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

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近期,学校科研捷报频传,在材料、医学、化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新突破。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1.聚合物储能电容器领域

化石能源消耗增速,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聚合物储能电容器可最大效率转化风能、潮汐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因而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当前科学家所制备的聚合物储能电容器存在种种弊端:能量损耗大、充放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因此,如何开发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且可靠性良好的聚合物储能电容器,是一个亟需攻克的研究难点。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汪宏教授课题组开发设计出一种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与优异稳定性的“三明治”结构全聚合物电介质储能材料。

“三明治”结构:与传统的复合电介质材料不同,该工作在铁电聚合物中引入低介电常数聚合物层,形成三层构型。通过建立多个层间界面、调控构成聚合物比率,研究其对介电性能、宏观极化、储能、快速充放电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成功实现了铁电聚合物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的共同提高。

该材料储能密度为20.3J×cm-3,储能效率达84%,这是目前报道的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中最优的综合储能性能。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机械耐疲劳性。10月16日,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IF=13.12)在线发表,西安交大电信学院博士生陈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汪宏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2.DNA甲基化与复杂疾病研究领域

为了探究基因组甲基化在慢性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张峰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将不同生命阶段全基因组meQTL数据和慢性复杂性疾病GWAS数据进行整合挖掘的研究方法,从基因组甲基化的角度为利用GWAS探索慢性复杂疾病遗传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10月16日,该工作成果在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五年影响因子10.01)上在线发表。西安交大公共卫生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赵妍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峰教授是唯一通讯作者,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此项工作还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医学部第一批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支持计划的资助。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1996年成立,拥有国家卫计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丝路区域地方病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从事地方病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先后承担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0多篇,其中SCI论文260余篇,一篇论文入选“F1000”论文目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和2项美国无机生物化学家协会“Klaus Schwaz”奖。

3.利用刮涂打印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

狭缝挤出成膜,是一种可结合卷对卷的连续加工技术,是未来大面积加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成膜技术。刮涂成膜,是狭缝挤出成膜的一种原型工具,不仅具有类似特征,还可以对分子施加更强的剪切力,增强分子排列及聚集,起到诱导结晶的作用。三元,是一种获得高性能的有效策略,添加的第三组分不仅可以提高光电流,还可以调控给受体结晶性并优化活性层形貌,进而获得高的光电性能。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此前,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通过刮涂成膜和三元策略协同调控活性层形貌的相关研究还没有报道。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伟教授课题组,在空气中采用刮涂技术制备了基于PBDB-T:PTB7-Th:FOIC体系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相关研究,获得了目前刮涂制备三元有机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PCE=12.02%)。这项工作对今后发展大面积加工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月15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1.950)上,西安交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马伟教授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张霖。该研究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大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提供的机时支持。

4.研制新型高强韧耐蚀镁合金方面

如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兼顾腐蚀防护、高强韧性的牢固的保护膜层,是困扰镁合金行业的关键技术瓶颈。经过研究考察,西安交通大学微纳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地在微纳尺度镁合金表面制备出致密、强韧和牢固的纳米级保护层。实验测试表明,这种纳米膜可使测试样品的腐蚀电流降低约3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降低约1倍。与此同时,长有这种纳米膜的微纳尺度样品的屈服强度提升了近2倍,连续变形能力提升了5倍,抗氧化温度提升了200℃。该工作为研制新型高强韧耐蚀镁合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级碳酸镁防护层的基本原理

10月3日,《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这一突破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王悦存博士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张利强副教授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恩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科学基金和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正式官宣!西安交通大学又在4个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