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一九八四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章章小衛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經開了35屆,但是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為什麼這麼說呢?

1、八四年春晚,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人們對第一次總是難以忘懷,印象深刻。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從八三年開始的,但大多數人對八三年的春晚卻沒有印象。

因為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家還買不起電視,而八三年的第一屆春晚,節前電視臺並沒有大肆宣揚廣告,節後也沒怎麼重播。所以我們很多人只是在除夕之後聽說有春晚,並沒有機會看到。

而且八三年第一次舉辦時,沒有經驗可借鑑,舞臺、背景、主持和節目安排等各個方面都不大成熟,少數看過的人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到了一九八四年,情況大不一樣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手裡有閒錢了。

許多人家在八四年過年前買了電視,除夕夜,大家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

正月拜年走親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重播,笑聲不斷;走一家看一遍,百看不厭;街頭巷尾三用機放的都是春晚的新歌,聽到旋律的大人小孩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

八四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全民參與的春晚,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而且八四年的春晚,奠定了此後春晚的節目模式。

2、大團圓模式

八四年的春晚,第一次彙集了兩岸三地的明星,主持人有大陸的國嘴趙忠祥、盧靜 、姜昆、姜黎黎,有臺灣的黃阿原,還有香港的陳思思。

第一次邀請香港和臺灣的演員參加。他們不同於大陸歌手的演唱風格,讓觀眾產生了強烈新鮮的衝擊感,更是大受歡迎。

來自香港的張明敏一人連唱四首歌曲:《我的中國心》《壟上行》《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

《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極大的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這首歌迅速傳唱於祖國的大江南北。

臺灣的奚秀蘭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多年。

內地明星也是精英薈萃,群星閃耀。

強大的演出陣容,兩岸三地、全球華人共慶新春,此後就成了春晚的固定模式。

3、相聲、小品嶄露頭角

從這屆春晚開始,相聲大放異彩,成為歷屆春晚的重頭戲。

它始於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的精彩演出——諷刺虛假廣告的“宇宙牌香菸譽滿全球”。

馬季的單口相聲讓無數觀看這屆春晚的觀眾,永遠無法忘懷。

馬季不是主持人,但他風趣、幽默的客串主持也成為八四春晚的熱點之一。

這屆春晚,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開了小品的先河。

他們二人精彩的表演,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也為以後的春晚,帶來了一個必演的節目形式——小品。

此後,小品和相聲等語言類節目成為觀眾最期待的節目,開始霸佔春晚節目單。

直到今天,春晚演出過的所有的小品中,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永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4、大拜年的歌舞形式

這屆春晚,首先是主持人的開場白,各種拜年形式。

尤其是以演唱為主的形式,動聽的歌曲實在多。

除了來自港臺的張明敏、奚秀蘭演唱的5首歌,大陸歌手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沈小岑的《請到天涯海角來》,朱明瑛《大海啊故鄉》、《回孃家》等也很受歡迎。

特別是李谷一的《難忘今宵》,至今還是歷屆春晚的壓軸曲目。

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到現在,連95後都覺得好聽。

5、各種節目串燒

八四年的春晚,節目形式多樣,讓觀眾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有獨唱、合唱、舞蹈、雜技、魔術、啞劇、相聲、小品、京劇、豫劇、粵劇、評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有獎兒童遊戲、評書、乒乓球比賽……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節目。

八四年的春晚,沒有聲光電的高科技舞臺,不是演員們高高在上的“演唱會”,演員和觀眾是近距離的表演。

沒有色彩豔麗的演出服,演員們穿著樸素,但親切、自然,讓人感到舒服,非常接地氣,像朋友間的“聯歡會”。

穿著陳佩斯式的夾克,也成了當年男生們的時髦。

八四年之後,人們對春晚的期待越來越高,可節目卻或多或少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人們娛樂生活的多元化,人們娛樂消遣的途徑很多,看不看電視已經不重要,看春晚的人也越來越少。

