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无川不成军”,曾经的最强四川兵真的弱了。

在中国近代军事历史里,来自四川的军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战期间,有多达五分之一的国军将士来自四川。开国十大元帅中,竟然有四位来自四川。故民间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在我们军人的印象中,四川兵一直都是和身体好、思想好、作风好相挂钩的,可是在笔者近些年的带兵和带新兵的过程中,笔者惊诧的发现曾经的最强兵员四川兵貌似不那么强了,或者说曾经的农村好兵现在不那么好了。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小邓,是来自四川自贡的一名新兵,可能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身材消瘦,来到新兵连,有些自卑,终日不愿说话,因为训练比较累,也不愿训练,尤其害怕跑步,过了大概20余天,向连队提出了要回家,最终思想退兵回了家。

这个例子或许有些偏概全的嫌疑,但绝不是笔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普遍来看,不仅仅是四川兵,现在总体的感觉是城市兵比农村兵要好,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现象。

一、吃苦精神不那么强了。

曾几何时的部队,是湖南、四川、山东籍官兵竞相拼命苦练的场面,为了能转士官,能入党,能得优秀士兵,用尽全身力气,脏活累活比着干,一有任务站一线。而现在,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战士,貌似越不愿吃苦,越不愿吃亏,偷懒比谁内行,自己惯自己。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二、身体素质没那么好了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四川山多,所以经常在山里跑的人脚力都很好,身体也好。然而我看到的是,来自山区的、来自的农村的新兵大都身体消瘦,体能底子较差,协调性不好。

三、心理素质没那么硬了

部队生活,批评、挫折是家常便饭,集体生活,人际交往要靠阳光心态。普遍的看,城市兵在面对挫折时能更坚强,人际交往时能更阳光些。而农村兵有些敏感,更容易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以上这些表象背后的原因,笔者通过座谈聊天的形式了解了一二,虽不慎准确和全面,希望能够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一、隔代抚养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是指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隔代教育也不是全无好处,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过分的关注呵护宠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自己的不信任感。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祖辈承担了所有的教育责任,然而受制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家庭教育基本缺失;有的父母收入较高,给予了孩子丰富的物质满足,却无人告知如何花钱,如何为人等道理,在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纯靠孩子自己领悟,靠天收了。

这种弊端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更为明显,父母由于常年外出务工,祖辈对孙辈溺爱无度或是放任不管,不同程度造成了农村兵员吃苦精神不好,更为叛逆的现象。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二、生活条件的限制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这些物质差距体现在对兵员质量的影响上可谓方方面面。例如,城市教育会有意识增强儿童体质,因素很多,饮食方面的,高蛋白,牛奶等;体育方面的,泳游,篮球,甚至于健身,这些使得新兵在入伍之前便有了一个较好的身体;再比如,城市的孩童在成长过程中,见多识广,各类的学习兴趣班,集体活动等,姑且不论好坏,对于孩子的心智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很有好处,而农村的条件很难有这样的锻炼机会。

造成兵员质量分化的原因很多,但是责任并不在兵员本身,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笔者作此文仅希望给基层带兵人以启发,在之后的带兵路上能多一些体谅,多一些耐心,相信心中有爱,兵就好带。如果文中观点或词句给部分读者带来不快,也请大家多多包涵。

四川兵在变弱?不,是独生子女兵源的血性韧性都在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