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這兩天被趙麗穎馮紹峰結婚刷屏了,兩人的消息如鋪天蓋地般的席捲著我們的信息圈和朋友圈,甚至兩人宣佈領證時用的詞也成為了時下最火的熱詞:官宣體。官宣體有多火呢,我那不關注這些新聞的老媽都特意來問我們官宣什麼意思,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不光是官宣體火,這次新聞又把微博給擠爆炸了,這裡先心疼新浪的程序員一波。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在我有限的認知裡,依稀記得上次微博服務器癱瘓還是鹿晗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那時的微博熱搜過半都是關於他們的,而他們也是成功的帶火了一波熱詞: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xxx。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一次宣佈戀情,一次結婚,兩者間隔一年出頭,一樣的帶火熱詞,一樣的擠爆微博服務器,一度讓人心生羨慕,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才能令所有人銘記。

然而真正愛情的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在那個沒有網絡,交通通訊極不方便的年代,那些永不分離的誓言才顯得更加可貴,愛情的滋味也才更加的濃烈。

1

胡適與江冬秀:舊式婚姻裡罕見的幸福圓滿

胡適13歲時,由母親做主,與一山之隔的故交之女江冬秀訂婚。訂婚後,胡適到上海求學、留學美國,一去十多年,兩人都未曾見面。

一次,胡適病了,不認識幾個字的江冬秀寫信問候他。胡適為此曾寫詩一首:"病中得他書,不滿八行紙;全無要緊話,頗使我歡喜。"

1917年12月,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的胡適應母親的要求,回故鄉完婚。

婚後,胡適讓江冬秀留在家鄉照顧母親,自己回了北京。1918年,江冬秀離開鄉村,到胡適身邊。自此以後,天涯海角,江冬秀總是伴隨著他。

以至於唐德剛曾戲言:胡適大名重宇宙,小腳太太亦隨之。

胡適與汪冬秀,一個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留美七年的博士,一個是沒文化的鄉村女子、裹小腳的女人。

看似極不般配的結合,卻相依相守了一輩子。

胡適還曾寫下著名的"新三從四德":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

許多人把這當成胡適"怕老婆"的證據,並以此嘲笑他,但胡適渾不在意。

相守一輩子哪有那麼容易,所謂"怕老婆"不過是玩笑話,誰都知道這個所謂的"怕",不過是"愛"的變身。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2

冰心與吳文藻:陰差陽錯,共許一生

1923年,出生在江蘇江陰小商人家庭的吳文藻從清華畢業,乘"約克遜總統號"郵輪赴美留學。

同在這艘船上的冰心,應朋友之託幫他找弟弟,許陰差陽錯卻把吳文藻給找了來。

那時的冰心已是一小名氣的作家,身邊不乏名門出身、才貌俱全的追求者,而吳文藻並沒什麼突出的地方。

在波士頓安頓下來後,冰心收到了許多來信,只有吳文藻寄了一張明信片。促狹的冰心反其道而行,給寫信的人回明信片,給寫明信片的人回信。

自此,他們書信不斷,他給她寄書,她回信談讀書體會,而他在讀後,把重要的地方用紅筆滑下來,而那些都是愛情句子。

後來他寫了一封求婚書給冰心的父親:

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我誓願為她努力向上,犧牲一切……懇求您們的垂納!

冰心父母在心中讀出了他的真誠與樸實,欣然應允。

1929年6月15日,吳文藻與冰心在北大臨湖軒舉行婚禮,來賓只有兩校同事、同學,待客之物一共只花了34元。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驗證著她與吳文藻56年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的情緣。

他們相識於一次錯認,卻終身相許。兩人去世後骨灰合葬,也應了冰心"死同穴"的永恆誓言。

骨灰盒上並行寫著:江陰吳文藻,長樂謝婉瑩。

從此他們,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3

錢鍾書與楊絳:心靈相惜,大抵如此

1932年,在清華大學女生宿舍古月堂的門口,楊絳第一次見到了大才子錢鍾書。這次,兩人相互打了招呼,就各自歸去。

可那匆匆一見,兩人都怦然心動,相互難忘。於是,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到工字廳相會。

再次見面,他的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則緊張地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此後,兩人開始書信往來,也開始了他們長達六十餘年的愛情生活。

1935年,錢鍾書得到一個到英國公費留學的機會,當時楊絳尚未畢業,但考慮到錢鍾書不善生活自理,楊絳決定休學與他完婚,一起前往英國。

結婚沒多久,兩人就一起到了牛津。在陌生的環境,兩個年輕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為照顧錢鍾書,楊絳開始了"煮婦"生活,學著做飯、炒菜,試著做紅燒肉、燉湯。而笨手笨腳的錢鍾書,則主動承擔起做早餐的的"任務"。

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老。

錢鍾書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和楊絳,這對文壇伉儷,不僅有瑣碎的日常和浪漫,還有心靈上的默契和堅守。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4

周恩來與鄧穎超:始於顏值,忠於才華,陷於人品

"他長得真漂亮。"這是鄧穎超對周恩來的第一印象。

那時正值"五四"運動,周恩來留日歸來,他器宇軒昂、才情滿腹,在天津學生圈頗有名氣。

而鄧穎超那時才15歲,在北洋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是"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長。

第一次見面,是在師範學校的禮堂,鄧穎超站在臺上,談家國,談理想,談青年的使命,慷慨激昂。

她不知道,她的才華、英姿和滿腔熱情,早已激起臺下少年心中的漣漪。

之後,他們因話劇又見了幾次,鄧穎超扮演男記者,自有一番風度,而周恩來則指導她們演話劇。

一年後,周恩來赴法勤工儉學,鄧穎超則去師大附小做了教員,兩人鴻雁往來,250多封信,每一封都是思想的碰撞和靈魂的共鳴。

1923年,鄧穎超突然收到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明信片,正面是革命家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畫像,背面則寫著:

希望我們將來,也像他們兩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

就這樣,寥寥數字,揭開了周恩來對鄧穎超的深情。

孩子,大概是鄧穎超和周恩來這份感情裡唯一的遺憾了。可即便如此,兩人始終對彼此不離不棄。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去世。根據她生前的囑託,用1976年裝盛周恩來骨灰的那個骨灰盒,盛裝著她的骨灰,運到海河,將其撒在16年前拋撒周恩來骨灰的同一個地方。

她用自己的一生,與周恩來演繹了什麼是矢志不渝,生死相隨。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當今網絡社會,交通通訊越來越發達,從前要走一生的愛情路有人可能用短短几年就走完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明星的愛情可以刷屏到人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堅守到最後走完一生的又有幾個呢?

這個世界感動人的愛情有多少,沒人算得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愛情,曾感動過無數人。

愛情的真正模樣,從來不是在網絡上刷屏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希望大家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保持那一份初心,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可以堅守一生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