因為這些原因,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成為永遠的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說起一九八四年的春晚,那的確是一個經典。一九八四年我國的改革開放已見成效,國家逐年強盛起來,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許多家庭已經有了電視,中央電視臺在八三年春晚的基礎上,對八四年進行了改進,首次邀請了港臺藝人加入。歌舞,戲劇,相聲,小品,雜技等等,各方面人才濟濟。其中,馬季的單囗相聲巜宇宙牌香菸》,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巜吃麵條》,王景愚和遊本昌的啞劇小品,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奚秀蘭演唱的《我的祖國》和巜阿里山的姑娘》更是令人叫好,李谷一等許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演唱的歌曲讓人稱讚。節目最後,李谷一演唱的春晚主題曲巜難忘今宵》讓人傳唱至今。老百姓第一次在電視機中看到那麼自己喜愛的藝術家,真是高興極了,從此以後,春晚就成了老百姓年夜飯桌上的一道優美的大菜。


沈老頭13


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

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


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臺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

84年春晚主持人有: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昆,姜黎黎,陳思思

而這一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喜慶的氛圍

早期的春晚和現在不同,那時候舞臺小,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更近,因此互動也更多,與其說是晚會,不如說是聯歡會。

晚會上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氛圍,這和現在鏡頭裡動不動就會有人在春晚上呼呼大睡完全不同。


二、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式,正是從這一屆起,有了“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臺灣和香港的歌手,而這個形式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有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鄉間的小路》、《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

也有,在1984年春晚後,火遍大街小巷由香港歌手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它也是春晚第一段帶伴舞的歌曲。並且還演唱了《天女散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兩首歌曲。


三、優秀的節目

一臺晚會最重要的元素還是非節目莫屬,那麼1984年的春晚到底出了哪些節目呢?

在歌曲方面,當年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朱明瑛的《大海啊故鄉》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其中,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

而在語言類節目方面,馬季老師的《宇宙牌香菸》成了相聲界的經典之作,姜昆和李文華的相聲《誇家鄉》也是可圈可點。

而其中以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吃麵條》講的是陳佩斯飾演的小演員面對朱時茂飾演的導演面試時發生的趣事。

面試的場景設定是陳佩斯在吃麵時被女友喊走。對於正餓著肚子的陳佩斯,面對有免費的面,一開始是很開心的,沒想到面試過程中頻頻NG,結果陳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麵。

當時在春晚現場,就可以聽到觀眾們絡繹不絕地笑聲,而陳佩斯和朱時茂也憑藉這個小品一躍成為全國觀眾都知曉的著名演員。

當年的春晚還有一個特色節目,就是由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師表演的默劇《淋浴》,遊老師的精彩演繹讓觀眾見識到了默劇的幽默和魅力,可惜默劇這種表演形式在後來的春晚舞臺上就很少出現了。

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節目、形式和氛圍,才造就了一臺無法復刻的經典晚會。



電影爛番茄


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應該是央視舉辦的第二屆春晚。71年出生的我那年已經13歲,1983年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一臺電視機,是一臺金星牌12英寸黑白電視機。


當時在我們連隊(團場連隊)還挺轟動的,有電視的也就三兩家。每晚家中都能擠滿看電視的人。

那時從精神層面,還是物質生活都還相對匱乏。一個小小的黑白電視機,真的給大家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像當時84年春晚這樣的大型文藝節目,在電視上出現的時候,完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說來你不信,大家一天的話題有可能都是在說春晚。不要說節目,就連他們當時穿的衣服都是茶餘飯後所討論的話題。



那時的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香港的連續劇《霍元甲》、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地》……永遠是兒時甜蜜的回憶。


水煮老牛慢火燉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做了解說,開了體育明星上春晚的先河。宋世雄形容李富榮為“世界乒壇的美男子”,把張燮林形容為“奇妙的魔術師”,兩人的比賽長達將近4分鐘。此後,鄧若曾、郎平、施拉普納、馬俊仁、王軍霞、李寧、樓雲等體育明星都出席過春晚。


那屆春晚給觀眾們帶來了許多非常經典作品,至今還沒有春晚可以超越它!


娛樂扒視角


第一次吃肉的感覺,總是讓人難忘!

這感覺猶如初戀,那美好日久彌深!


不能說了!我突然想起我的初戀來了!

那牽牽手的幸福,我好懷念!


十洲


1 不論怎麼重播,我都覺得,1984年春晚真的是,難以超越的巔峰!但是明明1983年才是央視春晚的元年,為什麼1984年就突然成巔峰了呢?可能是真的天時地利人和吧,你現在給多少錢,央視也不一定能辦出這樣的經典了。經典就是無法複製的

總結起來呢,就是,那年的節目太經典了


2 不過我只說說歌曲的部分,因為這一塊就非常經典了,其他節目當然也很經典,合起來就是無法超越的1984啊!


