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糧食是從哪裡來的?怎麼養起龐大的軍隊的?

因為簡單所以快樂65498098



戰爭期間部隊吃飯的事情可是關係到戰爭勝負的最關鍵性問題!“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是古代統帥們首先要想到和解決的問題!要不然傳說:諸葛亮出岐山的時候製造了“木牛流馬”呢?甚至《三國演義》當中多次出現了敵對雙方截糧道和焚燒敵方野戰糧庫的場景…目的就是讓對方沒飯吃捱餓,最後只能投降戰敗,秦軍坑殺趙軍“60萬”(《史記》有誤,不可靠的數字)就是截斷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使趙軍成了“餓兵”。

農業社會是冷兵器戰爭,士兵的體能很重要!吃不飽飯沒體力怎麼可能去肉搏?所以一般“兵勇”,那個時候的個人糧食消耗就多於常人,古代戰爭當中不乏十幾萬或者幾十萬人的戰爭場面……那這麼多軍隊的口糧是怎麼來的?既然要去征討和滅其國,首先就要做戰爭準備工作,秦國統一華夏那個年代,秦國由於位置處在接近西北與楚國、趙國地理位置相比較屬於較乾旱地區,為了積攢統一華夏所需要的軍糧,從秦惠文王(羋月她老公)、秦昭王(羋月兒子)開始,秦國相繼改造了“八百里秦川”引渭河之水進行灌溉,除此之外還修建了“鄭國渠”,派李冰父子入川修建“都江堰”,這樣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產量低和耕地不足的狀況!所以,大軍的糧食問題是國策,要從戰略高度去解決,僅靠在老百姓嘴裡摳糧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至於往前線運糧食更是問題,當時交通不便,而且運輸工具也差得很!為了防止糧食黴變都不進行脫殼處理,還需要大批的青壯勞力和牲畜去運輸,遙遠的路程加之運糧隊自身的消耗,一石糧食運到前線僅剩下五分之一!所以,這就需要不斷的運輸!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征討匈奴時就為了節省運糧時間,在從咸陽到塞北邊關800裡的路程上修建了“秦道”,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運糧時間也從一開始的月餘縮短到十天左右。在野戰糧庫達到一定儲備之後快速的解決戰爭速戰速決!根本消耗不起!《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下攻城,就是這個道理,攻城不但死人多而且時間也久!

而秦朝和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是因為軍隊太多(一個“兵勇”需要十個以上的青壯勞力供養),土地承載有限(宋朝每畝地才120斤)…正常年份軍糧繳納和自身口糧可以滿足基本需求,但是一遇到災荒年份…肯定要引起民變的!秦朝也是因為這個垮掉的!

電影《一九四二》的劇照,當時河南受了嚴重的旱災:“省主席”李培基與負責河南防務的蔣鼎文的對話…李希望蔣免除河南上交的軍糧,蔣則說:現在是抗戰時期,一兩個老百姓沒飯吃餓死了不打緊 !當兵的要是都餓死了誰去打仗?他們之間的這段對話,就已經說明了災荒之年保民還是保軍的政治問題。

進入到工業化時代的戰爭糧食消耗就更加巨大了!會戰(戰役)級別的戰爭雙方參戰兵力超過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由於工業的進步對於農業的促進極大,當時的參戰工業化國家軍隊都沒有出現根本性的糧食短缺問題,就連德日這樣的國土面積狹小國家,國民雖然出現了食物短缺和配給制度,但是整體國民大面積捱餓甚至餓死的現象只是極個別現象,而德日軍隊雖然沒有美軍食物那樣豐盛,在不被圍困的情況下吃飽不是問題。這與農業社會戰爭中的糧食問題有本質上的區別。

二戰期間著名的美軍口糧,裡面有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和好時巧克力。在後方加工、包裝後,通常情況都是以班為單位整箱供養,可以完全提供所有人需要的“卡路里”。

所以,當戰爭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以後,也只有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才有資格發動戰爭!農業國家只有捱打的份!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和工業化水平極大的發展,不但可以讓指戰員們在任何作戰環境當中吃飽並且吃好!後勤保障能力的提高要比祖輩父輩那一代人有了本質上的提高!


皇家橡樹1972


這是個很血腥的問題,戰陣年代糧食從哪來的?我只能說戰爭年代能吃的東西從種類上來講還挺多的從五穀,再到牲畜,再到草木,總之只要是能吃的都會被人當作食物……當然也包括了……“兩腳羊”,也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一般來說,在戰爭時期,對於糧食這種東西,各國都有自己的儲備,古時的糧倉,現在的應急儲備量等都是國家為戰爭或是自然災害時期所做的準備。一旦國家進入戰爭時期,並且全國糧食出現供應不足時,這些糧食便會經由國家統一管理,然後向民眾發放。不過也不是沒有打到整個國家一片狼藉的情況,這種時候甚至是樹皮也會成為人類的食物。如果運氣好的話,那還能得到聯合國的救濟糧,就像也門那樣,而如果像敘利亞那樣的話,那就會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當然了,現代世界畢竟是文明社會,兩腳羊的事已經不會發生了,以人作為食物這種事,只有野蠻的食人族才會做。



但是在古代的確是有過吃人這種事情的發生,古代人吃人的事並不在少數,《舊唐書》中記載,黃巢起義的時候就有過吃人的先例,等到了宋朝靖康年間,金人作亂中原,兩腳羊的悲劇又開始發生,總之就是易子而食的慘劇,這裡不做描述。

總之戰爭年代日子一定是悽慘的,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實力懸殊的時代,被攻擊的國家沒有能在戰爭的鐵蹄下倖免遇難的,所以和平真的是來之不易的東西。


飛豬漲姿勢


戰爭年代,軍隊吃的糧食,馬吃的草料,也都是種出來的!


大家看電視經常有大兵到各村催糧的場景,這就是軍隊直接向老百姓徵集糧餉。也有軍隊要求商戶出一筆錢,他們養兵用。《茶館》裡這個事陳寶國就遇到了,不敢不給啊!比較正規的是政府徵稅,發給軍隊軍餉,軍隊拿錢買糧。


軍隊大兵要多吃一口糧食,老百姓就得少吃一口,這個規律永遠不變。因此,大兵拿著刀槍劍戟步槍手槍來催糧,老百姓想活命就必須交,否則小命立馬玩完。


一些軍隊在戰備時期也會自己開墾種植,更好解決糧餉問題,比如諸葛亮出祁山,之前就要開荒種糧。八路軍時期的王震359旅,南泥灣開荒種糧,減輕邊區群眾負擔,傳為佳話。


紅軍時期,有打土豪籌款子的政策,並把它規定為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在全軍推廣實行。對大土豪和地主的財產全部沒收,對中等地主實行派款、罰款,對小地主和富農籌款、捐款,總之是區別對待。

現在和平時期,軍費來源穩定,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官兵們再也不用為吃糧食發愁了,自助餐隨便吃,新兵家長請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