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合作社放牛800頭,年銷1500萬

深山合作社放牛800頭,年銷1500萬

這頭牛脾氣暴,幾個小夥兒拉不住。越鬥越愛,買牛的人還因此喜愛不已。他走出大山成為年收入千萬的老闆,如今卻執意回來帶動農戶一起掘金。他還發現牛糞中藏著百萬財富。看四川省青川縣的楊飛如何在偏僻的大山裡找到財富。

他叫楊飛,今天他要賣的是這頭公牛,可他剛給牛套上了繩子,沒走兩步,牛就發了威。

楊飛:你看,你看,它發脾氣了。腳在底下蹬了。就要攻擊人了。

記者:在哪?

楊飛:它現在想要攻擊人了,我們要進去,它百分之百攻擊我們,它可能把你頂到地上,然後用腳踩你了,肯定是有的,這是頭2000斤的牛,你看。

這頭牛總是尋找攻擊人的機會。楊飛不免擔心,又讓員工們再加套一根繩子,可儘管如此,這頭公牛一出欄,它的攻擊性就顯示出來了。

現場:不行,不行。

一頭接近2000斤的牛一路狂奔,帶著幾個小夥兒跑出200多米,只能跟在牛屁股後面尋找制服它的時機。利用這棵樹終於把奔跑的牛穩了下來,最後,楊飛還是用傳統的方法,把繩子穿過牛鼻來對付這頭調皮的牛。雖然這個辦法起了些效果,但是這頭牛還是牛脾氣十足。大家不敢硬來,只能順著牛的脾氣,慢慢地前進。五個人忙活了足足半個小時的時間,才終於把這頭牛弄上秤了。儘管大夥兒都被這頭牛搞得精疲力盡,但買家卻更喜歡這種牛,這頭牛賣個兩萬多元不成問題。

肉牛經銷商何安生:它這個一個是有個鍛鍊,所以越是這樣的牛我們越願意買,價錢還相比高一點。

楊飛:你養牛最開心的就是賣牛的這一天,今天它秤稱完之後到時候就付錢了,人民幣就到手上了,太開心了。

楊飛養牛一年的銷售額有600多萬,村裡人看著羨慕,但對於楊飛而言,這個600萬的銷售額和他在廣東的燃氣管道安裝生意相比小得多。更讓人不理解的是,楊飛的養牛場建在這個三省交界的偏僻大山上,並不是個很好的選擇。

楊飛:養牛選址是相當重要的,水通、路通、電通。我們這裡一樣都沒佔到。水也不通、路也不通、電也不通。

楊飛作為一個創業有經驗的老闆,既然明知道這裡養牛建廠難度大,卻放棄廣東收入千萬的生意,回到四川省的大山裡做牛倌,有何緣由呢?

楊飛22歲時靠借來的路費走出了大山,在廣東打拼20多年,從建築工地的小工開始做起,到後來他成立了自己的燃氣管道安裝公司,年收入上千萬。2009年楊飛把廣東的生意交給弟弟打理,自己打算回鄉,投資600萬在山上建養牛場,全家人都反對。

妻子歐陽蕊芝:這裡(成本)要翻幾倍,我說你投了這麼多錢,什麼時候能回本?

養牛:養牛六淨,牛少生病!

姐姐楊翠英:已經走出(去)了,你還要回到這個地方很辛苦,地方又偏僻。

楊飛早已把父母,姐弟都接到了廣東,一家人日子過得很幸福,家人很不理解他要回到那個偏僻的小山村養牛。家人最清楚不過了,通往村子的山路以前都是土路,曲折陡峭,天氣惡劣時泥石流滑坡常發生,危險不知何時就會降臨。

妻子歐陽蕊芝:有一次我以為那個車走懸崖下面去了,我的心突然感覺一個大石頭一樣壓住了,當時我的淚水就出來。我就覺得這裡條件不好,我就不想讓他到這裡來。

楊飛和妻子多年來事事都有商有量,可這次連妻子的勸說都不管用。楊飛穩紮穩打的步步推進。2009年楊飛決定養牛後,為了穩妥起見並沒有輕易實施。而是先回到綿陽市新辦了一家燃氣管道安裝公司。楊飛抱著想養牛的想法,考察了三年,因為他知道從投資的角度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楊飛:我還有很多朋友來都說我發瘋了,你在這個山上養牛,你養什麼牛他說,那錢是沒地方花了他說你。

2016年4月採訪時,楊飛帶記者上山時,記者親身感受到了這裡的山路的崎嶇難行,今日還如此,可想而知以前的路況有多差,那楊飛當時在山上投資這麼不合理,他到底圖什麼呢?他為什麼一意孤行要把牛場選址在那裡呢?

