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一次重组,窥探新一届发审委对房地产的监管审核

从最近一次重组,窥探新一届发审委对房地产的监管审核

最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并购交易,阳光新业现在停牌,筹划收购深圳京基集团旗下的一家商业管理公司。

虽然是一家商业管理的轻资产公司,但是由于阳光新业现在已经没落,在A股市场已经是一个壳公司,所以这笔收购也构成了重大资产重组。

京基集团在资本市场一直都有动作,而且深耕深圳本地市场,房地产板块已经形成了一定体量。单纯商业板块,现在已经在深圳拥有了多个购物中心,如今深圳的天际线,也就是京基100大厦。

但是京基集团出售这家商管公司的方式比较诡异。

京基集团的商管公司主要是负责集团内部商业物业的运营,其实并不持有项目物业,而且由于是内部商管平台,也不对外扩张外部项目的委托管理业务,目前在管商业面积只有60万平方米,所以,这家商管公司的价值不大。

阳光新业现在主营业务包括一些商业运营,但主要是负责管理自身持有的一些投资性物业,也没有形成外部项目委托管理的能力。而且在今年,阳光新业开始剥离资产,主要是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和自持型投资物业,换回了不少现金。

阳光新业房地产业务上已经在萎缩,去年体奥动力本打算借壳,不过后来因故作罢。对京基集团而言,作为一家潜在的壳公司,阳关新业的价值就是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但这次重大资产重组,阳光新业没有打算发行股份支付对价给京基集团,而是现金收购,按理来说,如果京基集团想要获取阳光新业的股权,为后续装进资产上市做准备,应该选择以资产换取股份的支付方式。

拾遗君也跟很多券商朋友交流过这个案例,阳光新业作为一家壳公司,收购京基集团商管公司选择以现金支付对价,普遍都觉得交易方式怪异。

现在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实务上,重大资产重组的发行股份、借壳上市都要通过证监会的重组委审核,但是如果是以现金收购,可能交易所认可放行即可。

最近券商和各大机构普遍都在关注证监会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逻辑,讨论比较多,其实暗含的是接下来证监会对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如何监管。

这两天,一家大型券商梳理的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逻辑初步归纳流传甚广,在交流阳光新业收购京基集团商管公司案例时,已经有两位朋友给拾遗君发过来这份材料。

从最近一次重组,窥探新一届发审委对房地产的监管审核

材料内罗列,一直延续下来的审核逻辑会有突出的行业性特征判断,也就是在国家大势和行业总体监管背景下,医药、农业、游戏、类金融、涉及房地产业务等都不会成为受到审核欢迎的行业。

现在等待回归A股市场的房地产公司包括恒大地产、万达商业、富力地产和首创置业,但其实一直都未有进展,前段时间拾遗君也跟首创置业的朋友交流过,现在只是占坑排队,但距离真正通过审核顺利上市,道阻且长。

阳光新业收购京基集团商管公司的案例里,如果京基集团有意在A股市场运作,首要就是通过监管审核。阳光新业已经是壳公司无疑,如果京基集团装进重资产,哪怕是以发行股份支付收购对价,都会受到严厉审核。

这个逻辑很简单,就是如果这些借壳上市可行,万达商业、富力地产和首创置业何必辛苦排队等待IPO?

这样理解的话,阳光新业选择现金收购京基集团商管公司就能够说通了。

首先京基集团商管公司体量和价值较小,今年阳光新业已经通过出售项目资产换回现金,以现金收购前者的支付压力不大;

其次,选择现金支付,而不是发行股份的方式,可以绕开证监会的审核监管,将京基集团商管公司注入到阳关新业,未来管理京基集团商业物业的将是一家上市公司;

再者,从来商管公司是看运营能力,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都远超房地产开发,而且以资产管理和运营为主业,而不是房地产开发,后续装入投资性物业等重资产的难度和阻力都会小很多,等到监管放松,京基集团或许可以在恰当时机获得一家商业地产公司。

最后,将商管公司出售给阳光新业,实际上是开始调整上市主体的业务方向,资产管理与物业运营,之后成为商业地产公司在业务逻辑上顺理成章,也为后续装入重资产做好业务准备。

但是,核心地,从前述材料内分析证监会对房地产企业筹划上市的审核上,只会持续从严监管。对于正在排队IPO的万达、富力和首创,以及拟借壳上市的恒大地产,都会受到极为严格的监管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