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元到資產過千億,李兆基告訴你成功僅靠個人是不可能的

1997年,一位來自香港的富豪成功登頂亞洲首富席位,同時他也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四,這一位置也是打破了華人富豪在福布斯榜單上的歷史最高紀錄。這時候,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李嘉誠了。然而並不是,這位就是與李嘉誠同為四大富豪之一的李兆基。

從1000元到資產過千億,李兆基告訴你成功僅靠個人是不可能的

1948年,李兆基懷揣著1000元打算到香港闖蕩一番。此時的李兆基已經並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夥了,在來香港之前,他在金銀這一行打拼了許久,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香港成功立足。事實也確實是李兆基所想的那樣,他憑藉著自己對金銀產品的敏感度,很快就賺到了在香港的第一桶金。然而,李兆基在後來獲得的巨大成功卻不是在金銀這一領域。

當時的香港正逢人口、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為了讓更多的人有房子住,香港政府不得不搭建更多新的房子。李兆基敏銳的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單單依靠政府來蓋房子,肯定是無法滿足所有群眾需求的。他看中了這個機會,準備大展拳腳。但他也明白,自己之前一直做得是金銀這個行業,對於房地產是兩眼一抹黑,單獨一個人是肯定無法成功的,於是他開始物色自己的合作伙伴。

到了1958年,李兆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兩個合作伙伴,他們就是郭得勝和馮景禧。這三人一起建立了永業公司,隨後便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郭、馮二人本來就不是尋常之輩,這兩人在地產和證券領域都有著足夠的見識。這三人的抱團,在當時也是有不少人直接將他們比作“劉關張”的三結義了。事實也證明,這三人雖然沒有像那三兄弟一樣同生共死,但也是打下了不小的江山,在業內留下了“共創佳業”的美談。

從1000元到資產過千億,李兆基告訴你成功僅靠個人是不可能的

李兆基在這三人之中是年紀最小的,但他卻有著不符年紀的計謀與老辣。郭得勝是最大的那一個,他有著足夠的商場經歷,對於房地產這一行更是手到擒來。而馮景禧則是擅長財務這一方面,對於證券,可以說是他的拿手好戲。

在永興成立後,三人的首次出擊就拿下了當時的沙田酒店,直接是一炮打響了他們的名號。隨後他們又是大肆收購了一些相關無人問津的地皮,自己蓋樓再出售。其推出的分期付款、分層出售是受到了很多香港市民的熱烈歡迎。就這樣,李兆基拉著兩位合作伙伴是在香港房地產這一行內站穩了跟腳,這三人也是被稱為香港地產界的“三劍俠”。

也正是因為聯合了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才得以在後來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樓王”。

從1000元到資產過千億,李兆基告訴你成功僅靠個人是不可能的

李兆基的成功對很多生意人都有著很大的啟發,不管你現在是處於創業初期還是生意已經有了不小的規模,如果你還想再進一步,獲得更大的成功,那麼就一定要重視合作這個東西,不管在什麼領域,多一點朋友肯定不會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