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美洲站 』兵法家的胜利——中建巴拿马子公司考察启示录

相关阅读:

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则亡。——《国防论》蒋百里

中建巴拿马子公司在中美洲的业务发展迅速,从2015年该公司在当地举行揭碑仪式以来,几年中接连中标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希望之城”等大型项目,更难得的是在当地口碑甚佳,连在酒吧喝啤酒的时候,招待员无意间看到中建的标志都翘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说一声:“你们很好。”

我问在该公司工作的哥伦比亚工程师安德鲁,为什么连这里酒吧的侍应生都喜欢中建?安德鲁耸耸肩膀,很实在地说,大概是他们想买我们的房子,希望拉拉关系打个折。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中建在巴拿马,就是这么受人喜欢——还有他们的房子。

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其对于国际资本的进入不再如前几年一般“求贤若渴”,反而在“美国第一”的口号下在全球范围内对包括中资公司在内的他国企业不断挤压。

这种有些过河拆桥性质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在所难免,但近年来海外投资环境的变化,确实导致一些中资企业的经营变难,步履放缓。

而中建在巴拿马的业务却生意兴隆,其中到底有什么独门绝技呢?

在10月访问巴拿马期间,我们的团队专门到中建巴拿马进行了几天的考察,了解到的情况还真有些新鲜。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你们公司有班车吗?”

“没有。”

“有食堂吗?”

“没有。”

“有宿舍吗?”

“也……没有。”

班车、食堂、宿舍,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条件许可下,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基本福利。特别是在要是建筑行业,因为工作人员离家在外,更是起码的要求。哪个建筑企业招农民工,估计这几句问答之后,打工的人会掉头就走。

没有班车,没有食堂,连宿舍也没有,这样的建筑企业要在国内可能随时被劳动部们约谈的,即便是在巴拿马……

是的,这段问答并不是发生在广东某个劳动市场,而是在中建集团巴拿马分公司的办公室里,窗外风景如画,飘着哥伦比亚咖啡淡淡的香味,这就更显得不可思议,让我很怀疑自己听错了——牌子很硬的大公司,不至于对员工抠门到这种程度吧。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对中建集团巴拿马分公司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项目负责人贾冰先生的采访似乎有走进死胡同的风险,我很想问问他,你们袁总是不是有虐待员工的嫌疑啊。

袁总,就是中建美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袁宁先生,不要说巴拿马,从美国到整个拉美地区中建的业务都受中建美国有限公司的指导。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中建美国总裁袁宁、泽西城市长Steven Fulop、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周善青

然而据说不给员工设食堂宿舍,不开班车就是中建美国有限公司提出的,而且不仅仅在巴拿马,整个中建在美洲的分公司都是一样。员工飘洋过海,到巴拿马这样的万里之遥开拓业务,怎么也算是企业的精英了吧。连个宿舍都没有,这难道不委屈吗?

不过这应该是一种误解。因为看这些在巴拿马“开疆拓土”的弟兄们大多表情轻松,神态自如,几个女孩子的性格都是柔柔的,讨论着过些日子到阿根廷出差的事情(好像还有谁在说顺便捋些羊驼的毛回来……)。要说他们被虐待当事人好像不太支持。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都想知道,这是环环在采访中建美国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张蹊径,希望获得更准确的答案

昨天我们刚刚参观了中建集团在巴拿马的会展中心基地,在那里的工程进展顺利,中方员工见到我们的时候十分亲切,也没觉得他们怎么憔悴或者痛苦。

倒是有一件事让我觉得特别,那就是占公司大多数的外籍员工,与中方员工的关系似乎比国内的外企还要亲密些,经常一个眼神便有默契。我很怀疑假如不是要在我们这些祖国来人面前保持风度,这些中外员工很可能会商量晚上到哪儿去喝上一杯。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在工地参观的笔者

“气氛祥和,士气甚高。”同行的一位老记者对中建集团在巴拿马的团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可贾先生的确说过他们没有宿舍食堂这一类福利啊,甚至还明确告诉我们今天招待大家的中餐是从街上叫的外买——倒不是美团,中资企业在拉美的业务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地步。莫非我真的听错了?可我们是用中文交流的好不好,就算在中美洲工作了六七年,贾先生的中文水平显然没有退化。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唐沛先生向外交部公共外交协会刘碧伟副会长介绍中建巴拿马的业务

一旁的巴拿马子公司副总唐沛先生看出了我的问题,笑道:“不要误会,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啊,叫‘属地化管理’。我们公司能够扎根下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噢,这是怎么回事?在中国的外企中工作,会经常听到“当地化管理(Localization)”的说法,主要内容是管理人员的当地化,这个“属地化管理”又是怎么回事儿?

