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菊芋,學名:Helianthus tuberosus(L. 1753),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塊狀的地下莖及纖維狀根。莖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剛毛。葉通常對生,有葉柄,但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頭狀花序較大,少數或多數,單生於枝端,有1-2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直立,舌狀花通常12-20個,舌片黃色,開展,長橢圓形,管狀花花冠黃色,長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個有毛的錐狀扁芒。花期8-9月。

原產北美洲,十七世紀傳入歐洲,後傳入中國。其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醃製鹹菜,曬制菊芋幹,或作製取澱粉和酒精原料。宅舍附近種植兼有美化作用。菊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稱為“21世紀人畜共用作物”。

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形態特徵

菊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米,有塊狀的地下莖及纖維狀根。莖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剛毛。葉通常對生,有葉柄,但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長柄,長10-16釐米,寬3-6釐米,基部寬楔形或圓形,有時微心形,頂端漸細尖,邊緣有粗鋸齒,有離基三出脈,上面被白色短粗毛、下面被柔毛,葉脈上有短硬毛,上部葉長橢圓形至闊披針形,基部漸狹,下延成短翅狀,頂端漸尖,短尾狀。

頭狀花序較大,少數或多數,單生於枝端,有1-2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直立,徑2-5釐米,總苞片多層,披針形,長14-17毫米、寬2-3毫米,頂端長漸尖,背面被短伏毛,邊緣被開展的緣毛;託片長圓形,長8毫米,背面有肋、上端不等三淺裂。舌狀花通常12-20個,舌片黃色,開展,長橢圓形,長1.7-3釐米;管狀花花冠黃色,長6毫米。

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個有毛的錐狀扁芒。花期8-9月。

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產地習性

原產北美洲,經歐洲傳入中國,現中國大多數地區有栽培。耐寒抗旱,塊莖在-30℃的凍土層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輕霜,秋季成葉能忍受短期-4--5℃。溫帶18-22℃,光照12小時,有利於塊莖形成。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酸性土壤,沼澤和鹽鹼地帶不宜種植外,一些不宜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廢墟、宅邊、路旁都可生長。

  1. 抗逆性強:在年積溫2000℃以上,年降水150毫米以上,-40℃至-50℃的高寒沙荒地只要塊莖不裸露均能生長。
  2. 抗旱抗風沙:菊芋塊莖在沙下30釐米內均可利用本身的養分、水分及強大的根鬚正常萌發;塊莖、根系儲存水分能力強,待乾旱期維持生長所需;隨著根莖發達,起到固沙作用。
  3. 再生性極強:一次種植可永續繁衍。大旱時,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但一旦有水,地下莖又重新萌發;每一復生塊莖,都分櫱發芽,年增殖速度可達20倍。菊芋籽落地紮根,四處繁衍;
  4. 無病蟲害:在生長期內,無須施肥、打藥、除草、管理。一旦形成連片,人、畜都很難破壞其繁衍發展。
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繁殖方式

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春季解凍後,選擇20-25克重的塊莖播種,畝需塊莖種子50千克,株行距0.5×0.5米,播種深度10-20釐米,播後30天左右出苗。菊芋一年播種,收穫後有塊莖殘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種,但為了植株分佈均勻,過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補栽。

主要價值

醫藥

塊莖、莖葉(菊芋):甘,涼。清熱涼血,接骨。用於熱病,腸熱下血,跌打骨傷,消渴。

【傈僳藥】窩耙門:塊根治風溼筋骨痛,腸熱瀉血,跌打損傷,鼻腔衄血等症《怒江藥》。

【蒙藥】主治熱性病,腸熱便血,筋傷骨折《蒙植藥志》。

附方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菊芋的塊莖或莖葉。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塊莖,夏、秋季採收莖葉;鮮用或曬乾。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根莖塊狀。莖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剛毛。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長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0-15釐米,寬3-9釐米,3脈,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葉緣具鋸齒,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葉柄上都具狹翅。

【功效分類】清熱涼血藥;消腫藥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熱病;腸熱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腫痛,根莖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塊根1個,生嚼服。

【現代研究】研究發現:洋姜提取菊糖,可治療糖尿病。其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研究顯示,洋姜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裡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洋姜後同樣能夠得到緩解。

食療

  1. 菊芋湯:菊芋60-90g,切片,加水煎湯服。本方取菊芋有利尿的作用。可用於水溼停蓄,水腫,小便不利。此外,也可用於糖尿病。
  2. 菊芋汁:菊芋30-60g,搗爛,絞取汁液,可加適量蜂蜜或白糖調味,一次服用。本品生用,取其清熱涼血。用於腸熱便血。
  3. 食療方面可用菊芋塊莖100g,洗淨切碎,大米100g淘洗乾淨,加水適量同煮成粥,調入食鹽、香油後食用。適用於糖尿病、浮腫、小便不利者。

經濟

菊芋——菊藷、五星草、洋羌、番羌、鬼子姜

可供食用。塊莖含有豐富的澱粉,是優良的多汁飼料。新鮮的莖、葉作青貯飼料,營養價值較向日葵為高。塊莖也是一種味美的蔬菜並可加工製成醬菜;另外還可制菊糖及酒精,菊糖在醫藥上又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工業原料。