其實,這與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關。地震後的楊飛和妻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探望親戚,楊飛沒地兒居住,就住在鄰居家裡。一件件小事讓楊飛心理暖暖的。

楊飛:我回來之後,老百姓又殺雞、宰鴨的給你吃,人家要賣一百塊錢左右啊,人家家裡生活可能買油鹽可能一個月都夠了。那就是說我們吃他一隻雞我心裡都不舒服了,如果是帶動起來之後,他給我拿一瓶好酒我也願意喝。

楊飛萌生回鄉創業的想法,是因為他看到村民們過的生活,跟他十幾年前出去時沒多大進步。楊飛和同齡夥伴的聊天中得知,他們四十多歲的年紀很尷尬,到外面打工越來越吃不消,想回鄉又怕賺不到錢,楊飛很想幫幫他們。

楊飛:我就說我回來在這邊做一點事嘛,你們歡不歡迎,他們非常歡迎,各個都是非常歡迎的動作,那個眼神就像小孩看到糖果一樣,都流口水的感覺。哇,我當時(看見)那種心裡馬上就觸動了我。

楊飛盤算著村裡的山上最不缺的就是草料,養牛很合適。但養牛之前,楊飛也不敢馬虎,而是四處走訪學習。

楊飛:養了十頭牛我去了解,你養了一百頭牛我去了解,你養一千頭我去了解,養一萬頭的最大的廠子我去看了。最後我就總結了一下經驗。

加寬路面,引水拉電,楊飛一步步把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2011年楊飛投資了600多萬元,在山上建起了養牛場。在山上建廠是平地建廠的兩三倍,但楊飛從沒有退縮過。2011年建好了牛場後,楊飛先從山東省濟南市買了十幾頭不同品種的牛試養,對於養牛,楊飛完全是個外行,為了摸清牛的習性,楊飛天天和牛呆在一起,妻子半夜醒來,經常找不到楊飛。

深山合作社放牛800頭,年銷1500萬

妻子歐陽蕊芝:爬起來看他到哪去了,我看牛場裡面的燈就是亮的,然後跑牛場看牛去了。

一個月後,楊飛看到自己養殖的牛生長得不錯,有了信心。他又從山東購入了160頭西門塔爾和夏洛萊兩個品種的牛。可是這些牛剛來到牛場,楊飛心裡就打鼓了。

楊飛:它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就好像人沒睡醒的感覺,把它叫起來眼睛都是睜不開的那種。採食的時候嘴在那裡聞一下或者把嘴放在上面它不吃就這樣,我就感覺到有問題了。

進幾頭牛的時候沒有問題,怎麼大批量進牛就出問題了呢?楊飛一時找不到原因,越想越怕。更讓楊飛擔心的是,有的農戶得到消息,牛場建到一半就停了,都在觀望。自己回鄉創業就是帶動大家一起養牛,可是自己都養不好,怎麼帶動別人。

楊飛:如果大家都捆在一起的話,大家就有團結力、凝聚力,那麼我就非常有信心的把事情做好。如果中間退了或者怎麼樣,我的信心也就一落到底了這種。

楊飛找到當地治牛病的大夫何宇虎,經過診斷是應激反應。楊飛根據大夫開的中藥方子,餵了半個月後,這批牛終於治好了。楊飛的牛養好了,如何帶動村民跟他養牛呢?楊飛並不著急。他每到抓牛賣牛的時候,就喊村民們來幫忙。可是一次抓個一兩頭,這麼多人圍著,很多人也插不上手。來了又幫不上忙,很多人就看熱鬧,看了兩次之後,一些農戶心眼就活兒,忍不住了,主動找楊飛,提出想要養牛。