開場的《恭賀新禧》,真的有一種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奮力創造新生活的幹勁兒,歡快熱絡,非常中國風,是這個晚會上的精華演員們合唱的,當然唱得最多的是李谷一和蔣大為兩位民族唱法的大神級人物了

然後大合唱的歌唱家包括蔣大為、李谷一、於淑珍、蘇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頌

郭頌老師2016年去世了,紀念他


3 殷秀梅當年28歲,還屬於新秀,她演唱了《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這兩首歌旋律非常優美,而且殷秀梅的美聲唱法也很接地氣,這兩首歌之後爆紅,成為經典歌曲


之後的殷秀梅姐姐簡直就是各大晚會的壓軸女神


4 郭頌接著殷秀梅,在晚會上唱了三首歌,《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都表達了改革開放後農村農民漁民的可喜變化

接下來,來自上海的沈小岑演唱了《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兩首歌都成為經典歌曲,其中第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今天海南島就是出十億廣告費也達不到這個宣傳效果啊!不知道沈小岑是不是他們的榮譽居民

5 之後東方歌舞團朱明瑛的三首歌也是唱到家喻戶曉,《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孃家》

朱明瑛這身演出服簡直就是她的標誌

《回孃家》其實是鄧麗君的歌曲,但當時鄧麗君的歌是被禁止的,兩岸當時也沒開放,消息閉塞。所以朱明瑛把這首很有中國風的歌曲,詞曲改成了河北民歌,這一改不要緊,河北省研究民歌的專家還給朱明瑛寫信說,我們河北沒有民歌啊!多年之後,隨著鄧麗君作品的不斷被我們聽到,我們也終於聽到鄧麗君的原唱(其實朱明瑛阿姨還是唱得挺有味道的,很有畫面感)

鄧麗君的這首歌其實是叫《小媳婦回孃家》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香港TVB給鄧麗君拍了一個音樂特輯,裡面扮演小媳婦的,是香港的喜劇天王許冠英反串的,許冠英已經於2011年去世


6 來自天津的於淑珍老師,為當年的引灤入津工程演唱了《灤水香茶獻親人》,她還唱了計劃生育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


接著就是轟動一時的奚秀蘭上場了,她來自香港,但首先演唱的卻是內地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後唱了很喜慶的廣東曲子《天女散花》,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臺灣歌手參加春晚,所以她唱了1950年代臺灣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這些歌都非常之轟動


很多年後,當臺灣開放大陸游客觀光,很多臺灣人都不太聽說的阿里山,竟然被大陸游客擠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看來,他們其實要感謝奚秀蘭在30多年前唱了這首《阿里山的姑娘》,讓當時大陸的觀眾覺得,阿里山就是臺灣最美的山峰……


1984年的春晚,為臺灣島和海南島這兩個中國最大的島嶼,帶來的旅遊價值,幾乎可以受用一生,又是何止百億能衡量的,可見這臺晚會的影響力和價值之深遠了


7 零點的鐘聲之後,李谷一蔣大為又唱了《辭舊迎新歌》

這首歌之後,是演唱“花兒”的撒拉族歌唱家蘇平,唱了兩首民族味濃厚的《撒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看,當年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得多好


現在的春晚,很多節目在零點之後,很多時候就沒啥人看了,但1984年的零點後,卻上演了最重要的表演

那就是張明敏

張明敏最早是個工人,後來參加歌唱比賽,以演唱愛國歌曲見長,在他上春晚前,他出過的唱片,都是愛國的唱片。1984年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那就是中英要簽訂聯合公報,宣佈香港要在1997年迴歸祖國,所以央視邀請了張明敏來參加春晚,他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可謂是那個夜晚最打動人心的歌曲

《我的中國心》是黃霑和王福齡兩位香港詞曲大家的聯手經典之作


張敏明還在春晚上唱了費玉清的《壟上行》,也是非常紅,他還唱了《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兩首臺灣校園歌曲,將臺灣校園歌曲介紹到了大陸