  1. 是高寒沙漠種生物量最大的植物,葉、莖、根塊均是優質青飼料;可作為解決沙化草原人工植被的選擇之一;在每年限量取莖的條件下,畝收益不少於200元。年平均產鮮塊莖800千克/畝,可取其中400千克,每千克0.5元。種不可多得的生態經濟型植物。畝產塊莖可達1500千克左右,在不影響固沙的前提下,種後第三年即可適當收穫。它的塊莖即可食用,又可通過深加工製成澱粉、菊糖、食品添加劑、酒精、保健品等。菊芋的葉和莖稈還可用做飼料。可見,菊芋在治沙、固沙的同時,還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特別適合開展沙地產業化經營。據瞭解,採用菊芋治沙,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2. 菊芋塊莖耐儲存,富含氨基酸、糖、維生素等,每100克塊莖中含水分79.8克,粗蛋白0.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6克,粗纖維0.6克,灰分2.8克,鈣49毫克,磷119毫克,鐵8.4毫克,維生素B 10.13毫克,維生素B 20.06毫克,尼克酸0.6毫克,維生素C 6毫克,並含豐富的菊糖、多縮戊糖、澱粉等物質。菊芋塊莖質地白細脆嫩,無異味,可生食、炒食、煮食或切片油炸,若醃製成醬菜或製成洋姜脯,更具獨特風味。菊芋是一種無病蟲危害和農藥汙染、適於製作綠色食品的上乘原料。從第三年起,每隔一年摘取塊莖的50%,不影響地被。
  3. 菊芋是提取高純度低聚果糖的最佳原料。低聚果糖可有效增殖人體內雙歧桿菌、降低血脂、改善脂質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已被廣泛運用於醫藥、保健領域。日本、歐美每年市場消費量約為8萬噸(高純度低聚糖粉末),用於功能型飲料、食品的添加劑。中國市場上的“雙歧因子”等醫藥保健品,均以菊芋為原料。
  4. 果糖發酵後尚可製成酒精,被稱為綠色石油,是很好的代用燃料,又是增加汽油燃燒質量的理想提高劑。
  5. 菊芋可醫用,其塊莖性味甘平,無毒,利水去溼,可防治糖尿病。
  6. 菊芋的塊莖和地上莖葉可做飼料飼餵兔、豬、羊、驢、馬等。既可在菊芋生長旺季割取地上莖葉直接用做青飼料,也可在秋季粉碎後製做幹飼料。因此,發展畜牧業也將成為以菊芋為代表的沙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

果糖產品

菊芋粉主要成分為菊糖、粗纖維及豐富的礦物質。據報道:鮮菊芋塊 莖中大約含巧15%-20%菊糖,約佔菊芋乾重的70%,且其中70%-80%是低聚果糖,水分79.8%,蛋白質1.0%,灰分2.8%,粗纖維16.6%及一定的維生素。

菊粉(菊糖)及低聚果糖因其結構明確,生理保健功能確切而成為一種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國際上以日本研究、開發和應用居領先水平。在歐美及韓國的應用和發展也很快。中國功能性低聚果糖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取得的科研成果-酶法生產低聚果糖,即為第三代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並被稱為21世紀高科技生物製品。經國內外多家著名大學及醫學院研究證實,菊粉及低聚果糖具有超強增殖人體雙歧桿菌的作用,是對人體有益的功能性物質,它對於調節機體平衡、恢復胃腸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各種疾病、維護人體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21世紀人類健康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產品。菊粉作為一種天然功能性食用多糖,具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和生物活性前體的生理功能,因而已被廣泛應用於低熱量、低糖、低脂食品中。另外,利用菊芋等植物的塊莖製備菊粉,再經酶水解直接生產高純度果糖,具有工藝簡單、轉化率高、產物純等優點。

美、英、法、德、澳大利亞以及臺灣都已生產含有菊糖及低聚果糖的食品。已應用於乳製品、乳酸菌飲料、固體飲料、糖果、餅乾、果凍和冷飲等多種食品,特別是保健食品和老年食品中,約有200多個品種。並可作為填充劑,質構改良劑,風味掩蓋劑和脂肪替代品應用於食品中。2007年世界上菊粉及以其為原料生產的低聚果糖超過10萬噸,進口菊粉的售價約為40元/千克(4萬元/噸)。中國菊粉及低聚果糖開發相對較晚,國內低聚果糖的年生產能力約為3000-5000噸,據推算,中國低聚糖的市場容量約為1-3萬噸/年,預計2009年國內市場將達到8萬噸。

生物柴油

全球油價上漲及能源危機的背景下生物柴油技術引人注目。菊芋塊莖中富含系列多聚果糖-菊粉,而經提取後的菊粉(多聚果糖)經過複雜的化學過程,可以轉化為果寡糖,果寡糖中含有的高果寡糖加入大腸桿菌後經過細胞工廠的作用,即可轉化為生物柴油。2007年中科院在這項技術有了突破,課題組的科學家們正在尋求更為經濟、便捷、簡單的轉化過程和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商品化、產業化,讓機動車真正能夠告別天然柴油或汽油,讓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