楊飛:我們稱秤的時候還會給他看,他們也會算帳。主要是影響他們,你現在在我這裡做事的同時,也發現這個養牛這個利潤還是有,他算算可以啊,我來跟著你們養牛。

儘管農戶眼都亮了,想跟楊飛賺錢。但是一頭牛萬八千元,價格比較貴,而且建牛場投資也大,所以養牛的門檻挺高,農戶們很困惱。

村民楊仕文:當時我們就考慮一下,這個牛還是能養,要是我們想養,但是我們沒有本錢怎麼辦。

村民段小川:辦一個養殖場來說,最少好幾十萬,幾十萬對於我們來說,根本想都不敢想。

楊飛早就想到了農戶們的難處,他告訴大家大膽的養,買牛錢,飼料錢由楊飛幫農戶先墊上。這下農戶沒有了後顧之憂。她叫何會蓉,也拉了十幾頭牛試養,但沒多久,一頭牛就死了。

村民何會蓉:它生病來得太快,太快了,我就覺得好像就沒信心,就有好大的打擊。

牛養死了,何會蓉也不好意思找楊飛惱。但楊飛知道後,心裡很難受。自己回來養牛就是讓農戶賺錢,絕不能讓農戶賠錢。為此,楊飛決定以後所有買來的牛,先在他養殖場裡調養,調養好了之後,沒有應激反應了,再把牛分給養殖戶養殖。

楊飛:在我這裡調理的目的就是說有死亡有損失的,就是在我這裡。我可以承擔,他們不可以承擔。因為他們要百分之百的養這個牛,要百分之百的賺錢。

這個辦法提高了牛的成活率,所有的問題解決了,養殖戶賣牛也賺到了錢,大家很開心,但是楊飛卻很煩心。為了扶持養殖戶們養牛,楊飛前後墊資了300多萬元,一旦養殖出了問題,他的損失很大。不過,楊飛雖然墊付了錢,但是牛是人家的牛,想管你還不能管。

楊飛:比如同時買了一批牛當中,可能你家養得好一點,你家養得差一點。那這個是什麼東西他們好像從養殖的效果上面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的責任心,反正有人拿錢,虧又不是虧得他的。

楊飛的錢借出去了,但有人養殖時卻沒那麼有動力。這脫離了楊飛回來的本意,怎麼讓大家對養牛更上心呢?她叫魏賢芳,2014年他們兩口子找到楊飛,想再借些錢。這次楊飛沒有像以前一樣爽快答應,而是提出可以做擔保,幫助他們向政府申請貼息貸款。得知能一次貸款三十萬,魏賢芳很高興。

養殖戶魏賢芳:我們夫妻兩人都在家裡,就還想再多養一點,現在的太少了。有這個貸款,我就多買些牛嘛,錢賺多一點嘛。慢慢慢的發展,慢慢的好了嗎。

自從用貸款擴大了牛場的規模之後,不知不覺的魏賢芳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養殖戶魏賢芳:給自己也確實增加了很多壓力,你必然要養了,你都走到這一步了,不然的話,你那麼多錢都虧進去了。

楊飛:動力動起來了,他們勁都在往這個方向使了,我下個月牛要吃的沒了,那我就想辦法弄錢。這個想辦法弄錢,也是帶動他自己去掙錢,這樣可能就是說雙倍的經濟也起來了。

村裡有人在家養牛也賺到了錢,這消息一傳出,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也陸續返鄉,跟著楊飛一起養牛。

深山合作社放牛800頭,年銷1500萬

養牛“中轉站”助農致富

養殖戶馬天學:他回來帶動老百姓養殖,我覺得可以,家裡面大人、娃都照顧了。

養殖戶何文緒:我2004年得腦血管之後在村裡辦了一個低保戶,如果我在明年後年規模擴大了,我可以退出低保戶。

養殖戶們賺到了錢,心滿意足,但是對於楊飛來說,他在銷售方面並不滿足,目前銷售價格和市場行情持平的話,活牛並不愁賣。但是,如果想賣出高一點的價格,就很難。那麼,同樣都是養牛,如何能比別人的牛賣價更高呢?楊飛看到村民的一個傳統做法,找到了靈感。

