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近日,在接受許知遠採訪時,李宇春被問到“偶像”是什麼,作為偶像藝人,李宇春的回答非同尋常:偶像是“質疑”,是“生意”,是“忍辱負重”。

這些回答裡透露出來的價值觀,也許就是李宇春最特別的地方。在人設氾濫和人設崩塌之年,李宇春成了娛樂圈的一股清流。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陳妍收拾舊物的時候,在抽屜底下找到一塊發黃的塑料手錶,錶盤上是卡通狗圖案——那是一款狗年生肖表。

指針早已停擺,記憶回到2005年,那是她作為“玉米”時的留念。

那一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爆紅大江南北,參加選秀的超女們也成為了萬人追捧的大明星。那些活躍的粉絲們對自己的偶像前呼後擁,無論在機場還是在演唱會現場,都會尖叫和激動到差點失控。


當然,他們也對自己的偶像有自己的“愛稱”,他們將李宇春親切地稱為“春春”。與此同時,作為李宇春的粉絲,他們都將自己叫“玉米”。就像對暗號一樣,你是“玉米”,我也是“玉米”,那我們都是自己人了。

陳妍就是當年的“玉米”之一。那會兒剛上大學,沒什麼錢,但為了春春,她很捨得。李宇春的代言,她也一定要支持的。除了買李宇春代言的手錶和手機,她還為了燙一個春春同款“玉米頭”花費過不少。

如今,陳妍成了一名中學教師。她覺得,自己的青春很值得,自己的眼光沒有錯。

十三年過去了,通過選秀成長起來,至今仍是頂級明星的,李宇春真的是獨一人。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2005年8月19日,超級女聲五進三比賽現場。圖/視覺中國

01

想當年,“中性美”不是一種恭維

2005年,李宇春橫空出世,她是第一個由中國國民票選出來的大眾偶像。

一年前,同一個舞臺最終選出來的“超女”,還是長髮大眼的甜美女生。當安又琪和張含韻再次回到超女決賽現場時,觀眾對她們反應冷淡。反而是李宇春,一出場,臺下的歡叫聲震耳欲聾。

舞臺上的李宇春,自信,鬆弛,不故作嬌羞,不矯揉造作,這樣的特質在當時的絕大多數女歌手身上都看不到。

在“玉米”眼裡,她那麼高挑瘦削,那麼純潔靦腆,很乖,又很酷,而且是自然流露的酷。這種宜男宜女的氣質,並非刻意為之。早在上大學的時候,李宇春已經是中性打扮,但這僅僅是因為身材太高,找不到合適的女性化服裝而已。

不為取悅異性而勉強自己,李宇春不媚俗——對於大多數長期以來不得不迎合他人想象的女孩子來說,這一點是讓人激動的鼓勵。藉著娛樂民主化浪潮的東風,她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具有精神價值的標杆性人物。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當年在選秀舞臺上,儘管選手們的服裝打扮在今天看來有點土氣,但女性化打扮仍然是主流。圖/zh wp


然而,女性心中的蜜糖,卻是男性眼中的砒霜。彼時的時代環境,中性風還遠未成為社會常態,李宇春站在臺上,有多少“玉米”為她瘋狂,就有多少直男為她憤怒——網絡上對李宇春的攻擊比任何一個選手都要尖銳、激烈。

她成為男人的眼中釘,無數直男伏在貼吧裡發洩他們的不滿和怒氣。他們把李宇春和姚明相提並論,並將她小時候的諢號“春哥”拿來惡搞,通過系列“爆吧”進行病毒式傳播,“春哥”就此成了流行語——那會兒的“春哥”具有嘲諷意味,可不是今日的“範爺”和“迅哥”。

這種惡搞,在她奪冠之後持續了數年,直到2009年達到高峰。“春黑們”P過的圖,從肌肉變成了耶穌,一句化用基督教義的“信春哥,得永生”,直接促成了“春哥教”的誕生。

有人將之視為一種無厘頭的網絡亞文化現象,但在“玉米”眼中,這就是針對李宇春赤裸裸的語言暴力。

那幾年,李宇春有多慘?

