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完整结构如下:

1、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语有歧义?

4、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1、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如此完整的批判性提问结构对于那些希望在学术上进行研究的人自然是非常有价值而且必须严格的履行每个步骤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没有那么严谨。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那么我们还需要不断去磨练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提问能力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那么完整的对一篇文章、一场演讲、一场谈话作这种结构性色分析,否则的话人活着便不断的处于求证和验证之中。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不需要,但是我们需要时刻有这样的警觉,而且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对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之后,将这种批判性思维融入我们的思维框架之后,即便我们忘了这个完整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由于此前的不断练习所取得的效果长久收益。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有时会带着点怒气和烦躁的问别人:

“你到底在说什么?”

或者是:

“你到底想说什么?”

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很好的围绕要说的主题来开展,也就是没有明晰“什么是论题”。

论题是关于一个主题的界定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另外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是,即便谈话的内容一直围绕着主题展开,我们也会烦恼“你的观点是什么?”

到底每一个发言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都没有清晰的表达出来。

我们必须确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才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确定论题和论点对于每一次交流都是至关重要的。

提出了论题和论点,自然需要为我们的论点找一些支持的理由。

基本上“论题——论点——论据”的分析就构成了日常思维的三段论。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但是作为批判性思维来说,我们需要走得更远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我们所作的没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这句话很明确的点出,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所做的其实并没有我们给自己找的理由那么简单。

那些根深蒂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人都一样。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价值观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也没有优劣次第之分。

当然价值观假设不是那么容易被我们挖掘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写书评常常喜欢写一个主题“这个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希望找到书的作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因为发现作者的价值观可能是除了从阅读书中获取知识和乐趣之外大家最感兴趣的东西。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发现描述性假设与发现价值观假设对于对问题的论证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只是描述性假设我们可能会更容易找到。

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证据的验证。最好的验证观点的办法是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但并非所有的观点都能够用行动进行验证,也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有必要用行动来验证。

一般的论证所用到的证据包括:“事实”、研究成果、现实生活的事例、统计数据、专家或权威的支持、个人证明或推荐、比喻及类推。

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东西如何更好、更深刻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