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歷史上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會有戰爭,有戰爭就會有名將,他們都會成為新一朝代的功臣,而這些功臣往往會被新一朝的開國皇帝所殺,這幾乎成為歷史的定律。

漢朝的劉邦、明朝的朱元璋,都是“鳥盡弓藏”的代表人物,當然他們殺功臣並不是喜歡殺人,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地位,可見權利是多麼可怕的東西。

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歷史上也有一位皇帝從不殺功臣,他就是趙匡胤,所以後人把他稱為最溫情的皇帝,儘管趙匡胤沒殺功臣,但也用了“杯酒釋兵權”的妙招,把功臣的兵權都收回了。

於是“杯酒釋兵權”成為歷史上的美談,也是趙匡胤仁慈的象徵,其實仔細想想這個故事的背後,細思極恐,趙匡胤甚至充滿了無奈、委屈。

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趙匡胤原本是柴榮麾下的將領,柴榮作為一代英主,可惜英年早逝,這時的趙匡胤被“黃袍加身”才成為皇帝,所以趙匡胤的稱帝之路,跟劉邦、朱元璋這些共實力打天下的人不同,他的皇位是“撿”來的。

像朱元璋等人在打天下過程中,自然會展現出領導才能、統兵才能,倒並不是說趙匡胤沒有這些才能,只是他沒有機會向手下人展現,就稀裡糊塗成為皇帝了。

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趙匡胤自己心裡清楚,那些擁護他做皇帝的“功臣”其實都是心機婊,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假如自己有一天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就會再來一次“黃袍加身”的操作。

趙匡胤自然想到這一層,而且那些擁立他當皇帝的人,在柴榮時期已經是貴族,家族內部有權有勢,根深蒂固又有兵權,趙匡胤其實不敢動他們。

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對於趙匡胤而言,自己成為皇位,鞏固自己權利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殺掉功臣以絕後患,可趙匡胤不敢這樣說,無奈之下只能來“軟”的,於是杯酒釋兵權就有了。

趙匡胤為了安撫手下這些有功之臣,肯定是出了大價錢,其實這背後更多的是趙匡胤的無奈,如果能殺他肯定也殺了,這種事情有啥好客氣的呢。

杯酒釋兵權背後:趙匡胤充滿無奈,其實他更想殺掉功臣,只是不敢

儘管“杯酒釋兵權”的後背,趙匡胤充滿了無奈,但至少也避免了一場歷史腥風血雨,終究還是被當做一段佳話被流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