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可·81名大學生被退學,大學「嚴進嚴出」成趨勢

問可·81名大學生被退學,大學“嚴進嚴出”成趨勢


近日,上海大學81名學生集體退學的事在許多自媒體上持續發酵,引發輿論熱議。媒體調查發現,這其實是多年前的“舊聞”了。但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能引起熱議,說明它仍然戳到了當下教育的某些“痛處”。

為人父母的都理解養育孩子有多麼不容易,很多人為這81個孩子感到惋惜。但上海交大教務處副處長馬磊表示,被退學的大多數孩子是“玩物喪志”,沒日沒夜地玩遊戲,課不上,甚至有的學生連帶課老師都沒見過,集體退學不能“心太軟”。

同樣的,去年華中科技大學發佈《華中科技大學普通本科生轉專科管理辦法(試行)》新規,讓“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迅速攀升為輿論熱點詞彙。起因也是一些大學生逃課遲到甚至上課睡覺打遊戲,這些壞習慣在學校裡已經形成一種風氣。

對於因學生荒廢學業而面臨退學的問題,很多學校持堅決的態度。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透露,深圳大學一年級退學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很多學生一進大學校園就徹底放鬆了,打遊戲、不顧學業等比比皆是。他甚至認為,高等教育要朝著“寬進嚴出”的方向努力,好的大學有20%、30%的退學率都是正常的。

我國各大學的退學率,並沒有官方統計,但卻不乏民間版本。在諸多民間版本的大學退學率排行榜中,上海交大排名都比較靠前。在一些教育界人士看來,這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正常現象,社會各界的詫異,是因為高校從不曾對此宣傳罷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件事就沒有討論的價值。它至少反映出了兩方面問題。一則,年輕一代在較為寬裕的生活環境中,消磨了一些志向和堅韌的品質,而迅猛發展的手機遊戲又及時擠進了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國一些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確實正在向著“嚴進嚴出”的趨勢轉變。

自去年初開始,國內大學“新工科”建設提上重要日程,馬不停蹄地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以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這將加大理工科專業教與學的難度。今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堅持“以本(科)為本”,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期間,發佈了《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徵求意見稿)》,被稱為“新時代高教40條”;150所高校聯合發佈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由此可以看出,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已成為一個形成共識的新命題。在這種政策與實踐背景下,考上大學後會被退學,就沒什麼好驚訝的了。

當然,面對可能被退學的學生,教育也需要做出一些“供給側改革”。比如,建立周延的學業預警制度,即針對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採取必要的監督管理制度,該亮黃燈亮黃燈,不能直接亮紅燈。再比如,改革既有的“一卷定結果”的課程考核方式,嚴格過程考核等。所謂過程考評,就是說課程合格與否的考核,不再是結課的時候一張試卷定結果,而是分佈在每節課的課堂上和課後作業中,鼓勵並要求學生查閱大量的資料和參與必要的社會調查。這也是國外高水平大學常見的課程學習與考核模式。

如此,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重視起上課和作業的重要性來,從而不是在過程中渾渾噩噩,在結課考試時聽天由命。當然,在校方讓教育教學過程精彩、豐滿、嚴謹起來的同時,學生個人的責任也不能被忽視。一些學生覺得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再也沒有學習的動力了,無論老師如何循循善誘,他只是打他的遊戲睡他的覺。對於這類冥頑不靈、徹底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恐怕也只能用退學這一手段,才能產生“當頭棒喝”的效果,讓他們清醒過來,重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責任。所以,大學實行“嚴進嚴出”,是一個既對學生本人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教育趨勢。

問可·81名大學生被退學,大學“嚴進嚴出”成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