1984年的春晚將兩岸骨肉親情的氛圍做得特別特別好

臺灣電視人黃阿原還唱了閩南語名曲《天黑黑》,這個,可是比孫燕姿給80後90後的要早了二十多年啊

接著,香港影星陳思思唱了她在電影《三笑》裡的插曲,陳思思已經於2007年去世

而且,1984年唱到家喻戶曉並流傳至今的歌曲還有好多,比如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老師,唱了一段滬劇《燕燕做媒》的選段,還唱了一首《太湖美》,一直流傳到今天,曲調真是太美了


8 壓軸的當然是一哥一姐了

蔣大為唱的是《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其中的《要問我們想什麼》旋律歡快,回答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困惑,非常受歡迎

李谷一老師則唱的是《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 《迎賓曲》,前一首是圓舞曲節奏,聽了就想跳舞,第二首是藝術類歌曲,當時還是觀眾點播的,很深情,後來也成了經典


如果真還要一個理由說1984年春晚為什麼如此經典,那就是這一年春晚正式用了《難忘今宵》作為告別曲,之後3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這個理由夠充分吧


好想回到1984年,那個歡樂的春節啊……


映畫臺灣


大家對以上問題的回答不同,各有千秋,說說影視老謙的理解吧,1984對我們中國來說,改革開放還沒幾年,可以說剛好推翻了封建的局面,人民走上了自由的道路,影視發展了也漸漸好起來。

就是因為這樣,國內有才有藝的一些青年,聯合起來舉辦起老百姓的春節聯歡換晚會,雖然那時候好多地方還沒有電,但是大城市裡面和電影已經慢慢普及化,國家免費在村裡公益演出,讓老百姓們也樂呵樂呵!

1983是春晚的第一次,1984第二年舉辦,所以1984在來年的經驗上面演出的更勝一籌,主持人 由 趙忠祥 姜昆 盧靜 黃阿原 四位擔任,裡面的演出現在來說都是老藝術家的演出,每個節目可以說都是永恆的經典,至今是無法超越的,以下當年節目清單供大家參考!

主持人:趙忠祥 盧靜 黃阿原 姜昆 姜黎黎 陳思思(香港)

1.片頭:參加演出的演員介紹

2.拜年歌:《恭賀新禧》 演唱者:蔣大為 李谷一 於淑珍 蘇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頌

3.雜技:《轉盤子》 表演者:李春來

4.遊戲競賽:《看誰貼得快》 表演者:幼兒園小朋友

5.兒童節目:狗熊猴子投籃比賽 解說:姜昆 李文華

6.相聲:《宇宙牌香菸》 表演者:馬季

7.雜技:《傘衣帽》 表演者:李春來

8.歌曲:《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 演唱者:殷秀梅

9.歌曲:《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演唱者:郭頌

10.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 演唱者:沈小岑

11.河南豫劇:《迎春曲》 演唱者:牛得草

12.啞劇小品:《淋浴》 演唱者:遊本昌

13.粵劇:《故鄉行》、《南海漁歌》 演唱者:丁凡 林錦屏

14.京劇:《定軍山》 演唱者:譚元壽

15.京劇:《將相和》 演唱者:方榮翔

16.小品:《吃麵條》 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7.黃梅戲:《女駙馬》選段 演唱者:馬蘭

18.啞劇小品:《電視糾紛》 表演者:王景愚 李輝

19.歌曲:《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孃家》 演唱者:朱明瑛

20.歌曲:《灤水香茶獻親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 、《泉水叮咚響》演唱者:於淑珍

21.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阿里山姑娘》、《我的祖國》 演唱者:奚秀蘭

22.評書:《贈羽扇》 表演者:袁闊成

23.乒乓球比賽 表演者:李富榮 張燮林 解說:宋世雄

奚秀蘭《我的祖國》

24.越劇《慧梅》選段:《無限歡顏喜在心》 演唱者:王文娟

25.遊戲:金銀猜 表演者:現場觀眾 主持人:黃阿原 姜昆

26.相聲小段:《春聯》 表演者:馬季 趙炎

27.零點鐘聲

28.合唱:《辭舊迎新歌》 演唱者:蔣大為 李谷一等8人

29.歌曲:《薩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演唱者:蘇平

30.滬劇:《燕燕做媒》、《太湖美》 演唱者:茅善玉

31.歌曲:《我的中國心》、《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 演唱者:張明敏(香港)

32.氣功表演(父子、女一家3人)

《砸核桃》 表演者:侯偉(6歲)

