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混改,總經理辭職尹同躍回歸

奇瑞引入戰略投資者一事將要落定之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汽車”)總經理陳安寧選擇了告別。

9月30日,奇瑞汽車官方微博宣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安寧因家庭和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申請。公告表示,該公司董事會已同意陳安寧自2018年9月30日起不在擔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公司整體工作由董事長尹同躍全權負責,並感謝陳安寧在任職期間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奇瑞混改,總經理辭職尹同躍迴歸

伴隨著這則雲淡風輕的公告,尹同躍重新“掌舵”奇瑞,而當年從海外孑然一身,到達安徽蕪湖,並參與了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的陳安寧,除了眼下還掛名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長外,已經與這家企業沒有了太多聯繫。

從2009年底進入奇瑞到辭職,雖然其間數次數次被傳言離職,但陳安寧在奇瑞堅守了9年,也是奇瑞歷史上為其效力最長的海歸和職業經理人。在奇瑞,如果說尹同躍是奇瑞“小草房”精神的代言人,那麼,陳安寧則是尹同躍之下,奇瑞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

2009年底,陳安寧從福特全球高管的位置上離職,以特聘專家的身份加入奇瑞。彼時的奇瑞,雖然從銷量上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坊間流傳的“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的順口溜,讓尹同躍和奇瑞的管理層意識到,“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在當時,尹同躍甚至很鐵血的表示,“奇瑞銷量即便是跌出前十,也必須要轉型。”

要轉型,從此前的逆向研發轉向正向研發,需要的是人才。技術專家、在美國福特服務了20年的陳安寧自然被委以重任。2010年8月起,陳安寧出任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工程研究總院院長,被尹同躍委以奇瑞研發體系變革的重任。

要建立正向研發體系,第一步自然是要對原有體系“動刀”。在當時,奇瑞旗下有多達12個的技術研究院(事業部建制),最終被整合成為5大研究院、、兩大平臺研發中心。同時,在產品上,也重新劃分4條產品線,原先的30餘款產品逐步減少為11-12款產品。

陳安寧大刀闊斧,整合之下自然會有人事變動。在這之中,其做法常常令老奇瑞人不滿。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奇瑞的老員工們在談到陳安寧時,對其評價往往相對負面。

但無容置疑的是,在陳安寧的主導之下,奇瑞的正向研發體系逐漸形成,國際戰略以及面向未來的“四化”目標也逐漸形成。2013年,奇瑞iAUTO技術平臺正式推出。2014年,在奇瑞“國際戰略”在全球落地時,陳安寧出任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長、觀致汽車董事長,主導建設了奇瑞上海技術中心(CTCS)。

2017年4月,陳安寧接替尹同躍出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成為了奇瑞汽車旗下集三大品牌於一身的、除董事長尹同躍之外的“二號人物”。

圈內人對於陳安寧的評價是,在企業的發展路線上相對清晰,無論是之前對正向研發體系的打造,還是國際化戰略、以及今年4月提出的智能戰略方向,在思路和具體做法上都十分務實。

不過,陳安寧參與奇瑞事務的這9年,奇瑞從自主品牌“一哥”的位子上滑落,被吉利和長城反超,打造的高端品牌“觀致汽車”以出讓股權收場、以及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的起起伏伏,又讓陳安寧這個二號人物屢遭媒體質疑。尹同躍曾經坦言,自己是工程師出身,不懂營銷,也不擅長管理。而對於陳安寧,業內在認可其在技術上的專業度和戰略眼光的同時,也對其在營銷和管理上的做法有所質疑。

他去年擔任奇瑞汽車總經理後,在10月底接受媒體採訪時顯得十分豁達。“媒體的各種看法和質疑我也理解,如果我是媒體,我可能更挑剔,這是媒體本分工作。”他說,現在奇瑞的情況是,營銷相對於產品來說有些落後,二者不匹配。

當時的他,似乎絲毫沒有要告別奇瑞的想法。他說:“如今,我不能只考慮捷豹路虎或者觀致,需要通盤考慮。”他談到要從頂層入手進行梳理,強化奇瑞的營銷和管理,將奇瑞全公司上下、全球市場是一盤棋打通,打造一個高效有能力的管理團隊。

但短短兩個月後,隨著寶能入主觀致,情況發生了變化。去年12月29日,觀致汽車的法定代表人變更,作為奇瑞汽車總經理、觀致汽車董事長的陳安寧不再是觀致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而今年,隨著奇瑞內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傳出,坊間對於陳安寧離開奇瑞的消息就屢屢傳出。每一次傳言集中“爆發”之後,陳安寧又以各種情況見諸媒體弊端。

而這次,選擇在奇瑞混改結果落定之前離開,陳安寧的離去,讓業內在公告之外,又平添了幾分猜測。帶著在銷量、市場以及營銷上的短板,新的戰略投資者的進入,能否為奇瑞紓困?一年前剛宣佈卸任總經理、自稱不擅長管理的尹同躍,再度迴歸執掌奇瑞具體事務,未來又將奇瑞帶向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