从事教育投资与管理。

诗词:虞美人

5.虞美人

诗词:虞美人

碧湖鸟踏冰凌破,

万壑云霞落。

花间小舍煮新茶,

闲论功名利禄尽埋沙。


江风阵阵催潮信,

已是归期近。

欲知何日转家园,

且待天边明月两回圆。

作者:刘俐,初学法律,后师新闻。曾游走于律师、记者、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各种岗位之间。既曾往返于种种国际会议喧杂会场,亦曾出入于中国西北、西南茫茫无人区。只是痴吟沧海独过客,无非静看红尘一书生。

诗词:虞美人


关于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⑵,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⑶!

雕栏玉砌应犹在⑷,只是朱颜改⑸。问君能有几多愁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1][4]


整体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李煜此词便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摄影:张虹海,笔名逍遥老驴,77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校友,原北控副董事长。本期作品均来自逍遥老驴澳洲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