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後爲何要用21口棺材出殯?

水月長安


包公死後用21口棺材,這句話來自民間傳說,而且是非常不靠譜的民間傳說,嚴重背離歷史事實,千萬千萬別當真。

這個很不靠譜的民間傳說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說包公生前得罪人太多,怕死後墳墓被盜,所以讓子孫後代抬著七口一模一樣的棺材從合肥老家的七座城門裡經過,分別埋到合肥郊外的七座墳墓裡;另一個版本則更加誇大,把傳說中的七口棺材增加到二十一口,以便讓包公墳墓更加撲朔迷離。

包公墳墓撲朔迷離,這一點倒是真的,因為就在包公死後幾百年,人們就分辨不出他的墳墓了。

河南鞏義北宋皇陵裡有一座被金兵盜掘過的親王墓,清王朝的官員不認識,將其當作包公墓,還重新立了“宋丞相孝肅包公墓”的墓碑。

豈不知包公從來也沒有當過丞相,他生前最大的官職是樞密副使,比丞相低三級。包公死後也從來沒有在河南鞏義下葬,他的屍體被他的女婿文效送到了安徽合肥。

合肥東郊大興集黃泥坎有一個包公家族墓葬群,其中哪座墓才是包公墓呢?從南宋開始,人們就搞糊塗了,錯把包公的妻子董夫人的墓當成了包公墓,在那裡立了碑,修了圍牆,蓋了祠堂,年年派人去祭祀,一直祭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祭的都不是包公,而是包夫人。

1966年鬧文革,革命群眾搗毀包公墓,搗的也是包夫人墓,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哪座墓才是真正的包公墓。

真正的包公墓在哪兒呢?1973年清理發掘,根據墓室結構、墓誌銘內容、遺骸性別及年齡來判斷,才發現包公最初安葬在墓群中軸線最北端,後來被金兵毀壞,才與包夫人的遺骸一起遷葬到包夫人原葬墓的西南側。

上面這張圖是我剛才繪製的合肥東郊包公家族墓葬群示意圖,從包公原葬墓到包夫人墓,再到包公夫婦遷葬墓,人們犯了將近一千年的錯誤。

但是,包公墓之所以這樣撲朔迷離,恰恰是因為最初的墳墓位置太明顯,遭受過破壞、盜掘和遷葬,原有墓碑被毀,跟“七棺出城”或者“二十一座假墳墓”的民間傳說沒有半毛錢關係。包公最初下葬,是公開進行的,只有一口棺材,只有一座墳墓,只有一塊墓誌銘,從來沒有搞什麼“疑冢”。

倒是在包公墳墓被金兵和民間盜墓者多次盜掘以後,直到元朝中葉,包公的後代子孫才在包公遷葬墓旁邊搞了一座封土更高但卻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假墓。整個包公墓葬群裡,也只有這一座假墓。

古人為了防止墳墓被仇人破壞和盜掘,有沒有同時搞出很多口棺材和很多座墳墓的先例呢?

當然有。

五代十國的時候,割據長沙的小軍閥馬殷稱王稱霸,生前在長沙城郊修造了三千座一模一樣的墳墓,死後葬在其中一座當中。所以到今天為止,人們也不知道哪座墳墓才是馬殷的真墓。


開周說宋


要辦事就要得罪人,古人云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辦實事肯定要得罪好些小人,這就是現實。小人什麼事辦不出來剛下葬就敢給你撅出來剉骨揚灰都是輕的。從這點上看包拯就不是個和事佬和稀泥的,包拯心裡自己也明白。另外侷限於認知,古人對身後事,風水神鬼還是莫名敬畏,唯物主義火化撒江河湖海對古人就要求高了,老包也不免俗。做疑棺也就順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