2016年4月份記者去採訪時,村民告訴我們這正是放牛的季節。在大山裡村民會把自家的黃牛帶上山,然後就放任不管了,由著這些黃牛在山上自由採食。

楊飛:春季過了之後樹葉剛剛發起來的時候,把我們原來的本地牛全部放到這個山上,從現在發出去,我們到年底的時候收回來,在這期間我們都不用去怎麼樣觀察它。

正是這種放養的方式,讓楊飛很羨慕,他琢磨著既然農戶的黃牛,能夠自然的放養出去,不用人為的餵養和管理,那麼自己養殖的西門塔爾等品種的牛,要是也能自然放養該多好。

楊飛:我們養殖這塊比如說就當小孩一樣,又怕它感冒了又怕它不吃,又怕它今天也不對,明天也不舒服。我們就照顧得很細,但是牛這樣散放就不會有這種疾病。

有了這個想法,楊飛就開始試驗,他和員工試著把自己養殖的牛,也放出牛欄,放到山上去。可是,楊飛想得很好,但實施起來卻狀況百出。2016年他放了一批新的牛出來,這些牛長期在牛欄里長大,對外面的山地並不適應,山地的溝溝坎坎對於黃牛來說能輕鬆應對,而對於楊飛的牛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個陷阱。

楊飛:平地上沒有問題,它可以放開跑,在山區的地方有坎的時候,它不懂下面有危險,它就下去了,對它生命有危險。

為了訓練這些牛適應山地,楊飛一直積極想辦法,他發現兩個辦法很有效。一個是把對山路很熟悉的黃牛和自己的牛一塊放養,再就是小牛的適應能力強,儘量從小牛時就入手訓練。

楊飛:如果這樣小牛從這裡長大的時候它環境熟悉了之後,它哪裡有溝它就不會很大膽地走了,它會很細心的會感應一樣,感應到前面有危險它就不去了。

放養時雖然費時費勁,但是經過放養的牛,肉質更好,楊飛的牛銷售價格也更高了。2015年楊飛的銷售額達到600多萬元,他帶動30多個養殖戶養牛800多頭,合作社年銷售額達到1500多萬元。

2015年,楊飛還給村民們找到了一條新的致富路子。楊飛發現有一種植物很適合用牛糞種植,而且畝產值可能達到百萬元。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植物,牛糞裡真的藏著百萬財富嗎?2016年4月採訪時,楊飛帶記者到山上尋找這種植物的蹤跡。

楊飛:這裡找到了。

記者:在哪,在哪?

楊飛:這裡找到了,這裡,那也有。

記者:你怎麼那麼小心?

楊飛:你把它搞壞了嗎,你要把它搞壞了,到時候就心疼了,你要找多久才找到這麼一個,拿去,這個(工具)好。

楊飛告訴記者想要找到這個東西,並不容易,有時甚至需要運氣。村民們上山有時一找一天,都不一定有收穫。四五個人在山溝溝裡尋找了半個小時,突然間,記者聽到了楊飛和村民的歡呼聲。

楊飛:你看,你看出來了。

記者;像一個蠶似的,像蟲,對,像一個蟲一樣。這個是越大越好?

楊飛:我們像這種的栽上之後,它最少能長到半斤左右,如果能長到半斤的話,我就不敢說了,說了大家可能都不相信了,應該是超過了一百萬了一畝地。

這種植物名叫重樓,一般生長在海拔500米到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它是一種中藥材,直接食用有毒,但是與其它中藥材相配,有清熱解毒等功效。這個重樓生長比較慢,長成這麼大小,需要2年多的時間。楊飛去年花了八九萬元錢收購像這樣的重樓苗,建起了重樓的示範田,帶動村民利用牛糞,把挖來的野生重樓進行人工栽種。

楊飛:比如說用豬糞用其它的糞,去了之後它就死掉了,就不會成活,雞糞更加不行,但是我們知道牛糞了去了沒有問題,特別喜歡牛糞,牛糞去長得高興,長得很粗壯。

如今,楊飛和農戶種植重樓30畝,收穫要三年之後,楊飛希望到時會是不錯的一筆財富。村民們也越來越信賴楊飛,在村民眼中,只要跟著楊飛,他們離自己的財富夢想就會越來越近。

養殖戶段小川:你想他能夠憑自己從一個打工仔,做到那麼大的事業,他一定不是傻子,說個最直白的。我們在這方面當一個傻子是最好的,他只要在前面帶路,咱們就跟著去,我相信就一定不會有錯。

而對於楊飛來說,他對這裡的每一座山都瞭如指掌,在他眼裡這裡潛力無限,處處都是商機,他的財富計劃才剛剛開始。

楊飛:我從這個深加工這塊可能回去賺錢,整個我們全鎮乃至全縣都在養這種牛的時候,那我怎麼做?我肯定是加工廠,我的屠宰場、深加工、分割這樣全部出來了,我從這塊個市場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