“一句话,我们得把自己当成桥才行。”贾冰先生感慨地说。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女作家苏芩在对贾冰先生等做采访,环环在后方若有所思

所谓属地化管理,便是要求员工们深入到工作地域中去,在任何一地工作,第一件事便是融入当地社会,理解当地社会。在传统的大企业中,这个工作是通过培训进行的,而中建的做法更有中国特色——

直接把员工撒进当地社会。

不设班车宿舍和食堂,并不意味着公司开支减少,相反,公司要向员工提供各种相应补贴,付出只有更多。

但是,员工便需要主动到当地租房,和当地的餐馆或菜市场打交道,挤公共汽车或租车甚至买车,在这个过程中,便更多地了解和深入当地的风俗民情。时间久了,不用培训,每个员工都是当地通,甚至哪条街上哪个餐馆最好吃,比当地人还会更清楚。

“员工其实满喜欢这种感觉的。”唐沛先生说,“毕竟到一个地方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总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人会很不舒服的。接触多了就会发现其实人都是相同的地方更多,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差异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中建巴拿马外方员工在工作

他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听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副省长迪亚格先生讲的一句话:“We are much more CLOSER than we think.(我们远比想象的更近)。”

中国人的传统形象是勤奋、聪明,但略显沉默,羞怯于和人交往,这使我们在海外难免信息不畅,了解对方慢,对方了解我们也慢。

中建的这个“属地化管理”政策,针对的便是这个问题,也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搞起这种“公共外交”来,一旦动手,便很快会变成内行。每一个员工都是一座中外之间的桥,便如外文局周明伟局长所提出的“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何愁业务打不开局面呢?

这也是针对公司情况制定的政策。中建巴拿马98%的员工是当地人,如何把中国公司的特长与他们的特点结合起来是一大课题。

而每一项业务如果以空降的态度去对待,不是下车伊始指手画脚,便是不知所以束手束脚,难免弄出一锅夹生饭,依靠这样“属地化”的员工,才会真正如鱼得水。

贾先生说在巴拿马和客户见面,中建的员工常常几分钟就被对方接受,双方很快便可以谈笑风生,拉美人生性开朗热情,很是感性,把你当作自己人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环球网记者在工地现场采访中建巴拿马子公司员工

听着介绍,我的思路却跑偏了。我是个对历史很有兴趣的人,常常喜欢把历史和现实作些对比。

这时,便忽然想起了辛亥革命后的情景,那时,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是一种时髦,而各省的督军官员等又充斥了大量留日速成学生,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不乏其人,但结果却成效甚微,甚至不乏南辕北辙的。

差不多八十年后人们才从档案中发现,当时这些留日学生很多人在日本还是老乡们住在一起,忙于拉关系搞同乡会,回国时连日语也没有学会,交流多半靠双方共通的汉字笔谈。如鲁迅先生那样和藤野先生作深度交流的少而又少。靠这样的人,连拿来主义都办不到,更不要说走出去了。

如果辛亥群雄在留学时能做个“属地化管理”情况又会如何?

慢慢回味,我向贾冰先生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袁总是不是当过兵啊。”

“当过兵?!我怎么没听说过?”贾先生一愣,不知我何出此言。

“你们的企业文化,是兵法家的手段啊。”我苦笑着说。

“这是从何说起?”

终于轮到我可以略微炫耀一下了,我便对他说起了环球著名战地记者邱永峥先生的一段往事来。邱永峥当年去了阿富汗采访,亲身经历了美军与塔利班游击队之间的战斗,回来对我们说,美国在阿富汗要打成烂仗了。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峥(右)和郝洲在阿富汗

美国投入那么多,军力火力天下罕逢对手,面对扛着火箭筒打飞机的塔利班游击队,在阿富汗怎么会打成烂仗呢?

原来,美国人果然财大气粗,他们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个营地,里面有可口可乐自动售卖机,有极好的上网条件,冷气和《阁楼》杂志应有尽有,整个就是一个小美国。出门打仗在阿富汗,一回营地就是美国,对美国大兵来说,这个仗五角大楼可算打得十分体贴。

“可是这样一来,他们永远也适应不了阿富汗。”邱永铮说。

如今几年过去,事情果不其然。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则亡。”

我把这段中国兵法大家蒋百里的名言送给贾先生,我想,这就是他们在巴拿马乃至海外各地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们“属地化管理”企业文化的成功之处。

“看来,我真得问问袁总是不是当过兵啊。”唐沛先生笑道。

“是得问问。”我说,“还得注意一件事。”

“什么事儿呢?”

“你们的绝招,可不要被美国的国防部学去啊。”

当然,我们的好东西,可是有知识产权的,得重点保护!

为啥中建能在巴拿马盖那么多摩天大楼?原是用了蒋百里的一句兵法

▲ ​巴拿马的天空下,未来还会有多少属于中建的成功标记呢?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