《踩雞蛋》 表演者:侯春雪(16歲)

《撅鐵柱》 表演者:侯樹英(54歲)

33.歌曲﹔《友情》、《默默地祝福你》、《天黑黑》 演唱者:黃植誠 李大維 黃阿原

34.獨唱:《三笑》插曲 演唱者:陳思思(香港)

35.相聲:《誇家鄉》 表演者:姜昆 李文華

36.歌曲:《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演唱者:蔣大為

37.歌曲﹔《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迎賓曲》 演唱者:李谷一

38.花鼓戲:《劉海砍樵》 演唱:李谷一 姜昆

39.主題歌曲:《難忘今宵》 演唱者:李谷一[2]


甘南阿謙


八十年代恰逢國內文藝的空前復興期,創作和表演也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文藝節目薈萃的春晚上反映出來,連同1984年在內,八十年代的多年春晚都已經成為經典。單就1984年來說,也是比較突出的一年。

那是春晚這種藝術形式在央視出現的第二年,有了1983年首年的經驗和教訓,第二年辦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也受到觀眾的空前歡迎。

從1984年起,語言類節目開始逐漸取代歌舞類節目,成為觀眾最為歡迎的節目形式。這一年的舞臺上,馬季的《一個推銷員》即俗稱《宇宙牌香菸》給大家帶來歡笑。現在聽來,這仍是一段諷刺和幽默都恰如其分的經典作品。

而陳佩斯和朱時茂帶來的《吃麵條》大放異彩,從那之後喜劇小品這種形式開始在春晚紮下根來。後來30多年的春晚歷史中,有幾年一個純粹相聲類節目都沒有,但小品則一年都沒有缺席,趙麗蓉、趙本山將其推向巔峰。

然而,歌舞類節目的風頭並沒有被語言類節目完全蓋過。這一年,李谷一演唱了多首歌曲,而最後她唱出的《難忘今宵》,也成為其後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直到如今。

這年的春晚請來了香港演員奚秀蘭,她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等多首歌曲,傳唱一時。更為重要的,劇組還從香港請來了在當地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張明敏,他接連在舞臺上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四首歌曲,一時間風頭無兩。尤其《我的中國心》在當年得到上下一致的肯定,很快就紅遍全國。

另外,本次春晚還首次請來體育明星,請正當年的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在一旁做解說,場面非常精彩。

順便說一個花絮。當年全國上下遇到氣功熱,春晚還請來幾個人進行所謂氣功表演,踩雞蛋,砸核桃,好不熱鬧。

可以說1984年春晚非常經典,但如果說它至今無法超越,也是言過其實。


鄭捕頭


今天偶然看到這個問答題,卻讓我開始懷舊起來,記得在1984年,我家裡桌子上放了一部合肥生產的“黃山”牌12寸的黑白電視機,就是年夜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完1984年央視舉辦的春晚,時隔35年,仍然記憶猶新,為什麼呢!因為這臺春晚堪稱一絕,至今無法超越。下面分別闡述一下原因:(一)如果說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是一次初步嘗試,那麼1984年的春晚則是“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盛典,她既汲取了83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從而使這次晚會受到億萬觀眾,眾口稱讚的一致普遍們好評。


(二)眾多明星的精彩演出,贏得滿堂喝采。歌曲有奚秀蘭、殷秀梅、朱明瑛、蔣大為、李谷一、張明敏等人演唱的經典老歌。在曲藝方面,有馬季、姜昆、陳佩斯、朱時茂等人表演的小品。光聽這些名字,正是這些著名的藝術家成就了84年的春晚。



給我印象最好的是殷秀梅演唱歌曲《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她的音色純淨明亮、而音質圓潤渾厚、音域寬廣,她能融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於一體,極富藝術感染力。(三)1984年春晚,首次大量引入港臺明星,例如,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豪邁激盪,更是激起了億萬觀眾的愛國熱情,這首歌也迅速在全國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四)相聲大師馬季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口頭禪”,而朱時茂、陳佩斯的小品《吃麵條》則讓人們忍俊不禁。
另外,李谷一的一曲《難忘今霄》更是成為以後歷屆春晚的收宮之曲。(五)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春晚主持人,除了趙忠祥、倪萍,還有當時電影明星劉曉慶擔任的主持人,她的美麗、大方、親切、自然、純潔,也為84年的春晚增加了新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