知乎網友“任曉蕙”記錄了李宇春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侮辱”:在2009年的綠色旗幟草原音樂節舞臺上,當時臺下激憤的觀眾大喊“春哥,下去”,還向臺上投擲礦泉水瓶。李宇春不得不打著傘,堅持唱完三首歌。

後來有粉絲說,回到酒店,春春就哭了。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2005年超級女聲前三甲,10年後再同臺已是各有故事。


02

沒有人設,就沒有死角

在今天的人設時代,明星被黑得再慘,都有通過賣人設洗白的希望。

比如,流量女王大冪冪曾經被黑得體無完膚,硬是用一招“自黑”成功洗白,開創了女明星自黑的先河。

又比如,最慘的時候被黑粉P冥照的古力娜扎,通過上真人秀綜藝賣好性格,現在也慢慢開始招人待見了。

再比如,曾經深受網絡暴力所害的袁珊珊,後來憑藉腹肌照和站上Ted演講臺,賣了一波勵志女明星的人設,成為洗白成功的範例。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袁姍姍在TED演講中。

李宇春的性格里,有一股倔勁兒。她既沒有洗白,也不賣人設,本來怎麼樣還是怎麼樣,竟就這麼硬生生地扛了過來,多少髒水潑面竟不沾汙穢半點。

想當年參加選秀,有人採訪她爸爸。爸爸顯然非常瞭解這個女兒的個性:“她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她她不會做。我們家裡以前教育比較正規,她從來不頂嘴,但是並不能代表她就接受了。”

可以這麼說,打從一開始,李宇春就已經有了完整的“自我”,並且對維護“自我”有驚人的自覺。

最近,李宇春接受了許知遠的採訪邀請。她在節目《十三邀》中隨意說起一件事,可見她身在娛樂圈的自處方式。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此四字,足以表達李宇春多年的心情。截圖/《十三邀》

李宇春在威尼斯雙年展看到一個叫《大衛》的片子,反覆看了三遍。她明白,人們觀看她的方式,其實和影像中人群觀看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的方式是一樣的。

她從來知道人們的消費期待,也從來與觀眾保持距離。在人設氾濫和人設崩塌之年,李宇春活得如此通透,反而成了娛樂圈的一股清流。

當年,她以“反叛”的形象開創了一個時代。但多年以來,她並沒有多麼反叛,只不過是專心做音樂,私生活健康,而且零緋聞——漸漸,黑粉的聲音也就銷聲匿跡了——現在看來,堅持做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反叛。

一場選秀的偶然勝利,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始終頭戴頂級偶像光環,靠的不是運氣,更不是對人設塑造的苦心孤詣。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李宇春在徐克電影《龍門飛甲》中飾演女俠顧少棠。

03

流行歸流行,風格歸風格


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娛樂工業的模式化偶像,大家心知肚明,某種人設的流行,無非是粉絲、藝人和產業公司共同合力的結果。

眾多的鮮肉和小花,被吹到了流行的風口上。他們固然可口,他們佔據流量。但是,他們缺乏實感,他們往往虛妄。

現在看來,李宇春當初的經紀公司看得很準,並沒有對她進行刻意包裝。他們明白,李宇春的本真足夠吸引,她的型恰恰不是能夠輕易包裝出來的,只有足夠原生態,她才能真正走下去。

於是,李宇春在最大的風口中誕生,卻沒有輕易隨風而動。她對自己音樂人的定位非常清晰,從2006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至今,所有個人專輯無一例外地問鼎當年的銷售冠軍。甚至,在各大頒獎典禮上出現長年稱霸的景象,流水的男歌手,鐵打的李宇春。

作為一名年輕女歌手,李宇春的時尚資源幾乎無人能敵,足以讓無數鮮肉和小花羨嫉恨。

人設崩塌的時代,慶幸還有李宇春


2012年12月15日,李宇春瘋狂世界巡演廣州站。圖/視覺中國


2012年,李宇春“瘋狂”世界巡演的服裝,竟然邀請到法國知名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為其打造了冰雪皇后的造型。要知道,Jean PaulGaultier上一次為中國明星設計造型,還是2000年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Jeremy Scott、Gareth Pugh、Riccardo Tisci以及Karl Lagerfeld等國際頂級設計師,也都對李宇春讚賞有加。

偶像消費,最高級的是價值觀消費。從這一點來看,外形和裡子都顯得“高級”,並且緋聞極少的李宇春,自然成了各大時尚品牌最喜歡的人選。

不管別人怎麼說李宇春,“中性”也好,“不夠女人”也罷。在娛樂“江湖”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李宇春,早已習慣了這些老掉牙的評價。特立獨行,做起自己來反而越來越“瀟灑”。

在她之後,一茬接一茬的新人來了,過氣之後又走了,這已經成了娛樂圈的常態。而那些跳起來喊“想紅”的人,也沒有給觀眾留下什麼好印象。

儘管大大小小的明星千千萬,只是暫時,我們還沒有看到下一個“李宇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